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藿朴夏苓汤,出自清·《医原》。

  【组成】藿香二钱(6克)、半夏一钱半(4.5克)、赤苓三钱(9克)、杏仁三钱(9克)、 生苡仁四钱(12克)、白蔻仁一钱(3克)、通草一钱(3克)、猪苓三钱(9克)、淡豆豉三钱(9克)、泽泻钱半(4.5克)、厚朴一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芳香化浊,行气渗湿。

  【主治】主治湿温初起,身热不渴,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白滑,脉濡缓。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腹泻、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手足口病等病症。

  1.腹泻:本方配合针灸推拿(腹部按摩及捏脊疗法和腹部红外线照射)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腹泻40例,与蒙脱石散治疗30例对照,两组均常规治疗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状态、补充维生素,疗程3~7日,以治疗7日内粪便性状与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大便化验无异常,2个月后随访无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临床研究》2012年第9期)

  2.消化不良合并慢性胃炎:以加味藿朴夏苓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慢性胃炎35例,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十莫沙必利片治疗34例,疗程4周,以症状消失程度及临床症状积分.3个月内复发率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总有效33例中有6例复发(18.18%),对黑组总有效30例中有13例复发(43.33%),两组复发。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陕西中医》2012年第5期)

  3.手足口病: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8例,与利巴韦林治疗77例对照,疗程为6日,以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发热、皮疹等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而最初入组的对照组患儿中有1例因为并发脑炎转为重症而终止试验。(《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第21期)

  【方解】藿朴夏苓汤是清热祛湿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方用藿香、厚朴、半夏、白蔻仁化湿行气,合以茯苓、苡仁、猪苓、泽泻健脾利水:临床常用于湿温初起,温重于热之证,以湿温初起、胸闷口腻、肢体倦怠、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如见表证明显,恶寒发热,加苍术、白芷;兼有身痛,加羌活、防风;兼有暑邪,加佩兰。如湿温初起,热重于湿,症见舌苔黄腻者慎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小儿秋季腹泻、小儿迁延腹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肾病、消化性溃疡、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湿热口疮、脾湿型盗汗等病症;也见瘫痪(一氧化碳中毒)、抑郁症、病毒性脑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肠易激综合征、胆结石术后、不明原因发热、高热不退、腹胀、胃脘痛、头痛、胸痹、呃逆之验案报道。

  实验研究表明藿朴夏苓汤可加速舌上皮细胞凋亡,对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有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减轻TNF -α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

  【方歌】藿朴夏苓三仁添,猪苓泽泻豆豉全,湿温身热肢体倦,胸闷舌腻宜煎尝。


关键字: 芳香 藿香
上一篇: 萆薢分清饮
下一篇:连朴饮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广藿香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40)
  • 藿香/经典中药(4)
  • 广藿香/经典中药(15)
  • 藿香半夏治小儿厌食症/偏方秘方(7)
  • 苍术藿香治婴幼儿秋季腹泻/偏方秘方(8)
  • 广藿香/中药图片(13)
  • 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9)
  • 藿香正气丸/中成药大全(4)
  • 藿香正气水/中成药大全(8)
  • 藿香祛暑软胶囊/中成药大全(3)
  • 加味藿香正气丸/中成药大全(3)
  • 散血膏/膏方(2)
  • 咬伤膏/膏方(3)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2)
  • 芙蓉膏/膏方(2)
  • 犀角膏/膏方(2)
  • 生肌膏/膏方(14)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5)
  • 卓氏白膏/膏方(47)
  • 莽草膏/膏方(1)
  • 大黄膏/膏方(10)
  • 化毒膏/膏方(1)
  • 独圣膏/膏方(1)
  • 祛毒膏/膏方(2)
  • 白芥子膏/膏方(2)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1)
  • 和肝益血调气膏/膏方(1)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3)
  • 龟背方/膏方(7)
  • 代灸膏/膏方(3)
  • 养阴理气膏/膏方(0)
  • 茱萸煎/膏方(0)
  • 治嘈膏/膏方(2)
  • 理脾调中化湿膏/膏方(2)
  • 暖胃膏/膏方(0)
  • 润肠膏/膏方(3)
  • 春雪膏/膏方(3)
  • 黑膏/膏方(0)
  • 温胃膏/膏方(1)
  • 伏龙肝膏/膏方(1)
  • 助胃膏/膏方(0)
  • 藕蜜膏/膏方(2)
  • 凉膈和胃膏/膏方(2)
  • 益中膏/膏方(18)
  • 桑根白皮膏/膏方(0)
  • 清胃膏/膏方(0)
  • 滋阴抑火化湿膏/膏方(0)
  • 健脾阳和膏/膏方(0)
  • 止渴抑火化湿膏/膏方(3)
  • 来苏膏/膏方(1)
  • 牛黄膏/膏方(0)
  • 治谵狂大黄膏/膏方(0)
  • 防己膏/膏方(1)
  • 脚气敷膏贴/膏方(1)
  • 冶葛膏/膏方(2)
  • 脚气膏/膏方(0)
  • 紫雪膏/膏方(0)
  • 育神养阴安眠膏/膏方(3)
  • 养阴清热育神膏/膏方(1)
  • 养阴荣肤膏/膏方(0)
  • 凉阴和阳育神膏/膏方(4)
  • 养阴理脾膏/膏方(1)
  • 潜阳益阴育神膏/膏方(0)
  • 和肝调胃膏/膏方(1)
  • 杏仁乌枣膏/膏方(1)
  • 养心安神膏/膏方(0)
  • 天地煎/膏方(2)
  • 宁志膏/膏方(6)
  • 养阴润燥膏/膏方(0)
  • 附子膏/膏方(0)
  • 吴茱萸膏/膏方(3)
  • 杏粉膏/膏方(4)
  • 琥珀犀角膏/膏方(2)
  • 薄荷煎/膏方(1)
  • 蒲黄散膏/膏方(0)
  • 绿云膏/膏方(3)
  • 碧雪膏/膏方(1)
  • 神灵膏/膏方(5)
  • 黄连膏/膏方(0)
  • 射干膏/膏方(4)
  • 升麻泄热煎/膏方(0)
  • 龙胆煎/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
  • 口燥膏/膏方(0)
  • 升麻煎/膏方(2)
  • 泻胃热汤方/膏方(2)
  • 紫金膏/膏方(5)
  • 神圣膏/膏方(2)
  • 黄丹膏/膏方(5)
  • 贴手足心膏/膏方(3)
  • 蔷薇膏/膏方(1)
  • 塌气藁膏/膏方(3)
  • 羌活膏/膏方(12)
  • 贴顶膏/膏方(2)
  • 乌扇膏/膏方(3)
  • 小儿羌活膏/膏方(0)
  • 黄膏/膏方(1)
  • 葱涎膏/膏方(10)
  • 胡椒膏/膏方(2)
  • 阿胶膏/膏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