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 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治宜散风邪,止头痛。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附】菊花茶调散(《医方集解》):即川芎茶调散原方加菊花一钱(3g)僵蚕三分(lg)共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服。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主治:风热上攻,头晕目眩及偏正头痛。

  本方在川芎茶调散的基础上,加菊花、僵蚕以散风热,故对偏正头痛及眩晕而偏于风热者较为适宜。

  本方的服法是饭后用清茶调服。其因:一是本方药多为风药,辛温升散,清茶苦凉,能清上降下,既能清利头目,又制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使升有降。二是本方药物大部分含有挥发成分,入煎剂时,易失去有效成分,使药效降低,故用清茶调服,以保护挥发性成分不致丢失。现临床将此方多制成袋泡茶剂,以保护挥发性成分不致丢失,且浸出率高、简便易行,故中药袋泡茶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方歌】川芎茶调用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关键字:川芎
上一篇: 固冲汤
下一篇: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川芎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
  • 川芎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0)
  • 川芎/经典中药(1)
  • 熟地川芎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偏方秘方(0)
  • 当归川芎治月经不调/偏方秘方(0)
  • 当归川芎治产后尿潴留/偏方秘方(0)
  • 黄芪川芎治中风/偏方秘方(0)
  • 川芎黑丑治慢性肾衰/偏方秘方(3)
  • 川芎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0)
  • 川芎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川芎茶调丸/中成药大全(0)
  • 复方川芎酊/中成药大全(1)
  • 复方川芎胶囊/中成药大全(0)
  • 川芎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0)
  • 卓氏白膏/膏方(46)
  • 白芥子膏/膏方(0)
  • 堇菜膏/膏方(0)
  • 和肝益血调气膏/膏方(0)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3)
  • 代灸膏/膏方(0)
  • 三才膏/膏方(2)
  • 牛髓膏/膏方(2)
  • 养阴理气膏/膏方(0)
  • 茱萸煎/膏方(0)
  • 治嘈膏/膏方(2)
  • 理脾调中化湿膏/膏方(2)
  • 暖胃膏/膏方(0)
  • 春雪膏/膏方(2)
  • 温胃膏/膏方(1)
  • 伏龙肝膏/膏方(1)
  • 助胃膏/膏方(0)
  • 藕蜜膏/膏方(2)
  • 凉膈和胃膏/膏方(2)
  • 益中膏/膏方(17)
  • 桑根白皮膏/膏方(0)
  • 清胃膏/膏方(0)
  • 滋阴抑火化湿膏/膏方(0)
  • 健脾阳和膏/膏方(0)
  • 止渴抑火化湿膏/膏方(3)
  • 来苏膏/膏方(0)
  • 牛黄膏/膏方(0)
  • 治谵狂大黄膏/膏方(0)
  • 防己膏/膏方(1)
  • 脚气敷膏贴/膏方(1)
  • 冶葛膏/膏方(2)
  • 脚气膏/膏方(0)
  • 紫雪膏/膏方(0)
  • 育神养阴安眠膏/膏方(3)
  • 养阴清热育神膏/膏方(1)
  • 养阴荣肤膏/膏方(0)
  • 凉阴和阳育神膏/膏方(4)
  • 养阴理脾膏/膏方(0)
  • 潜阳益阴育神膏/膏方(0)
  • 和肝调胃膏/膏方(1)
  • 杏仁乌枣膏/膏方(0)
  • 养心安神膏/膏方(0)
  • 天地煎/膏方(2)
  • 宁志膏/膏方(5)
  • 养阴润燥膏/膏方(0)
  • 附子膏/膏方(0)
  • 吴茱萸膏/膏方(2)
  • 杏粉膏/膏方(3)
  • 琥珀犀角膏/膏方(1)
  • 薄荷煎/膏方(1)
  • 蒲黄散膏/膏方(0)
  • 绿云膏/膏方(1)
  • 碧雪膏/膏方(1)
  • 神灵膏/膏方(0)
  • 射干膏/膏方(1)
  • 升麻泄热煎/膏方(0)
  • 龙胆煎/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
  • 口燥膏/膏方(0)
  • 升麻煎/膏方(2)
  • 泻胃热汤方/膏方(2)
  • 紫金膏/膏方(5)
  • 神圣膏/膏方(1)
  • 黄丹膏/膏方(5)
  • 贴手足心膏/膏方(3)
  • 蔷薇膏/膏方(1)
  • 塌气藁膏/膏方(1)
  • 羌活膏/膏方(12)
  • 贴顶膏/膏方(1)
  • 乌扇膏/膏方(1)
  • 小儿羌活膏/膏方(0)
  • 黄膏/膏方(0)
  • 葱涎膏/膏方(10)
  • 胡椒膏/膏方(2)
  • 阿胶膏/膏方(3)
  • 丹溪琼玉膏/膏方(3)
  • 杏桃膏/膏方(0)
  • 集灵胶/膏方(48)
  • 覆盆子膏/膏方(0)
  • 调味膏/膏方(0)
  • 清金宁嗽膏/膏方(0)
  • 宁嗽太平膏/膏方(1)
  • 和肝化痰膏/膏方(1)
  • 归元琼玉膏/膏方(1)
  • 补真膏/膏方(0)
  • 加竹沥梨膏/膏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