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材种植> 浏览文章
  【概述】牛膝(怀牛膝),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及栽培历史悠久。是著名四大淮药之一,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能。为苋科植物牛膝Ach yranthesbicientata Bl.的根。野生家种均有。栽培品主产河南武陟、温县、孟县、博爱、沁阳等处,此外,河北安国、定州等地亦产。

  【生长环境】野生牛膝多生于山野路旁,家种多栽培于平原地区。喜光照充足,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要求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播种后一般4~5天出苗,7~10月为生长发育期。

  【种植技术

  1、选土整地:牛膝最适宜半沙半泥的两合土,碱性过强和黏土均不适宜栽种。一般在割麦后开始翻土整地,深翻120~140厘米,耙碎土块,施厩肥或堆肥3000千克,均匀撒于地面,再用锄头翻人土中约34厘米,翻后再行浇水平地,在平地之后,再施麻饼或豆饼100千克,均匀地撒在地面上,用齿耙翻入土中约20厘米深,然后作畦,畦宽120厘米,最后整平畦面,准备下种,为便利以后灌溉,应适当修培田埂。

  2、播种:农历6月中旬在已施足基肥的畦面上进行播种。如天气阴雨,只须将种子均匀的撒在畦面上覆盖0.5厘米厚的土。若天旱无雨,应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1天,滤干水分,置于盆中,上面盖布,放在室内,时加拌翻,2天左右即可出芽,于午后将发芽的种子均匀的撒在畦上,覆0.5厘米厚,再行浇水。土壤切忌干燥,若天久不雨,每隔1~2天应浇水1次,待苗出齐之后,土壤亦应经常保持湿润。667平方米播种量均为0.5千克。

  3、留种:选择粗壮根茎留35厘米左右,将其尾摘去,或在挖牛膝时,选择断的粗壮根上半截作种。农历2月中旬前后,在整好的畦上开穴栽种,穴距50厘米,穴径34厘米,深10~13厘米,然后用木棒在穴内钻孔,木棒不应过大,以钻孔后能放入牛膝根即可。每穴栽4株,各株相距16~20厘米,将根放人后,再盖以厩肥或堆肥,约低地1.8厘米,然后再行壅土7厘米,使稍高于地面,以防晚霜危害。出苗之后,即可进行浇水,不再追肥,任其生长,惟须注意防虫。到秋分种子成熟,即可进行收种。可将全株地上部分割回、置于通风处阴干,将种子打下,捡净杂物,装入布袋内悬于室内。切忌烟火熏烤,影响发芽。

  【栽培管理

  1、匀苗:苗高3厘米左右,即应开始第1次匀苗,使株距为5厘米左右,第2次在苗高5厘米左右进行,使株距10厘米左右,第3次在苗高10厘米时进行,株距20~23厘米,匀苗时应结合拔草。

  2、中耕、打顶:在匀苗打顶前,应以小锄进行1次中耕,入土3厘米左右即行。在农历7月底8月初苗高24厘米左右,为主苗不再向上生长,可将苗的顶端摘去(留种的不摘),这样可增长根部。

  3、浇水:农历8月间天气干燥,打顶之后须进行浇水,每次都应小水。总之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度。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叶斑病:危害叶部,多发生在夏季多雨季节,受害叶片产生黄褐色病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灰褐色,枯萎而死。防治方法:收获前清田,集中处理残病株。发病初期,喷洒1: 1: 12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500倍液,每10~15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②根腐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和低洼积水处。发病后地下根部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分枯死。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做高畦种植,雨季注意排水,整地时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1千克处理土壤;拔除病株或用石灰消毒病穴,亦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2)虫害:

  ①银纹夜蛾:幼虫为害植株,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状。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幼虫,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杀,或加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②红蜘蛛:6~7月发生为害,干旱时为害严重。成虫在叶背面吸取汁液,病叶干枯脱落。防治方法:清除杂草,消灭越冬害虫,在发生时用25%杀虫脒米水剂500倍液喷杀或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杀。

  【收获与加工】当年冬至前10天或翌年2月未发芽前均可采挖。挖时为了能辨别生长位置,不应将地上部除掉,要用锹掘起,注意莫伤其根。挖回后将其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放于室外晒架上让其自行干燥,因怕雨怕冻,应早晒晚收;受冻或被雨淋会发紫、发黑、影响品质。晒8~9天后,再堆放室内,上盖草席,闷2天再晒,则更易干燥。然后将距根部3.3厘米左右的地上部分切去,再将牛膝放于缸中沾水,随即取出,放于硫黄炕内熏炕,50千克牛膝用硫黄0.5千克,以熏完为止,然后取出,将其所留残茎砍去,再分成等级即成。每667平方米平均可产干牛膝150~200千克。

  【药材形状】怀牛膝呈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下端较细,长30~60厘米,最长者可达90厘米,直径0.2~1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浅褐色,具细纵纹和稀疏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受潮则变软),断面黄棕色,微呈角质状,维管束排列成数环,气特异,味微甘而苦涩。


关键字:牛膝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牛膝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3)
  • 土牛膝/经典中药(2)
  • 牛膝/经典中药(3)
  • 川牛膝/经典中药(0)
  • 当归牛膝治输精管结扎术后综合症/偏方秘方(2)
  • 黄芪牛膝汤治泌尿系结石/偏方秘方(2)
  • 川牛膝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
  • 牛膝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0)
  • 川牛膝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5)
  • 卓氏白膏/膏方(47)
  • 牛膝膏/膏方(1)
  • 牛膝鱼丸/药膳食疗(1)
  • 牛膝小米粥/药膳食疗(0)
  • 川牛膝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2)
  • 四补酒/药酒大全(2)
  • 巴戟牛膝酒/药酒大全(2)
  • 痃癖酒/药酒大全(1)
  • 牛膝元胡酒/药酒大全(0)
  • 摄风酒/药酒大全(7)
  • 宜男酒/药酒大全(2)
  • 延年益寿酒/药酒大全(5)
  • 膝瓜酒/药酒大全(7)
  • 牛膝石斛酒/药酒大全(1)
  • 苡仁牛膝酒/药酒大全(1)
  • 鲁公酿酒/药酒大全(1)
  • 牛膝酒/药酒大全(7)
  • 木瓜牛膝酒/药酒大全(6)
  • 巴戟天酒/药酒大全(0)
  • 地膝酒/药酒大全(1)
  • 枫荷梨祛风湿酒/药酒大全(4)
  • 牛膝独活酒/药酒大全(2)
  • 化骨健步酒/药酒大全(1)
  • 骨增酒/药酒大全(0)
  • 牛膝兰草酒/药酒大全(2)
  • 牛膝参归酒/药酒大全(3)
  • 七宝美髯丹/中药方剂(6)
  • 还少丹/中药方剂(1)
  • 土牛膝/中药图谱(4)
  • 牛膝/中药图谱(3)
  • 川牛膝/中药图谱(8)
  • 云牛膝/中华本草(4)
  • 味牛膝/中华本草(5)
  • 土牛膝/中华本草(4)
  • 牛膝茎叶/中华本草(3)
  • 牛膝/中华本草(3)
  • 麻牛膝/中华本草(4)
  • 广东土牛膝/中华本草(4)
  • 川牛膝/中华本草(2)
  • 白牛膝/中华本草(1)
  • 味牛膝/中草药汇编(6)
  • 土牛膝/中草药汇编(2)
  • 破牛膝/中草药汇编(3)
  • 川牛膝/中草药汇编(4)
  • 牛膝/中药材(11)
  • 云牛膝/中草药大全(2)
  • 味牛膝/中草药大全(3)
  • 土牛膝/中草药大全(2)
  • 破牛膝/中草药大全(2)
  • 牛膝茎叶/中草药大全(3)
  • 牛膝/中草药大全(1)
  • 麻牛膝/中草药大全(2)
  • 广东土牛膝/中草药大全(5)
  • 川牛膝/中药材(14)
  • 漏荆茶/药茶(24)
  • 茅膝地茶/药茶(9)
  • 泽泻健腰茶/药茶(5)
  • 木通柏地茶/药茶(5)
  • 木通地黄茶/药茶(5)
  • 防己瓜茶/药茶(11)
  • 木瓜戟茶/药茶(2)
  • 桔牛茶/药茶(13)
  • 五加归膝茶/药茶(5)
  • 牛膝茶/药茶(1)
  • 牛柏茶/药茶(2)
  • 牛泽茶/药茶(6)
  • 桃归茶/药茶(8)
  • 巴戟牛膝茶/药茶(5)
  • 续断杜仲茶/药茶(4)
  • 菟丝牛膝茶/药茶(5)
  • 神仙寿茶/药茶(4)
  • 童春茶/药茶(1)
  • 蟠龙茶/药茶(9)
  • 清宫生发茶/药茶(5)
  • 草部·牛膝/本草纲目(4)
  • 镇肝熄风汤/传统方剂(12)
  • 济川煎/传统方剂(13)
  • 川牛膝/中草药大全(10)
  • 白牛膝/中草药大全(6)
  • 五神汤/传统方剂(9)
  • 四妙丸/传统方剂(2)
  • 三妙丸/传统方剂(6)
  • 镇肝熄风汤/传统方剂(5)
  • 脱花煎/传统方剂(5)
  • 趁痛丸/传统方剂(6)
  • 化阴煎/传统方剂(3)
  • 济川煎/传统方剂(71)
  • 广东土牛膝/中草药大全(22)
  • 川牛膝/中草药大全(19)
  • 牛膝/中草药大全(23)
  • 牛膝/中国药典2015年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