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传统方剂> 浏览文章
【方名】 理中丸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方-温中祛寒
【组成】

人参(15克) 干姜(15克) 白术(15克) 甘草(15克) {原方丸剂各用90克}
【功用】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禁忌】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治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方中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脾阳,祛寒邪,扶阳抑阴。人参为臣,性味甘温,补气健脾。君臣相配,温中健脾。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健脾燥湿。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纵观全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阳,益脾气,助运化,故曰“理中”。 阳虚失血,无论吐、衄或便血、崩漏,但见面色* 白、气短神疲、脉细或虚大无力,是阳气虚弱,脾不统血所致,以本方加减治疗。 胸痹一病,总由上焦阳气不足,阴寒之邪上乘,胸中之气痹阻所致。若心中痞坚,逆气上冲心胸,是中焦阳虚,又有痰饮上犯所致。可用本方温中祛寒,益气健脾,使中焦气旺,则上焦之气开发,逆气可平,胸痹可愈。 病后多生涎唾,久久不已,是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津上溢于口所致。以本方丸剂缓治,亦可徐徐收功。 小儿慢惊,总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过服寒凉之品,或大病后调理不善,损害脾胃阳气所致。若形气赢瘦、手足不温、呕吐泄泻、神疲食少、舌淡苔白、脉细迟或沉细缓弱者,纯属中焦虚寒,亦可用本方治疗。 综观本方,治病虽多,究其病机,总属中焦虚寒,可以异病同治。本方在《金匮要略》中作汤剂,称“人参汤”。理中九方后亦有“然不及汤” 四字。盖汤剂较丸剂作用力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使用剂型。

【化裁】 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呕吐甚者,可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止呕;下利甚者,可加茯苓 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阳虚失血者,可将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土温涩止血;胸痹,可加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阳,舒畅气机。
【附方】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附注】 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 附子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均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其中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适用于脾胃虚寒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加桂枝,温阳健脾,兼解表寒,表里同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外兼风寒表证者。

【文献】 方论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此脾阳虚而寒邪伤内也。夫脾阳不足,则失其健运之常,因之寒凝湿聚。然必其为太阴寒湿,方可用此方法,否则自利呕痛等症,亦有火邪为患者。故医者当望闻问切四者合参,庶无差之毫厘,缪以千里之失。若表里寒热虚实既分,又当明其病之标本。如以上诸病,虽系寒凝湿聚,皆因脾阳不足而来,则阳衰为本,寒湿为标。是以方中但用参、术、甘草,大补脾元,加炮姜之温中守而不走者,以复其阳和,自然阳长阴消,正旺邪除耳。”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运用】

关键字:温中 人参 干姜
上一篇: 鸡苏散
下一篇:小建中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关于征求《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修订稿)》意见.../政府通知(2)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兽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政府通知(0)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征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政府通知(1)
  • 人参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5)
  • 人参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4)
  • 人参/经典中药(13)
  • 干姜/经典中药(16)
  • 人参叶/经典中药(0)
  • 人参丹参治小儿重症肺炎/偏方秘方(2)
  • 干姜五倍子治小儿腹泻/偏方秘方(6)
  • 人参木香治婴儿非特异性腹泻/偏方秘方(0)
  • 干姜淀粉治婴幼儿秋季腹泻/偏方秘方(3)
  • 人参茯苓治婴幼儿腹泻/偏方秘方(0)
  • 人参柴胡治性欲冷淡/偏方秘方(0)
  • 人参女贞子治男性不育症/偏方秘方(1)
  • 干姜党参半夏治妊娠呕吐/偏方秘方(1)
  • 半夏干姜治妊娠呕吐/偏方秘方(2)
  • 人参当归治胎位异常/偏方秘方(0)
  • 干姜大黄汤治肠梗阻/偏方秘方(6)
  • 人参升麻治脱肛/偏方秘方(0)
  • 干姜粳米治脱肛/偏方秘方(2)
  • 人参羚羊角治癫痫/偏方秘方(8)
  • 人参阿胶治贫血/偏方秘方(0)
  • 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4)
  • 人参三七治冠心病/偏方秘方(5)
  • 人参叶/中药图片(0)
  • 人参/中药图片(0)
  • 人参的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5)
  • 人参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人参叶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干姜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5)
  • 人参养荣丸/中成药大全(6)
  • 人参健脾丸/中成药大全(1)
  • 人参败毒胶囊/中成药大全(1)
  • 人参女金丸/中成药大全(1)
  • 人参补气胶囊/中成药大全(1)
  • 人参鹿茸丸/中成药大全(6)
  • 人参糖肽注射液/中成药大全(0)
  • 干姜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
  • 人参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1)
  • 散血膏/膏方(2)
  • 咬伤膏/膏方(2)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2)
  • 芙蓉膏/膏方(1)
  • 犀角膏/膏方(2)
  • 生肌膏/膏方(13)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5)
  • 卓氏白膏/膏方(46)
  • 莽草膏/膏方(1)
  • 大黄膏/膏方(10)
  • 化毒膏/膏方(0)
  • 独圣膏/膏方(1)
  • 祛毒膏/膏方(1)
  • 鸡子膏/膏方(1)
  • 葱乳膏/膏方(0)
  • 二姜膏/膏方(4)
  • 正容膏/膏方(2)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0)
  • 阳和启脾膏/膏方(0)
  • 和肝益血调气膏/膏方(0)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3)
  • 外灸膏/膏方(0)
  • 固阳膏/膏方(3)
  • 龟背方/膏方(7)
  • 人参当归膏/膏方(6)
  • 黄精膏/膏方(5)
  • 三才膏/膏方(2)
  • 茱萸煎/膏方(0)
  • 暖胃膏/膏方(0)
  • 温胃膏/膏方(1)
  • 益中膏/膏方(17)
  • 健脾阳和膏/膏方(0)
  • 塌气膏/膏方(2)
  • 泻肺大黄煎/膏方(0)
  • 人参固本膏/膏方(0)
  • 香茶饼/膏方(9)
  • 归元琼玉膏/膏方(1)
  • 风寒咳嗽膏/膏方(3)
  • 芫花煎/膏方(2)
  • 款冬花煎/膏方(7)
  • 铁瓮先生琼玉膏/膏方(1)
  • 人参膏/膏方(2)
  • 集灵膏/膏方(48)
  • 人参款冬花膏/膏方(0)
  • 人参明矾膏/膏方(0)
  • 猪膏煎/膏方(1)
  • 干姜羊肉汤/药膳食疗(2)
  • 人参母鸡鹿尾汤/药膳食疗(1)
  • 人参煮羊肉/药膳食疗(2)
  • 人参红枣补气汤/药膳食疗(0)
  • 人参甲鱼汤/药膳食疗(0)
  • 人参补脾汤/药膳食疗(0)
  • 人参姜黄汤/药膳食疗(1)
  • 人参蜂蜜粥/药膳食疗(1)
  • 人参韭菜粥/药膳食疗(1)
  • 人参乌鸡汤/药膳食疗(1)
  • 人参番茄面/药膳食疗(0)
  • 人参桂圆饮/药膳食疗(0)
  • 人参蒸甲鱼/药膳食疗(0)
  • 人参小母鸡/药膳食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