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因其主要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故又名北鹤虱。
【药材历史考证】本品原植物名天名精,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鹤虱一名的始载本草《新修本草》云:“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据考证,《新修本草》所载的鹤虱应为山道年。
自宋代开始,关于鹤虱的来源又有新说。《梦溪笔谈》曰:“地菘即天名精,盖其叶似菘,又似蔓菁,故有二名。鹤虱即其实也。”《本草图经》在鹤虱条下曰:“今江淮、衡湘间皆有之。春生苗。叶皱似紫苏,大而尖长,不光。茎高二尺许。七月生黄白花,似菊。八月结实,子极尖细,干即黄黑色。”并附有“成州鹤虱”、“滁州鹤虱”图。《本草纲目》将鹤虱并入天名精条。根据以上图文考证,与天名精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明显的纵条纹,下部木质,近于无毛,上部密被短柔毛。基生叶在花前凋萎;茎生叶互生,茎下部叶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6cm,宽4~7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被短柔毛,老时脱落,下面淡绿色,密被短柔毛,有细小腺点,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叶柄长5~15mm,密被短柔毛;茎上部叶较密,叶渐小,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无柄或具短柄。头状花序多数,生于茎顶及沿茎枝生于叶腋,近无柄,成穗状花序式排列,苞叶2~4枚;总苞钟形,直径6~8mm;苞片3层,外层较短,卵圆形,内层长圆形;花黄色;外围的雌花狭筒状,长1.5mm,中央的两性花花冠筒状,长2~2.5mm,向上渐宽,冠檐5齿裂。瘦果黑褐色,圆柱形,长3~4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状,细小,长3~4mm,直径不及1m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多数纵棱。一端收缩呈细喙状,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另端稍尖,有着生痕迹。果皮薄,纤维性,种皮菲薄透明,子叶2,类白色,稍有油性。气特异,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均含草酸钙柱晶。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棕色,细胞皱缩,界限不清楚,棱线处有纤维束,由数十个纤维组成,纤维壁厚,木化。内果皮细胞1列,深棕色。种皮细胞扁平,内胚乳有残存;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子叶最外层细胞并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
【生境分布】生于村旁、路边、荒地、溪边及林缘。分布于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及河北、陕西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苦、辛,平;有小毒。归脾经、胃经。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内服:3~9g。水煎服。
【附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