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传统方剂> 浏览文章
【方名】 小建中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方-温中祛寒
【组成】

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禁忌】 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院疼痛忌用。

【方解】 本方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 名之。 本方是由桂枝加芍药汤,重用饴糖组成,然其理法与桂枝汤有别。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营卫不和证;本方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主治中焦虚寒,虚劳里急证。

【化裁】 若中焦寒重者,可加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兼有气滞者,可加木香行气止痛;便溏者,可加白术健脾燥湿止泻;面色萎黄、短气神疲者,可加人参、黄芪 当归以补养气血。
【附方】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附注】 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牌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 本方与理中丸同为温中祛寒之剂,但理中丸纯用温补药物,以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为主。小建中汤乃温补药配以调理肝脾之品,重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大建中汤四方均属温中补虚之剂。但小建中汤以辛甘为主,佐以大量芍药,又有酸甘化阴之意,宜于中阳虚而营阴亦有不足之证;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当归建中汤治产后虚羸,以产后百脉空虚,加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之当归。两方若与小建中汤相比较,则小建中虽阴阳并补,但以温阳为主;黄芪建中汤则侧重于甘温益气;当归建中汤乃偏重于和血止痛。大建中汤则纯用辛甘之品温建中阳,其补虚散寒之力远较小建中汤为峻,且有降逆止呕作用,故名大建中,用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腹痛呕逆。

【文献】 方论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建中者,建中气也。名之曰小者,酸甘缓中,仅能建中焦营气也。前桂枝汤是芍药佐桂枝,今建中汤是桂枝佐芍药,义偏重于酸甘,专和血脉之阴。芍药、甘草有戊己相须之妙,胶饴为稼穑(se)之甘,桂枝为阳木,有甲己化土之义。使以姜、枣助脾与胃行津液者,血脉中之柔阳,皆出于胃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运用】

关键字:小建 温中 饴糖
上一篇: 理中丸
下一篇:吴茱萸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关于征求《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修订稿)》意见.../政府通知(2)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兽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政府通知(0)
  •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政府通知(7)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征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政府通知(1)
  • 小建中合剂/中成药大全(0)
  • 小建中胶囊/中成药大全(1)
  • 散血膏/膏方(2)
  • 咬伤膏/膏方(2)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2)
  • 芙蓉膏/膏方(1)
  • 犀角膏/膏方(2)
  • 生肌膏/膏方(13)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5)
  • 卓氏白膏/膏方(46)
  • 莽草膏/膏方(1)
  • 大黄膏/膏方(10)
  • 化毒膏/膏方(0)
  • 独圣膏/膏方(1)
  • 祛毒膏/膏方(1)
  • 摩风神验膏/膏方(0)
  • 加味转舌膏/膏方(0)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0)
  • 和肝益血调气膏/膏方(0)
  • 龟背方/膏方(7)
  • 疲乏困顿方/膏方(0)
  • 治赢瘦膏煎/膏方(53)
  • 桃仁煎/膏方(3)
  • 填骨万金煎/膏方(1)
  • 饴糖煎/膏方(1)
  • 酥蜜煎/膏方(0)
  • 茱萸煎/膏方(0)
  • 暖胃膏/膏方(0)
  • 润肠膏/膏方(1)
  • 温胃膏/膏方(1)
  • 元霜紫雪膏/膏方(0)
  • 益中膏/膏方(17)
  • 和肝调胃膏/膏方(1)
  • 浮萍煎膏/膏方(0)
  • 如神宁嗽膏/膏方(3)
  • 风寒咳嗽膏/膏方(3)
  • 气嗽及涕唾鼻塞方/膏方(2)
  • 猪膏煎/膏方(1)
  • 温中实脾酒/药酒大全(1)
  • 安蛔汤/中药方剂(4)
  • 诃子皮散/中药方剂(11)
  • 真人养脏汤/中药方剂(4)
  • 桃花汤/中药方剂(1)
  • 黄芪建中汤/中药方剂(4)
  • 大建中汤/中药方剂(1)
  • 胃关煎/中药方剂(0)
  • 益黄散/中药方剂(1)
  • 厚朴温中汤/中药方剂(1)
  • 小建中汤/中药方剂(0)
  • 丁香柿蒂汤/中药方剂(3)
  • 小温中丸/中药方剂(8)
  • 理中丸/中药方剂(0)
  • 3068-88-0 /化学物质数据库(0)
  • 113028-17-4 /化学物质数据库(3)
  • 304858-67-1 /化学物质数据库(2)
  • 饴糖/中药图谱(8)
  • 饴糖/中华本草(1)
  • 饴糖/中草药汇编(4)
  • 饴糖/中草药大全(3)
  • 谷部·饴糖/本草纲目(1)
  • 厚朴温中汤/传统方剂(5)
  • 小建中汤/传统方剂(15)
  • 厚朴温中汤/传统方剂(3)
  • 黄芪建中汤/传统方剂(13)
  • 桂枝加芍药汤/传统方剂(9)
  • 附子理中丸/传统方剂(6)
  • 丁桂散/传统方剂(10)
  • 茵陈术附汤/传统方剂(3)
  • 逐寒荡惊汤/传统方剂(5)
  • 附子粳米汤/传统方剂(6)
  • 乌头桂枝汤/传统方剂(11)
  • 桂附理中丸/传统方剂(10)
  • 茵陈理中汤/传统方剂(12)
  • 丁萸理中汤/传统方剂(31)
  • 理中汤/传统方剂(9)
  • 丁香散/传统方剂(6)
  • 连理汤/传统方剂(5)
  • 附子理中汤/传统方剂(9)
  • 当归建中汤/传统方剂(8)
  • 大建中汤/传统方剂(14)
  • 吴茱萸汤/传统方剂(8)
  • 理中丸/传统方剂(11)
  • 阻燃剂3031/化学品物性数据库(13)
  • 饴糖;糖肴;米谷肴/化学品物性数据库(20)
  • 抗氧剂330;1,3,5-三甲基-2,4,6-三(3,5-叔.../化学品物性数据库(2)
  • 30%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1:1)溶液 /进口药品数据库(11)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 /进口药品数据库(6)
  • 30%常规重组人胰岛素和70%NPH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进口药品数据库(5)
  • 聚维酮 K30 /进口药品数据库(7)
  • 饴糖/辅料手册(17)
  • 聚维酮K30/辅料(26)
  • 聚乙二醇300(供注射用)/辅料(64)
  • 0301 一般鉴别试验/中国药典2015年版(64)
  • 小建中颗粒/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小建中合剂/中国药典2015年版(26)
  • 小建中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