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成药大全> 浏览文章

藿香正气丸  【药名】藿香正气丸 huo xiang zheng qi wan

  【处方】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生姜、大枣。

  【制备方法】以上十三味,取广藿香、陈皮、白术、厚朴、生姜以70%乙醇为溶剂,半夏以45%乙醇为溶剂,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紫苏叶提取挥发油,残渣与大腹皮、大枣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取白芷、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甘草部分粉碎成细粉,部分制成浸膏;将上述各膏、粉混匀,加入紫苏叶挥发油,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药方分析】本方由13味药物组成。暑月外感挟湿,气机阻滞,波及三焦。外感风寒之邪,卫阳被遏,则出现恶寒发热等表证;湿阻气机,乱于上焦则胸膈满闷,逆于中焦则恶心呕吐,阻于下焦则肠鸣泄泻。故本方以广藿香一味,芳香化浊,理气和中,解表散邪为君。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湿滞为臣。三药相伍则解表化湿之功益彰。姜厚朴、大腹皮理气祛湿化滞;陈皮、制半夏理气降逆,和胃化湿;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助运;桔梗宣肺利膈,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为使药。诸药合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俾风寒解而寒热除,表气通而湿滞化,气机畅而胸膈舒,脾胃调而吐泻止。

  【剂型规格】①水丸剂:每袋9克;②蜜丸剂:每丸9克;③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材3克。气芳香,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温开水送服。①水丸剂:成人一次6克,每日2次;②蜜丸剂:成人一次1丸,一日2次;12岁以下小儿服成人二分之一量,婴幼儿需遵医嘱;③浓缩丸:一次8丸。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腻。

  【临床应用】本药是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扶正祛邪之剂,多用于感冒、呕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症。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缓。暑月外感最易出现这种外感风寒、湿阻气机的病机,故本药为暑天之常用药物。

  1.感冒: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而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西医之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表现者,可按此辨治。

  2.呕吐:表现为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者。西医之急性胃炎而见上述表现者,属此范围。

  3.泄泻:表现为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见恶寒发热,周身酸楚。西医之急性肠炎而见上述表现者,可按此治疗。

  4.霍乱:表现为突然呕吐下利,便下清稀,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胸脘痞满,恶寒。急性胃肠炎,见上述临床表现者,属之。

  5.湿阻:表现为胸脘满闷,纳谷不馨,恶心嗳气,腹胀便溏,头重如裹,肢体困倦,口中黏腻,不欲饮水。西医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及迁延性肝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见上述临床表现者,可按此治疗。

  【贮藏】密封。


关键字:藿香 正气
上一篇: 维C银翘片
下一篇:祛暑丸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广藿香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45)
  • 藿香/经典中药(8)
  • 广藿香/经典中药(22)
  • 藿香半夏治小儿厌食症/偏方秘方(10)
  • 苍术藿香治婴幼儿秋季腹泻/偏方秘方(10)
  • 广藿香/中药图片(19)
  • 广藿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1)
  • 藿香正气水/中成药大全(17)
  • 纯阳正气丸/中成药大全(4)
  • 藿香祛暑软胶囊/中成药大全(4)
  • 加味藿香正气丸/中成药大全(5)
  • 纯阳正气胶囊/中成药大全(7)
  • 补虚正气粥/药膳食疗(6)
  • 广藿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5)
  • 藿朴二术酒/药酒大全(3)
  • 藿朴夏苓酒/药酒大全(11)
  • 屠苏酒/药酒大全(12)
  • 救急水/药酒大全(14)
  • 藿香正气酒/药酒大全(18)
  • 藿朴夏苓汤/中药方剂(7)
  • 藿香正气散/中药方剂(18)
  • 广藿香油/香精与香料(8)
  • 藿香/中药图谱(19)
  • 广藿香/中药图谱(14)
  • 岩藿香/中华本草(12)
  • 水藿香/中华本草(6)
  • 山藿香/中华本草(8)
  • 藿香/中华本草(15)
  • 广藿香/中华本草(3)
  • 阿尔泰扭藿香/中华本草(9)
  • 紫藿香/中草药汇编(5)
  • 岩藿香/中草药汇编(9)
  • 山藿香/中草药汇编(11)
  • 臭藿香/中草药汇编(3)
  • 广藿香油/中药_提取物(15)
  • 藿香/中药材(13)
  • 藿香正气散/中药_散剂(25)
  • 藿香正气口服液/中药_液体(31)
  • 紫藿香/中草药大全(12)
  • 岩藿香/中草药大全(6)
  • 野藿香/中草药大全(5)
  • 山藿香/中草药大全(4)
  • 水藿香/中草药大全(11)
  • 藿香露/中草药大全(67)
  • 藿香根/中草药大全(4)
  • 藿香/中草药大全(8)
  • 广藿香/中草药大全(9)
  • 广藿香/中药材(17)
  • 藿香正气口服液/中药液体(27)
  • 香藿茶/药茶(10)
  • 羌活藿香茶/药茶(4)
  • 紫苏香梗茶/药茶(9)
  • 藿香茶/药茶(11)
  • 藿香苓术茶/药茶(9)
  • 藿石香茶/药茶(24)
  • 回生茶/药茶(68)
  • 藿香良姜茶/药茶(11)
  • 藿甘茶/药茶(11)
  • 藿佩茶/药茶(9)
  • 藿黄茶/药茶(7)
  • 藿香石膏茶/药茶(9)
  • 藿茵茶/药茶(13)
  • 佩香茶/药茶(10)
  • 佩薄茶/药茶(4)
  • 五叶茶/药茶(58)
  • 金宫香口茶/药茶(5)
  • 草部·藿香/本草纲目(2)
  • 臭藿香/中草药大全(8)
  • 阿尔泰扭藿香/中草药大全(20)
  • 藿朴夏苓汤/传统方剂(9)
  • 藿香正气散/传统方剂(6)
  • 正气天香散/传统方剂(16)
  •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传统方剂(13)
  • 白莲藿香散/中药散剂(29)
  • 藿香/中草药大全(18)
  • 广藿香/中草药大全(66)
  • 藿香/中草药大全(11)
  • 藿香根/中草药大全(9)
  • 藿香露/中草药大全(11)
  • 藿香正气滴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藿香正气软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8)
  • 藿香正气水/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藿香正气口服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20)
  • 纯阳正气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广藿香油/中国药典2015年版(20)
  • 广藿香/中国药典2015年版(13)
  • 藿香正气软胶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藿香正气颗粒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藿香水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藿香清胃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藿香正气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藿香正气合剂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藿香正气冲剂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藿香正气胶囊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加味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藿香正气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藿香祛暑水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正气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藿香正气/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