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茵陈
Yīn Chén
茵陈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松毛艾
功效作用:清湿热,退黄疸。
英文名: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始载于?毒性?归经胃经、胆经、脾经、肝经药性寒药味辛、苦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来源】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 ,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 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 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药材及产销]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选方】

①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②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③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茵陈的传说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参看

  • 《中药学》- 茵陈蒿
  • 《本草纲目 · 茵陈蒿》
关键字:茵陈
上一篇: 阴地蕨
下一篇:茵芋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茵陈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2)
  • 茵陈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0)
  • 茵陈/经典中药(26)
  • 茵陈赤小豆汤治血栓性静脉炎/偏方秘方(3)
  • 茵陈瓜蒌治肠梗阻/偏方秘方(2)
  • 茵陈连翘治肝炎/偏方秘方(3)
  • 茵陈白英治肝炎/偏方秘方(5)
  • 茵陈金银花治急性胆囊炎/偏方秘方(2)
  • 川军茵陈治高脂血症/偏方秘方(1)
  • 茵陈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茵陈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茵陈五疸丸/中成药大全(2)
  • 藏茵陈片/中成药大全(1)
  • 茵陈五苓丸/中成药大全(1)
  • 茵陈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0)
  • 茵陈泽泻酒/药酒大全(0)
  • 茵陈枇杷叶清肺酒/药酒大全(0)
  • 茵陈香豆素/中药提取物(0)
  • 茵陈黄酮/中药提取物(2)
  • 茵陈蒿汤/中药方剂(1)
  • 茵陈五苓散/中药方剂(1)
  • 茵陈蒿/中华本草(4)
  • 金钟茵陈/中华本草(2)
  • 滇茵陈/中草药汇编(3)
  • 茵陈提取物/中药_提取物(11)
  • 茵陈蒿散/中药_散剂(18)
  • 茵陈木通散/中药_散剂(11)
  • 茵陈蒿/中草药大全(3)
  • 茵陈/中草药大全(2)
  • 铃茵陈/中草药大全(0)
  • 金钟茵陈/中草药大全(1)
  • 滇茵陈/中草药大全(2)
  • 茵陈金花散/中药散剂(28)
  • 大青菌茶/药茶(20)
  • 板茵茶/药茶(21)
  • 蒲肝茶/药茶(22)
  • 竹叶茵茶/药茶(54)
  • 紫草茵茶/药茶(14)
  • 菊花羌活茶/药茶(1)
  • 藿茵茶/药茶(5)
  • 泽茵茶/药茶(4)
  • 茵陈茶/药茶(3)
  • 菌栀茶/药茶(3)
  • 茵陈四逆茶/药茶(3)
  • 茵陈藓茶/药茶(2)
  • 茵陈荷茶/药茶(0)
  • 茵甘茶/药茶(4)
  • 茵郁茶/药茶(5)
  • 丹茵茶/药茶(2)
  • 草部·茵陈蒿/本草纲目(1)
  • 茵陈蒿汤/传统方剂(89)
  • 茵陈五苓散/传统方剂(9)
  • 茵陈蒿汤/传统方剂(4)
  • 茵陈术附汤/传统方剂(3)
  • 茵陈理中汤/传统方剂(12)
  • 茵陈/中草药大全(30)
  • 金钟茵陈/中草药大全(9)
  • 茵陈提取物/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茵陈/中国药典2015年版(22)
  • 复方茵陈注射液/注射液(27)
  • 茵陈注射液/注射液(24)
  • 茵陈散/粉散剂(18)
  • 茵陈酒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3)
  • 茵陈五苓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黄疸茵陈冲剂/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5)
  • 茵陈五苓糖浆/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茵陈五疽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复方茵陈糖浆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茵陈/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茵陈木通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茵陈蒿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2)
  • 茵陈蒿/中药手册(7)
  • 茵陈/中药手册(8)
  • 铃茵陈/中药手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