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 浏览文章
【处方】金银花134g黄芩67g连翘67g 龙胆67g生石膏670g知母54g 栀子67g板蓝根67g地黄80g 麦冬54g甜地丁67g玄参107g 【制法】以上十二味,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收集初馏液600ml,馏液中加蒸馏水200ml,再重蒸馏,收集馏液300ml另存,药渣另存;玄参、地黄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90~95%乙醇作溶剂,浸渍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750ml另存,药渣备用;其余黄芩等九味与上述药渣合并,加水于60℃温浸2小时后,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与上述渗漉液合并,用乙醇沉淀处理三次,第一次溶液中含乙醇量为50%,第二次为60%,第三次为75%,每次均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200ml,加适量注射用水,加活性炭1g,置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冷藏24小时,滤过,加入上述蒸馏液,搅匀,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5~7.0,加入苯甲醇20ml与适量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1ml,加5%硝酸钠溶液与10%硝酸铝溶液各0.3ml,即生成黄色沉淀,再加5%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显棕红色。(2)取本品0.1ml,加水10ml,摇匀,取稀释液2ml,加5%二氯化氧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再加盐酸1~2滴,黄色不褪。 【检查】 pH值0~6.5(附录Ⅶ G)。 其他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O)。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流感,轻型脑膜炎,外感发热等症。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2~4次。 【规格】每支装2ml 【贮藏】密封,遮光。 剂型:注射剂汉语拼音:Qingre Jiedu Zhusheye 标准号:WS3-B-3325-98 药味数:12 标准来源:卫生部部颁中药17册
关键字:清热解毒
上一篇: 冠心宁注射液
下一篇:乌头注射液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中成药大全(0)
  • 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成药大全(3)
  • 碧雪膏/膏方(1)
  • 升麻煎/膏方(2)
  • 紫金膏/膏方(5)
  • 百草霜膏/膏方(2)
  • 颠倒散/中药方剂(2)
  • 玉屑无忧散/中药方剂(2)
  • 犀黄丸/中药方剂(5)
  • 顾步汤/中药方剂(4)
  • 四妙勇安汤/中药方剂(3)
  • 五神汤/中药方剂(2)
  • 七星剑/中药方剂(2)
  • 内疏黄连汤/中药方剂(0)
  • 五味消毒饮/中药方剂(0)
  • 银苇合剂/中药方剂(0)
  • 甘露消毒丹/中药方剂(1)
  • 清瘟败毒饮/中药方剂(5)
  • 化斑汤/中药方剂(1)
  • 神犀丹/中药方剂(1)
  • 普济消毒饮/中药方剂(2)
  • 白头翁汤/中药方剂(8)
  • 清热解毒散/中药散剂(27)
  • 五味消毒饮/传统方剂(15)
  • 犀黄丸/传统方剂(10)
  • 银花解毒汤/传统方剂(10)
  • 萆薢化毒汤/传统方剂(9)
  • 清瘟败毒饮/传统方剂(9)
  • 栀子金花丸/传统方剂(10)
  • 解毒活血汤/传统方剂(10)
  • 清胆汤/传统方剂(9)
  • 清胃解毒汤/传统方剂(98)
  • 清咽利膈汤/传统方剂(29)
  • 清咽双和饮/传统方剂(22)
  • 清咽下痰汤/传统方剂(276)
  • 透脓散/传统方剂(14)
  • 透疹凉解汤/传统方剂(8)
  • 四妙勇安汤/传统方剂(6)
  • 四清凉饮子/传统方剂(7)
  • 天行赤眼方/传统方剂(4)
  • 内疏黄连汤/传统方剂(8)
  • 泻心汤/传统方剂(4)
  • 三黄石膏汤/传统方剂(5)
  • 祛毒散/传统方剂(4)
  • 仙方活命饮/传统方剂(6)
  • 普济消毒饮/传统方剂(3)
  • 凉膈散/传统方剂(7)
  • 黄连解毒汤/传统方剂(6)
  • 清热解毒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7)
  • 清热解毒口服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6)
  • 乙肝清热解毒冲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3)
  • 清热解毒口服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