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竹沥
Zhú Lì
竹沥
别名:竹汁、淡竹沥、竹油
功效作用: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英文名:Bomboo Juice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毒性无毒归经胃经、心经药性凉药味甘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集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化痰止咳平喘药。制法为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无杂持者为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要用于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舌强偏瘫;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常配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原形态
  3. 生境分布
    1. 生态环境
    2. 资源分布
  4. 性味
  5. 功用主治
  6. 药理作用
  7. 宜忌
  8. 选方
  9. 各家论述
    1. 《本草衍义》
    2. 《本草衍义补遗》
    3. 《丹溪心法》
  10. 参看

基本信息

药名:竹沥 (《本草经集注》)

异名:竹汁(《本经》),淡竹沥(《别录》),竹油(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茎用火烤灼而流出的液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制法: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之,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器盛之。

药材:为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焦香气。以色泽透明者为仕。 大部分地区均产。 据文献记载,除淡

沥外,供药用者尚有苦竹沥、慈竹沥等。  

原形态

1.淡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


竹沥

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3.大头典竹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

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性味

甘苦,寒。


竹沥

①《别录》:"大寒。"

②《纲目》:"甘,大寒,无毒。"

③《药品化义》:"味甘淡,性凉。"

④《本草从新》:"甘苦,寒,滑。"

归经:入心、胃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

清热滑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①《别录》:"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纲目》末句下有'消渴劳复')。"

②《药性论》:"治卒中风失音不语。"

③《本草拾遗》:"久渴心烦。"

④《纲目》:"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

⑤《本草备要》:"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利窍明日。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消渴,血虚自汗。"

⑥《本草再新》:"清心火,降肝火,化痰止渴,解热除烦,治牙痛,明眼目。"  

药理作用

1.镇咳作用:慈竹沥30ml/kg、5ml/kg灌胃,能明显延长小鼠氨水刺激


竹沥

半数有效致咳喷雾时间(EDT50),分别为对照组的226%、186%,作用强于同剂量的淡竹沥。

2.祛痰作用:气管酚红法证实小鼠灌胃5ml/kg、15ml/kg。30ml/kg慈竹沥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在5-30ml/kg剂量范围内,量效关系不明显。

3.平喘作用:慈竹沥10ml/kg灌胃,每日2次,连续3天能明显降低0.5%磷酸组胺喷雾所致的豚鼠Ⅳ级哮喘发生率,延长哮喘潜伏期,作用强于淡竹沥。

4.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慈竹沥5ml/kg、15ml/kg、30ml/kg灌胃,有促进小鼠小肠运动的作用,高剂量组差异有显着性。

5.毒性:慈竹沥以2倍浓缩液灌胃,每次ml/kg,24小时内给药4次(总计给药量为400ml/kg),小鼠无异常反应。  

宜忌

寒嗽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纲目》:"姜汁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寒痰湿痰及次食生痰不宜用。"

③《本草备要》:"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  

选方

①治中风口噤不知人:淡竹沥一升服。(《千金方》)


竹沥

②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竹沥二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上三味相和温暖,分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千金方》竹沥汤)

③治卒消渴,小便多:作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④治产后身或强直,口噤面青,手足强反张:饮竹沥一、二升。(《梅师集验方》)

⑤主妊娠恒若烦闷,此名子烦:茯苓三两,竹沥一升,水四升,合竹沥煎取二升,分服,不差重作,亦时时服竹沥。(《梅师集验方》竹沥汤)

⑥治小儿惊风天吊,四肢抽搐:竹沥一盏,加生姜汁三匙,胆星末五分,牛黄二厘调服。(《全幼心鉴》)

⑦治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之,分、四服。(《兵部手集方》)

⑧治乙脑、流脑高热,呕吐:竹沥代茶饮。(江西《中草药学》)

⑨治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大升,微微暖服之。(《广利方》)

⑩治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涕粘:淡竹沥一合服之,日三、五服,大人一升。(《兵部手集方》)

⑾治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檗、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⑿治小儿赤目:淡竹沥点,或入人乳。(《古今录验方》)

⒀治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檗,时时点。(《简便单方》)  

各家论述

《本草衍义》

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


竹沥

散,痰在脏府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癎狂乱,风热发庢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竹沥  

《本草衍义补遗》

竹沥,《本草》大寒,泛观其意,以与石膏、芩、连等同类,而诸方治产后胎前诸病及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皆阴虚之病,无不用。《内经》曰,阴虚发热,大寒而能补,正与病对,薯蓣寒而能补,世或用之,惟竹沥因大寒置疑。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大寒者言其功也,非以气言,幸相与可否,若曰不然,人吃笋自幼至老者,可无一人因笋寒而有病,沥即笋之液也,况假于火而成者,何寒如此之甚。  

《丹溪心法》

竹沥滑痰,非姜汁不能行经络。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痰(坪井《竹类图谱》),黄苦竹。秆高5-10米,主秆及枝条呈金黄色。秆环较箨环微突起。主秆节间之背部常有纵长绿线1-2条;箨鞘黄色,并有绿色纵纹及少数淡棕色斑点,无毛;箨耳及鞘口无?毛,或仅有退化之箨耳;箨舌长约2.5mm,无毛,边缘微有不规则的缺刻,稍呈流苏状;箨叶细长,带状,长约4.5cm,宽5mm,除最下1枚秆箨外,所有各箨叶均有小横脉而呈方格状,在中脉地位常有1淡绿色之纵纹。枝条每节枚,小枝端生叶2-3枚;叶耳有白色刚毛;叶舌甚突起;叶柄长约3mm;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5-12.5cm,宽8-17mm,先端渐尖,基部微圆,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色较淡,微粗糙,沿中脉以及向其基部密生微毛或甚粗糙,边缘之一侧有小锯齿。笋期4-5月。多栽培于庭园。分布长江流域以南。

参看

  • 《中药学》- 竹沥
关键字:竹沥
上一篇: 竹节树
下一篇:竹茹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