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古籍> 浏览文章

  《世医得效方》作者是危亦林(1277~1347),元代著名医学家,字达斋,祖籍抚州(今江西抚州市西),后迁南丰(今江西南丰县),出身于世医家庭。其高祖随董奉二十五世孙董京习大方脉(内科),尔后医道五世不衰,在妇科、正骨金镞科、小儿科、眼科等方面均有专长。危亦林20岁开始行医,通晓内科、妇科、儿科、眼科、骨科、五官科等,尤其擅长骨科,成为当地著名的医家。

  危亦林先后出任南丰州医学学录、官医副提领、南丰州医学教授等职。他按照依按古方,参以家传的编辑方法,历经10年,于1337年将家传五世积累的医学经验方剂编成一书,名为《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

  《世医得效方》20卷,50余万字,仿宋代《圣济总录》以十三科编次。内容包括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231种。每门之下首论病源证候,继则分证列方,并附针灸之法。《世医得效方》共记载方剂3300余首,其中有危氏辑录的古方,也有家传之经验秘方,如治津枯便秘的五仁丸、治心虚胆怯的十味温胆汤等。每方之下设有主治、组成、用法及加减变化,内容详备。

  《世医得效方》编次有法,科目无遗,论治详细,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部重要方书,具有重要的考据与临床实用价值。其中的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前列。在方剂学、喉科、眼科、灸科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骨伤科方面颇多创新发明

  《世医得效方》立正骨兼金镞科,系统地整理了骨伤科的成就,将正骨科成立为独立学科,此卷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正骨学专著,危亦林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正骨科学家,主要有以下骨科成就:

  一是首次提出脊柱屈曲型骨折,并用悬吊过伸法复位及固定,比英国医生达维提出的悬吊法早600多年。

  二是对于肩关节脱位,发明架梯法。

  三是拓宽了清创疗法,创制曲针缝合,提出由内向外逐层缝合的方法,堪为世界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四是发明了牵引反向复位法,用于踝关节骨折脱位。

  五是创制麻药草乌散,止痛方寻痛丸、应痛丸和乳香散,这是麻醉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文献记载。还提出按照年龄、体力及出血情况制定麻醉方法及剂量,再根据麻醉程度逐渐增加或减少药量,与现代的外科麻醉原则相似。

  六是善用活血化瘀和养血舒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筛选历代治伤药物25味,并记载骨伤科方剂60余首,弥补了骨伤科内服药的不足,提高了疗效。

  七是重视骨伤后康复和功能锻炼,认为膝关节脱位复位后要经常活动,不加固定,但必须防止再脱位,这与现代的认识相似。

  八是首倡十不治症,开创骨科创伤预后诊断之先河。

  方剂学成就影响深远

  《世医得效方》共记载方剂3300余首,既有前人的名方、古方,又有许多自制方剂,还有许多家传秘方、验方等,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敢于突破十九畏配伍禁忌,开创了药物配伍的新思路。危亦林认为,十九畏并非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书中记载了官桂与石脂,巴豆与牵牛,人参和五灵脂,乌头与犀角等配伍经验,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但这种畏药合用多是丸、散之剂,和常用的汤剂不相同。

  二是记载了一大批经典方剂,如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归脾汤、二妙散等。这些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

  三是记载了许多濒临失传的古代验方,如治疗五色痢的秘方养脏汤、治疗气壅耳聋的秘传降气汤以及治疗痈疽的前锋正将方、引兵先锋方、四面楚歌方等。

  四是记载了许多民间单方验方,如生清油灌喉治疗暴患痰厥、不省人事,用糯米糍或茴香末治疗夜多小便,用赤小豆末敷治疗腮肿等。

  五是记载了许多家传秘方,如治疗慢性肾炎浮肿的乌鲤鱼汤,治疗胸膈痞满的枳壳桔梗汤,治疗痞满不痛的半夏泻心汤等。

  开创中医喉科

  《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是我国最早的喉科专卷,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重视气血流通,用药精准。喉科临证重视气血流通,常用枳壳、当归、陈皮等调畅气血之品;治疗伤寒咽喉不利,常用麻黄、陈皮、半夏等理肺利窍。

  二是首创新论喉风十八症。首创了喉风的分类,阐述了单蛾风、双蛾风等喉科18种喉风症的辨识,对喉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三是针药并重,重视喉科针灸疗法。提倡对病而知证,因证而得药的辨证治疗原则,倡导进行喉针、喉药、喉枪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体现了其针药结合、内外兼治的临证风格。

  补充完善中医眼科理论

  一是完善了五轮学说和八廓学说理论。《世医得效方》将眼部划为五轮(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取其形圆如车轮,能够灵活运动的意思),分属五脏(脾、心、肺、肝、肾),借此说明眼部的解剖、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八廓学说最早见于《三因方》。危亦林赋予它新的含义,不仅将八廓(水廓、风廓、天廓、火廓、雷廓、山廓、泽廓、地廓)对应到脏腑,而且用绘图的方法描述了每一廓的主病和病因。

  二是辨证论治眼科疾病,注重调理脏腑。《世医得效方》列举了七十二证方,使论治契合临床眼科实践。将眼部的病变归属五脏,再以方药治疗脏腑失衡,从而根治疾病。虽然在眼科治疗上存在重内轻外的偏颇,但推动了中医眼科的发展。

  灸法治疗独具特色

  一是灸法运用广泛。《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对阴证伤寒、病冷、阴毒、阴癫等虚寒属阴之证多用灸法。

  二是精准选穴。每个病证多选用1个~2个穴,选穴配伍精当,在穴名后详细说明取穴的方法,便于临床运用推广,并且对穴位施灸的先后顺序也有强调。

  三是灸量随证。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年龄、施灸部位等,进行综合辨证,选用不同的灸量施灸。

  四是注重灸式。除了有艾炷直接灸以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药灸等,对施灸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五是注重灸后调护,促进康复。

  《世医得效方》成书后,一直被医家推崇。该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世医得效方》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早年就传至日本、朝鲜,并对其骨伤学有巨大影响。《世医得效方》中的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术等中医正骨技术在中世纪流传至西方,对西方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字:世医
上一篇: 《医学纲目》
下一篇:《十四经发挥》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