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炮制方法】大风子炮制文献不多。明代有制油、烧存性(《纲目》),制霜(《景岳》)等炮制方法。清代亦有去油制霜法(《备要》)。
【现代炮制方法】
1、大风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拣去霉坏变质者,用时捣碎;或除去种皮,取净仁。
2、大风子霜:取净大风子仁,碾碎,用布包严,蒸热,压榨去油,研细。
【饮片性状】大风子呈不规则的卵圆形,或多面形,稍有钝棱,长10~25毫米,直径10~20毫米;表皮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细纹,较小的一端有明显的沟纹;种皮坚硬而厚,内表面光滑,浅黄色或黄棕色;种皮与种仁分离,种仁两瓣,灰白色,有油性,外被一层红棕色或黯紫色薄膜;气微、味淡。大风子霜为乳白色粉末,气微,味淡。
【炮制目的】大风子味辛,性热;有毒。归肝经、脾经、肾经。具有祛风燥湿,攻毒杀虫的功能。
大风子毒性较强,作用峻烈,多外用。可治疗疥癣、麻风、杨梅毒疮等。大风子去油制霜后,能降低毒性,多配成丸、散剂内服,用途与生大风子相同,如《本草求真》云:凡入丸药汤药,俱宜除油为妙。
【应用选择】
1、风癣疥癞用本品与雄黄、硫黄、枯矾研末,凡士林调匀,外用,可治疥癣,有祛风杀虫作用;亦可治水田皮炎(《中药临证应用》)。《疠疡机要》大风子膏,用大风子肉、枯矾、轻粉为末,以柏油和匀涂之,治一切疮疥脓瘸等。
2、杨梅毒疮用大风子煅存性,加轻粉共研细末,以麻油调涂(《卫生方》)。
3、麻风可用大风子煅末加轻粉,以麻油调制,外涂患处;同时内服以大风子为首药的扫风丸,可治疗瘤型和结核型麻风(《中药临床应用》)。《解围元薮》大风丸,以大风子肉为主,与川芎、羌活、苦参、全蝎、牛黄等同用,治大疯眉目遍身秽烂,有搜风燥湿,杀虫解毒的作用。
4、荨麻疹用大风子与大蒜(2:1)捣烂,加水煎5分钟,涂搽患部,收效较速(《中药大辞典》)。
【现代研究】大风子富含脂肪油50%,油的脂肪酸有大风子油酸、次大风子油酸及少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其油有一定的毒性,故自古以来皆制霜用。实验证明大风子研成泥状后,用数层草纸包裹,干热(60~70℃)15分钟,压榨去油,至纸上不显油迹,呈散状粉末时,油脂除去了13.43%,毒性降低,临床用药安全就有了保证。从广西大风子的皮中分离得到两个新木脂素1和2,并通过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确定了其结构。利用多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包括HSQC、HMBC、DQF2COSY和NOESY谱,对其碳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毛细管电泳分析显示1和2均为外消旋体。
【附】文献摘录:去油,取净霜(《景岳》)。凡入丸药汤药,俱宜除油为妙(《求真》)。
【总结】大风子是专治麻风和疥癣的要药,大风子油又是治麻风病的有效成分,且本品多外用,故临床以生用为主。凡皮肤病以痒为主者,均可应用,尤其与祛风活血,燥湿杀虫药(白矾、红花、荆芥、防风等)同用,泡醋外用(每日浸泡半小时),对手癣、脚癣、甲癣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