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炮制方法】唐代的炮制方法是用沸水沸三遍,晒干,醋浸一宿,晒干,如此反复三次(《食疗》)。宋代和清代均用炒法(《圣惠方》、《得配》)。
【现代炮制方法】
1.冬瓜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净灰屑。用时捣碎。
2.炒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色、稍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饮片性状】冬瓜子呈扁平的长椭圆形或长卵形,长约10毫米,宽约6毫米;外表黄白色,一端钝圆,另一端尖,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边缘均有一环形的边(双边冬瓜子);内有乳白色种仁,有油性;质轻;无臭,味微甜。炒冬瓜子稍鼓起,外表呈微黄色,略有焦斑,气微香。
【炮制目的】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归肺经、小肠经。具有清肺化痰,排脓利湿的功能。
生冬瓜子长于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多用于肺热痰咳,肺痈、肠痈初起。炒冬瓜子寒性减弱,气香启脾,长于渗湿化浊。多用于湿热带下,白浊。
【应用选择】
1.生用
(1)肺热咳嗽:可与川贝母、杏仁、前胡等合用,治肺热咳嗽,如前贝杏瓜汤(《中药临床应用》)。亦可与知母、贝母、瓜蒌、杏仁等同用,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嗽痰黄,胸膈痞满等。
(2)肺痈:常与苇茎、桃仁、薏苡仁同用,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作用,用于肺痈咳吐腥臭脓痰,胸闷疼痛,有微热等,如苇茎汤(《千金》)。若肺痈在脓未形成阶段,常加金银花、鱼腥草、黄芩等清热药,增强其清热解毒作用;若脓已成,则常加金银花、败酱草、鱼腥草、瓜蒌、桔梗等清热解毒排脓之品。
(3)肠痈:常配伍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用于肠痈初起,尚未成脓者,有泻热破瘀,散结消痈的作用,如大黄牡丹皮汤(《金匮》)。
2.制用常与黄柏、萆薜、芡实、车前子、椿根皮等配伍,能清热利湿,止带化浊,用于湿热下注之白浊、带下。亦可单用冬瓜子炒为末,空心米饮送服治带下、白浊(《救急易方》)。
【附】
1.近代的炮制方法还有麸炒、蜜制、蜜麸炒等。
2.文献摘录炒食补中(《得配》)。
【总结】古代对冬瓜子的炮制记载很少,方法简单,仅炒制和醋制等法,也仅炒法沿用至今。冬瓜子临床以生用为主,常作为治疗内痈和痰热的辅助药物。对脾虚咳嗽痰多的患者,在方中加入炒冬瓜子,有渗湿化痰作用,可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