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Niú Wěi Pào
【别名】山泡刺藤、黄泡叶(《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黄泡子的叶和根。叶夏、秋采,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高1~1.5米.茎细长,具有柄腺毛,或脱落,散生小钩状皮刺。叶互生;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疏生具凸头的小锯齿,近基部常有小裂片,两面无毛,下面中脉和叶柄有皮刺;叶柄长2~3厘米。圆锥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或其下各叶腋生总状花序;花白色,直径6~8毫米;花梗短,疏生柔毛和腺毛;萼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钻状。果时反折;内外两面有柔毛;花瓣较萼裂片短;雄蕊多数,花丝扁;心皮多数,分离。聚合果球形,直径5~7毫米,红色,只有10多个小核果。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丛中,路边及林缘。分布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酸涩,平。
【功能主治】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收敛,止血,解毒。根:通经散瘀。治吐血,痔疮出血。叶:治黄水疮,湿热疮毒。
②《广西药植名录》:根:止痛,利尿,杀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