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名】茵陈 yinchen

【别名】茵陈蒿、白蒿、绒蒿、臭蒿。

【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来源】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半灌木。茎直立,基部木质化,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老则脱落。基生叶披散地上,有柄,较宽,2~3回羽状全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两面密被绢毛;下部叶花时凋落;茎生叶无柄,裂片细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叶脉宽,被淡褐色毛,枝端叶渐短小,常无毛。头状花序球形,多数集成圆锥状;花淡绿色,外层雌花能育,柱头2裂叉状;中部两性花不育,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河岸、沙砾地较多。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习称茵陈蒿。

【药材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1~3回羽状分裂,小裂片卵形或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茵陈蒿: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2~3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1~2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有短梗;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脾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清湿热、退黄疸。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临床应用】用量6~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用治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

【药理研究】具有利胆、解热、保肝、降脂、降血压、平喘、抑菌、抗病毒、利尿、抗癌、镇痛、防龋、消炎等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含叶酸、挥发油;花及果中含有6,7-二甲氧基香豆精、氯化钾和绿原酸。另含绿原酸、桉叶素、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滨蒿内酯、茵陈蒿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虚血亏而致的虚黄、萎黄,一般不宜使用。

【相关药方】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180克,栀子(擘)十四枚,大黄(去皮)60克。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黄疸,遍身悉黄,小便如浓栀子汁:茵陈蒿120克,黄芩90克,枳实(炙)60克,大黄90克。四味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米饮服二十丸,日一服,渐加至二十五丸,微利为度。忌热面、蒜、荞麦、黏食,陈臭物。《外台》引自《广济方》茵陈丸)

  ③治大便自利而灰:茵陈蒿9克,栀子、黄连各6克。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服。《伤寒活人指掌图》茵陈栀子黄连汤)

  ④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蒿60克,附子一个,干姜(炮)45克,甘草(炙)30克。上为粗末。分作四帖,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⑤治疮疡:茵陈蒿两握,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汤冷更温洗。可作三四度洗,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外台》引《崔氏方》

  ⑥治风瘙瘾疹,偏身皆痒,搔之成疮:茵陈蒿150克(生用),苦参150克。上细锉。用水一斗,煮取二升,温热得所,蘸绵拭之,日五七度。《圣惠方》





关键字:茵陈
上一篇: 香薷
下一篇:荆芥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茵陈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2)
  • 茵陈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0)
  • 茵陈/经典中药(26)
  • 茵陈赤小豆汤治血栓性静脉炎/偏方秘方(3)
  • 茵陈瓜蒌治肠梗阻/偏方秘方(2)
  • 茵陈连翘治肝炎/偏方秘方(3)
  • 茵陈白英治肝炎/偏方秘方(5)
  • 茵陈金银花治急性胆囊炎/偏方秘方(2)
  • 川军茵陈治高脂血症/偏方秘方(1)
  • 茵陈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茵陈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茵陈五疸丸/中成药大全(2)
  • 藏茵陈片/中成药大全(1)
  • 茵陈五苓丸/中成药大全(1)
  • 茵陈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0)
  • 茵陈泽泻酒/药酒大全(0)
  • 茵陈枇杷叶清肺酒/药酒大全(0)
  • 茵陈香豆素/中药提取物(0)
  • 茵陈黄酮/中药提取物(2)
  • 茵陈蒿汤/中药方剂(1)
  • 茵陈五苓散/中药方剂(1)
  • 茵陈/中药图谱(4)
  • 茵陈蒿/中华本草(4)
  • 金钟茵陈/中华本草(2)
  • 滇茵陈/中草药汇编(3)
  • 茵陈提取物/中药_提取物(11)
  • 茵陈蒿散/中药_散剂(18)
  • 茵陈木通散/中药_散剂(11)
  • 茵陈蒿/中草药大全(3)
  • 茵陈/中草药大全(2)
  • 铃茵陈/中草药大全(0)
  • 金钟茵陈/中草药大全(1)
  • 滇茵陈/中草药大全(2)
  • 茵陈金花散/中药散剂(28)
  • 大青菌茶/药茶(20)
  • 板茵茶/药茶(21)
  • 蒲肝茶/药茶(22)
  • 竹叶茵茶/药茶(54)
  • 紫草茵茶/药茶(14)
  • 菊花羌活茶/药茶(1)
  • 藿茵茶/药茶(5)
  • 泽茵茶/药茶(4)
  • 茵陈茶/药茶(3)
  • 菌栀茶/药茶(3)
  • 茵陈四逆茶/药茶(3)
  • 茵陈藓茶/药茶(2)
  • 茵陈荷茶/药茶(0)
  • 茵甘茶/药茶(4)
  • 茵郁茶/药茶(5)
  • 丹茵茶/药茶(2)
  • 草部·茵陈蒿/本草纲目(1)
  • 茵陈蒿汤/传统方剂(89)
  • 茵陈五苓散/传统方剂(9)
  • 茵陈蒿汤/传统方剂(4)
  • 茵陈术附汤/传统方剂(3)
  • 茵陈理中汤/传统方剂(12)
  • 金钟茵陈/中草药大全(9)
  • 茵陈提取物/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茵陈/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复方茵陈注射液/注射液(27)
  • 茵陈注射液/注射液(24)
  • 茵陈散/粉散剂(18)
  • 茵陈酒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茵陈五苓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黄疸茵陈冲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5)
  • 茵陈五苓糖浆/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茵陈五疽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复方茵陈糖浆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茵陈/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茵陈木通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茵陈蒿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
  • 茵陈蒿/中药手册(7)
  • 茵陈/中药手册(8)
  • 铃茵陈/中药手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