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 浏览文章
点舌丸(梅花点舌丹)
拼音名:DiansheWan
英文名:
书页号:Z17-188标准编号:WS3—B—3280—98
【处方】西红花红花雄黄
蟾酥(制)乳香(制)没药(制)
血竭沉香硼砂
蒲公英大黄葶苈子
穿山甲(制)牛黄麝香
珍珠熊胆蜈蚣
金银花朱砂冰片
【制法】以上二十一味,除牛黄、麝香、熊胆、冰片、蟾酥外,朱砂、雄黄、珍珠分别水飞或粉碎
成极细粉;其余西红花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麝香、熊胆、冰片、蟾酥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
朱砂细粉适量作包衣用)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深黄色至黄棕色;味苦凉、微麻舌。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团块由无色油滴和小颗粒聚集而成,加苏丹Ⅲ试液,
油滴呈红色。不规则碎块淡黄色,半透明,渗出油滴,加热后油滴溶化,现正方形草酸钙结晶。不规则
块片血红色,周围液体姜黄色,渐变为红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表皮细胞表面观
呈长条形,壁较薄,微弯曲,细胞外壁凸出,呈乳头状或短绒毛状,表面隐约可见纤细纹理。不规则碎
片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
(2)取本品1.5g,研细,加甲醇10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1→10)10ml,置水
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
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
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甲酸—水(3:1:0.2:0.05:0.5)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
斑点。
【检查】溶散时限应不超过2小时。
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3次,小儿酌减。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10丸重1.25g 【贮藏】密封。
山西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关键字:梅花
上一篇: 珍珠明目滴眼液
下一篇:浓缩当归丸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梅花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4)
  • 梅花/经典中药(6)
  • 梅花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2)
  • 梅花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
  • 梅花点舌丹/中成药大全(2)
  • 梅花健脾粥/药膳食疗(1)
  • 梅花黄酮/中药提取物(0)
  • 梅花草/中药图谱(1)
  • 梅花参/中药图谱(3)
  • 蜡梅花/中药图谱(2)
  • 堇叶山梅花/中药图谱(6)
  • 金老梅花/中药图谱(12)
  • 白梅花/中药图谱(3)
  • 云南山梅花/中华本草(3)
  • 五色梅花/中华本草(1)
  • 梅花刺果/中华本草(1)
  • 梅花刺根/中华本草(1)
  • 梅花草/中华本草(2)
  • 梅花参/中华本草(2)
  • 梅花冰片/中华本草(5)
  • 梅花/中华本草(2)
  • 堇叶山梅花/中华本草(2)
  • 金老梅花/中华本草(0)
  • 短柱梅花草/中华本草(2)
  • 山梅花/中草药汇编(0)
  • 梅花草/中草药汇编(2)
  • 云南山梅花/中草药大全(4)
  • 五色梅花/中草药大全(3)
  • 山梅花根皮/中草药大全(6)
  • 山梅花/中草药大全(2)
  • 梅花刺果/中草药大全(1)
  • 梅花刺根/中草药大全(2)
  • 梅花草/中草药大全(2)
  • 梅花参/中草药大全(7)
  • 梅花冰片/中草药大全(6)
  • 梅花/中草药大全(4)
  • 蜡梅花/中草药大全(1)
  • 金老梅花/中草药大全(2)
  • 堇叶山梅花/中草药大全(1)
  • 短柱梅花草/中草药大全(5)
  • 梅花青山茶/药茶(16)
  • 草部·绿萼梅/本草纲目(1)
  • 白梅花/中草药大全(3)
  • 梅花/中草药大全(20)
  • 堇叶山梅花/中草药大全(12)
  • 金老梅花/中草药大全(8)
  • 梅花点舌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6)
  • 梅花/中国药典2015年版(25)
  • 梅花/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蜡梅花/中药手册(7)
  • 梅花/中药手册(12)
  • 山梅花根皮/中药手册(7)
  • 白梅花/中药手册(6)
  • 金老梅花/中药手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