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枫子(《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Niú ěr Fēnɡ Zǐ
【英文名】Fruit of Calyx-shaped Daphniphyllum
【别名】土鸦胆子、羊屎子、假鸦胆子、猪肚、珠碌子。
【异名】土鸦胆子(《广西中药志》),羊屎子(《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交让木科植物牛耳枫的果实。
牛耳枫,又名:岭南虎皮楠、假楠木、牛耳铃、猪颔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单叶近轮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圆形,长10~15厘米,宽4~7厘米,基部钝或圆形,先端钝或近短尖。边缘背卷;叶柄长短不一,长可达6厘米,通常愈至上部的柄愈短。花单性,蜂雄异株,无花瓣;总状花序腋生,但因花开之前其叶脱落,所以盛开的花序常见于叶丛之下;雄花萼片三角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雄蕊9~10,花药卵形,花丝极短;雌花萼片三角形,长约1.5毫米,先端短尖,子房卵形,为不完全的2室,每室有胚珠2,花柱极短,直立。核果卵状,具突起,基部有萼宿存,有种子1。花期4~7月。果期6~8月。
生长于平原、丘陵的疏林下和灌木丛中。分布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显微鉴别】核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中果皮薄壁组织中散有单个或成群石细胞,并有较多裂隙;中部有维管束环列;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内果皮由外侧的石细胞环带及内侧的纤维开带构成。内果皮内侧常可见不育胚珠,呈纺锤形,种子胚乳异常发达。
【化学成份】种仁含油38.6%;总生物碱1.2%,已分离出牛耳枫碱甲(daphnicaline)、牛耳枫碱乙(daphnicadine)、牛耳枫碱丙(daphnicamine);还含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采集】秋后果实成熟呈蓝黑色时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卵形,长7~10毫米,直径5~6毫米。蓝黑色,表面有时附有浅灰色粉末,粗糙起小粒状,皱纹不规则,顶端常有2枚极短时点状柱头残迹,基部有圆点状凹入的果柄痕,有时可见棕色宿存花萼及果柄。果皮较薄,不坚硬。种子1粒,棕色,不甚饱满。气微弱,味略苦。
【功用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治慢性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1.5钱。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本品有毒)
【性味】苦;涩;性平;有毒
【归经】大肠经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