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 浏览文章

八宝五胆药墨
拼音名:BabaoWudanYaomo
英文名:
书页号:z14-2标准编号:WS3-B-2649-97
【处方】水牛角浓缩粉15g羚羊角30g麝香蕉100g 冰片100g珍珠120g蟾酥15g 牛黄15g朱砂24g牛胆5个
熊胆10g蛇胆10个猪胆15个
川芎100g青鱼胆10个藕片150g 红花70g小蓟150g大蓟150g 白茅根400g夏枯草200g牡丹皮100g 丁香70g 【制法】以上二十二味,除水牛角浓缩粉外,取川芎、红花、藕节、大蓟、夏枯草、
白茅草、丁香、牡丹皮加水煎煮三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
量;其余羚羊角等十二味研成细粉,过筛,加入水牛角浓缩粉及川芎等九味的浓缩
液混匀。另取明胶2500g,加水蒸化后加入荸荠粉200g,混匀,滤过,加入上述各
药以及桐油烟2000g,胶合定型,阴干,用金箔10g包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长条块状墨锭;气香,味辛而凉。
鉴别(1)取本品少量,置乳钵内,加水研磨,静置,倾出上层墨液,沉淀再加
水研磨,倾洗一次后,以甘油醋酸水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碎块,稍具光
泽,均匀布有裂缝状孔隙,孔内略显淡红色。不规则碎块无色,半透明,有时可见
细密波状纹理。
(2)取本品0.2g,加无水乙醇5ml,温浸4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
冰醋酸2ml使溶解,再加入浓硫酸2ml,下层无色,上层显黄绿色,界面显红色环。
(3)取本品粉末1.5g,加乙醚10ml,浸渍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
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麝香酮对照品,加无水2醇制成每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并于原点上各滴加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3μl,
以苯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锭剂项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E)。
【功能与主治】消炎解毒,活血止痛,凉血止血,消肿软坚,防腐收敛。用于吐血,
咳血,鼻衄,便血,赤白痢下,痈疽疮疡,无名肿毒,顽癣、皮炎、湿疹等。
【用法与用量】捣碎后用开水冲服,一次0.5g,一日2次,小儿酌减。外用,取适量,加
水磨浓汁涂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凡疔疮、囊肿表面已溃处禁用。
【规格】每锭重(1)1.5g(2)3g(3)6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关键字:八宝
上一篇: 八珍膏
下一篇:小儿生血糖浆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八宝眼药/中成药大全(3)
  • 马应龙八宝眼膏/中成药大全(2)
  • 八宝瑞生丸/中成药大全(13)
  • 八宝丹胶囊/中成药大全(25)
  • 八宝鸭/药膳食疗(1)
  • 八宝粥/药膳食疗(2)
  • 八宝鸡汤/药膳食疗(1)
  • 八宝丹/中药方剂(2)
  • 八宝属/中国植物志(2)
  • 八宝树属/中国植物志(1)
  • 八宝树/中国植物志(2)
  • 八宝茶/中国植物志(6)
  • 八宝/中国植物志(1)
  • 紫八宝/中华本草(2)
  • 轮叶八宝/中华本草(3)
  • 八宝茶/中华本草(4)
  • 八宝镇心丹/中草药汇编(3)
  • 紫八宝/中草药大全(5)
  • 轮叶八宝/中草药大全(5)
  • 八宝镇心丹/中草药大全(9)
  • 八宝茶/中草药大全(6)
  • 八宝丹/传统方剂(11)
  • 八宝盐蛇散 /进口药品数据库(6)
  • 马应龙八宝眼膏/药品说明书(23)
  • 马应龙八宝眼膏/药品说明书(15)
  • 马应龙八宝眼膏/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6)
  • 马应龙八宝眼膏/中国药典2015年版(18)
  • 八宝坤顺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23)
  • 药墨(八宝药墨)/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八宝瑞生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4)
  • 牛黄八宝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八宝治红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八宝玉枢丸(八宝玉枢丹)/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八宝镇惊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6)
  • 八宝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生肌八宝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珠黄八宝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八宝拨云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八宝眼药/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马应龙八宝眼膏/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珍珠八宝眼药/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八宝惊风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