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Kǔ Zhú Lì
【英文名】juice of Bitter Bambo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经火烤后流出的液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 Keng f.(Arundinaria amara Keng)
【原形态】苦竹 植株呈小乔木或灌木状。竿直立,高3-5m,粗1.5-2cm,竿壁厚约6mm。幼竿淡绿色,具白粉,老时绿黄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丛生,圆筒形,竿环很隆起;每节有3-7分枝,但在每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1/4处稍平,鞘环有1圈褐色箨鞘基部残留物,箨鞘厚纸质和革质,绿色,无或有细小的紫色斑点,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基部与竿相连处较密,内面光滑而有光泽,边缘密被金黄色的纤毛;箨耳很小,深褐色,有直立棕色繸毛;箨舌截平,长1-2mm,边缘密生纤毛;箨叶细长披针形,幼时绿色,多脉,无显着的中脉;叶鞘无毛,有横脉;叶舌质坚硬,截平,长0.5-2mm:叶片披针形,长8-20cm,宽5-28cm,质坚韧,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有微毛,尤以基部为甚;叶柄长2-7mm。花枝基部有苍片,花序分技与小穗柄略扁平,常呈波状曲折,小穗绿色,小穗有8-12,小花,长4-6cm,绿色或淡紫色,小穗轴间长4-5mm,在杯状顶端有纤毛;颖3-5,有锐尖头,边缘有纤毛;外稃被外形,近革质,有横脉,边缘粗糙,内稃背部2脊间有沟纹,鳞被3,后方1片长于前方2片;雄蕊3,有细长而互相分离的花丝,花药黄色,药隔不伸出;花柱1,柱头3,羽毛状。颖果长圆形。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炮制】详竹沥条。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火;解毒利窍。主目赤;牙痛;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冲服,30-60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点眼或揩牙。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疗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
2.《药性论》:治眼赤。
3.《日华子本草》:苦竹作沥,功用与淡竹同。
4.《本草纲目》:治牙疼。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竹沥
上一篇: 苦竹茹
下一篇:苦竹根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