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济生肾气丸,出自宋·《济生方》。本方原名加味肾气丸。

  【组成】附子炮两个(15克),白茯苓、泽泻、山茱萸、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各一两(各30克),官桂、川牛膝、熟地黄各半两(15克)。

  【用法】蜜丸,每服9克,每日服1~2次。临床应用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各药剂量按比例酌减至汤剂常用量。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证,尿少身肿,腹胀满,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等病症。

  1.前列腺增生症:对照组68例,口服非那雄胺、盐酸特拉唑嗪,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加味济生肾气丸治疗68例,疗程30日。以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肛诊前列腺正常,残余尿测定阴性,观察3个月后无复发为治愈;排尿基本恢复正常主要症状及体征好转,肛诊前列腺缩小为显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63.2%。(《买用中医药杂志》2014年第11期)

  2.慢性肾炎:对照组31例用卡托普利、保肾康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济生肾气丸加减方。完全缓解:水肿等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24小时尿蛋白测定<0.2克,肾功能恢复正常;基本缓解: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24小时测定<1克,高倍镜下尿检红细胞不超过3个,尿检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水肿等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尿蛋白24小时<1.5克,高倍镜下尿红细胞不超过5个,肾功能基本正常或有改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70.97%。(《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2期)

  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32例,与维生素B1、维生素B6口服,甲基-B12肌注治疗32例对照,疗程3个月。以治疗后恢复自主排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量> 2/3为显效;自觉症状较治疗前有明好转,但仍时有尿淋沥,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量> 1/3为有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56%。(《山东中医杂志》2006年第8期)

  【方解】方中重用附子温肾助阳而消阴翳为君药;官桂温肾补火,助膀胱气化,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合桂、附温阳利水,标本兼治,共为臣药;茯苓、山药益气健脾,补土制水,熟地黄滋肾填精,可奏阴中求阳之功,又制桂附之温燥,牛膝益肝肾而滑利下行,牡丹皮寒凉清泄,俱为佐药,共奏温肾助阳,利水消肿之效。

  临床常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之证,以腰膝酸软、浮肿,小便不利,畏寒肢冷为辨证要点。水肿腹水,腹胀喘满者,加大腹皮、厚朴以行气除满;肾不纳气,加五味子、沉香以助纳气归肾。

  【现代研究】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肝硬化、醛囿酮增多症、慢性前列腺炎、尿滞留、痛风、输尿管结石伴肾积水、高血压病、慢性心力衰竭、骨质疏松症、青光眼、精液异常症等证属肾阳不足,水湿内停的病症。实验研究表明,济生肾气丸具有利尿消肿、抗衰老、改善骨代谢、促进生殖发育、修复神经系统损伤、调节免疫、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方歌】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济生加入车牛膝,温肾利水消肿需。


关键字: 利水 消肿 附子
上一篇: 龟鹿二仙胶
下一篇:无比山药丸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6)
  •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4)
  • 附子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6)
  • 附子/经典中药(5)
  • 白附子/经典中药(0)
  • 制附子肉桂治厌食症/偏方秘方(0)
  • 芍药附子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方秘方(0)
  • 附子半夏汤治慢性肾衰/偏方秘方(5)
  • 附子红参桂枝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2)
  • 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4)
  • 苓桂附子汤治风湿性心脏病/偏方秘方(1)
  • 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白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白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理中丸/中成药大全(33)
  • 祛伤消肿酊/中成药大全(1)
  • 逐瘀消肿膏/中成药大全(5)
  • 消肿痔疮片/中成药大全(1)
  • 消肿片/中成药大全(3)
  • 白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8)
  •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
  • 散血膏/膏方(2)
  • 咬伤膏/膏方(3)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2)
  • 芙蓉膏/膏方(2)
  • 犀角膏/膏方(2)
  • 生肌膏/膏方(14)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5)
  • 卓氏白膏/膏方(47)
  • 莽草膏/膏方(1)
  • 大黄膏/膏方(10)
  • 化毒膏/膏方(1)
  • 独圣膏/膏方(1)
  • 祛毒膏/膏方(2)
  • 消肿活瘀膏/膏方(0)
  • 玉屑膏/膏方(0)
  • 蒴藋煎/膏方(6)
  • 白芥子膏/膏方(2)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1)
  • 二青膏/膏方(8)
  • 和肝益血调气膏/膏方(1)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3)
  • 龟背方/膏方(7)
  • 乌附膏/膏方(2)
  • 代灸膏/膏方(3)
  • 补精膏/膏方(1)
  • 养阴理气膏/膏方(0)
  • 茱萸煎/膏方(0)
  • 治嘈膏/膏方(2)
  • 理脾调中化湿膏/膏方(2)
  • 暖胃膏/膏方(0)
  • 润肠膏/膏方(3)
  • 春雪膏/膏方(3)
  • 黑膏/膏方(0)
  • 温胃膏/膏方(1)
  • 伏龙肝膏/膏方(1)
  • 助胃膏/膏方(0)
  • 藕蜜膏/膏方(2)
  • 凉膈和胃膏/膏方(2)
  • 益中膏/膏方(18)
  • 桑根白皮膏/膏方(0)
  • 清胃膏/膏方(0)
  • 滋阴抑火化湿膏/膏方(0)
  • 健脾阳和膏/膏方(0)
  • 止渴抑火化湿膏/膏方(3)
  • 来苏膏/膏方(1)
  • 牛黄膏/膏方(0)
  • 治谵狂大黄膏/膏方(0)
  • 防己膏/膏方(1)
  • 脚气敷膏贴/膏方(1)
  • 冶葛膏/膏方(2)
  • 脚气膏/膏方(0)
  • 紫雪膏/膏方(0)
  • 育神养阴安眠膏/膏方(3)
  • 养阴清热育神膏/膏方(1)
  • 养阴荣肤膏/膏方(0)
  • 凉阴和阳育神膏/膏方(4)
  • 养阴理脾膏/膏方(1)
  • 潜阳益阴育神膏/膏方(0)
  • 和肝调胃膏/膏方(1)
  • 杏仁乌枣膏/膏方(1)
  • 养心安神膏/膏方(0)
  • 天地煎/膏方(2)
  • 宁志膏/膏方(6)
  • 养阴润燥膏/膏方(0)
  • 附子膏/膏方(0)
  • 吴茱萸膏/膏方(3)
  • 杏粉膏/膏方(4)
  • 琥珀犀角膏/膏方(1)
  • 薄荷煎/膏方(1)
  • 蒲黄散膏/膏方(0)
  • 绿云膏/膏方(3)
  • 碧雪膏/膏方(1)
  • 神灵膏/膏方(4)
  • 黄连膏/膏方(0)
  • 射干膏/膏方(3)
  • 升麻泄热煎/膏方(0)
  • 龙胆煎/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