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八角金盘
Bā Jiǎo Jīn Pán
八角金盘
别名:手树、金刚纂
功效作用: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损伤
英文名:Japanese Fatsia
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毒性小毒归经?药性温药味辛、苦

   八角金盘(Japan Fatsia ,Fatsi,Japanese Aralia)又名八金盘、八手、手树;手树、金刚纂。常绿灌木。叶大,掌状,5-7深裂,厚,有光泽,边缘有锯齿或呈波状绿色有时边缘金黄色,叶柄长,基部肥厚。伞形花序集生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白色。花期10月-11月。浆果球表,紫黑色,外被白粉。翌折5月成熟。

八角金盘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治治跌打损伤。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  

茎部有毒,可引起免疫系统中毒和精神性中毒,器官损伤性中毒等。 

目录

  1. 八角金盘形态
  2. 地理分布
  3. 药用价值
  4. 栽培技术
  5. 中药化学成分
  6. 用药禁忌

八角金盘形态


八角金盘的照片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茎光滑无刺。叶柄长10-30cm;叶片大,革质,近圆形,直径12-30cm,掌状7-9深裂,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疏离粗锯齿,上表面暗亮绿以,下面色较浅,有粒状突起,边缘有时呈金黄色;侧脉搏在两面隆起,网脉在下面稍显著。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伞形花序直径3-5cm,花序轴被褐色绒毛;花萼近全缘,无毛;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2.5-3mm,黄白色,无毛;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5室,每室有1胚球;花柱5,分离;花盘凸起半圆形。果产近球形,直径5mm,熟时黑色。花期10-11月,果熟期翌年4月。  

地理分布

原产于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引种栽培,现全世界温暖地区已广泛栽培。考证:
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  

药用价值

叶、根、皮药用。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根皮。

性味归经:辛,微温;入肝、肾二经。

用量用法:内服:煎汤,6-9克;外用:煎水洗。

生态环境:我国华北、华东及云南昆明庭园中多有栽培,作观赏植物。原产于日本南部。

各家论述:《台湾药用植物志》:叶及根白,治跌打损伤,祛瘀血。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根皮全年可采收,均洗净,鲜用或晒干。

主治与功效:活血化瘀。化痰止咳;散风除湿;化瘀止痛。主治治跌打损伤。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  

栽培技术

八角金盘为五加科常绿灌木,其叶近圆形,5-9裂,叶大而光亮,因其叶多为8裂,且有时边缘呈金黄色而得名。花黄白或淡绿色。集生成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10一11月开放,花虽不艳丽,却很雅致,常作为盆栽观叶花卉。

此花原产日本和台湾等地,喜温暖湿润环境,耐阴性强,也较耐寒;喜湿怕旱,适宜生长于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八角金盘地栽以林缘、沟边等半阴湿润处生长最佳,盆栽管理也方便。盆土可用园土3份加1份砻糠灰混合使用,加点基肥更好。上盆宜在春季萌发前进行,在植株较高时,可适当短截,以适合盆栽观赏。平时养护要避免烈日直射,放置在建筑物北侧等半阴处通风良好的环境比较适合。在新叶生长期,浇水要适当多些,保持土壤湿润;以后浇水要掌握间干间湿。气候干燥时,还应向植株及周围喷水增湿。5-9月时,每月施饼肥水2次。花后不留种子的,要剪去残花梗,以免消耗养分。冬季在长江以南地区露地过冬基本无恙,盆栽的花苗,以放入冷室较为安全。

八角金盘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播种或分株法繁殖。扦插以梅雨季节最宜,取茎基部萌发的小侧枝长10厘米左右,扦入砂或蛭石中,注意遮荫保湿,半个月就能生根。播种可于5月种子成熟后采收洗净,播下后半个月就能出苗,小苗很适合盆栽观赏。

[生物学特性]八角金盘又名八手、手树,为五加科八角金盘属常绿灌木。高1-2米,根基分干丛生。叶掌状5-9裂,叶柄长20—30厘米。花白色,圆锥状聚伞花序。浆果熟时黑色。

[繁殖与栽培]播种、扦插和分株均可繁殖。极耐阴,阳光直射下叶片易萎缩,蔽荫处则生长良好。八角金盘喜温暖湿润气候,忌酷热,喜欢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特色与用途]八角金盘在长江流域栽培四季常绿,冬季未发生冻害。叶形奇特,姿态壮丽,叶色浓绿,覆盖率高,是极良好的常绿观叶地被植物。其极耐阴,适宜于3-5株丛植,栽种于林下、路边、草坪角落。

生物学行性

喜湿暖湿润的气候,耐阴,不耐干旱,有一定耐寒力。宜种植有排水良好和湿润的砂质壤土中。

栽培技术

用扦插、播种和分株繁殖。通常多采用扦插繁殖,春播于第年-4朋,秋插在8月,选二年生硬枝,剪成15cm长的插穗,斜插入沙床2/3,保湿,并用塑料拱棚封闭,遮荫。夏季5-7月用嫩枝扦插,保持温度及遮荫,并适当通风,生根后拆去拱棚,保留荫棚。播种,4月采种,堆放后熟,洗净种子,阴干即可播种或拌沙层积,放地窖内贮藏,翌春播各。播后盖草保湿,1个月左右发芽出土,去草后喷水保湿,秋后防寒,留床1年便可移栽。分株,春季发芽前,挖取成苗根部萌蘖苗,带土移栽。

田间管理

幼苗移栽在3-4月进行,栽后搭设荫棚,并保湿,每年追施肥4-5次。地栽设暖棚越冬。  

中药化学成分

叶包

含于树皂甙A1、B1、C1、D1、E、F、和G(fatsia-sidesA1、B1、C1、D、E、F)[1-3],此外还含有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2-O-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4]。花中含有手树皂甙A1、B1,还含有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粮甙,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echinocyst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ide),16-表刺囊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16-epiechinocyst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ide)。

成熟果实

中含刺囊酸-3-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ethinocystic acid-3-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α-L-arabi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β-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D-吡喃葡萄糖甙[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28-O-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6],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甙(即手树皂甙B1),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hedera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ide][4]。此外还含有角鲨烯(squalene),β-香树酯甾醇(β-amyrin ster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7],脂及酸(fatty acid),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7],挥发油[8],矢车菊素-3-半乳糖酸木糖甙(cyanidin-3-lathyroside)[9]。  

用药禁忌

孕妇慎服。

茎部有毒,可引起免疫系统中毒和精神性中毒,器官损伤性中毒等

有一病例为服后造成一级伤残,常年卧病在床,肚子胀,非常痛苦。

关键字:八角
上一篇: 八角
下一篇:八角莲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八角莲/经典中药(3)
  • 八角枫/经典中药(9)
  • 八角茴香/经典中药(5)
  • 八角茴香/中药图片(2)
  • 八角枫/中药图片(9)
  • 八角茴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4)
  • 八角茴香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3)
  • 八角茴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2)
  • 八角莲酒/药酒大全(4)
  • 八角茴香升白酒/药酒大全(2)
  • 八角茴香油/中药提取物(3)
  • 地八角/中国植物志(5)
  • 八角族/中国植物志(4)
  • 八角属/中国植物志(7)
  • 八角樟/中国植物志(4)
  • 八角莲/中国植物志(6)
  • 八角金盘属/中国植物志(5)
  • 八角花/中国植物志(6)
  • 八角枫组/中国植物志(4)
  • 八角枫属/中国植物志(6)
  • 八角枫科/中国植物志(6)
  • 八角枫(原亚种)/中国植物志(2)
  • 八角枫/中国植物志(30)
  • 八角/中国植物志(2)
  • 八角莲叶/中药图谱(5)
  • 八角莲/中药图谱(7)
  • 八角/中药图谱(6)
  • 八角枫/中药图谱(2)
  • 小花八角枫/中华本草(6)
  • 水八角莲/中华本草(6)
  • 水八角/中华本草(11)
  • 毛八角枫/中华本草(6)
  • 地八角/中华本草(6)
  • 白八角莲/中华本草(4)
  • 八角香/中华本草(8)
  • 八角莲叶/中华本草(5)
  • 八角莲/中华本草(3)
  • 八角金盘/中华本草(3)
  • 八角茴香/中华本草(4)
  • 八角枫叶/中华本草(6)
  • 八角枫花/中华本草(4)
  • 八角枫根/中华本草(6)
  • 八角香/中草药汇编(2)
  • 八角乌/中草药汇编(4)
  • 八角莲/中草药汇编(4)
  • 八角茴香/中草药汇编(10)
  • 八角枫/中草药汇编(9)
  • 小花八角枫/中草药大全(5)
  • 土八角/中草药大全(9)
  • 水八角莲/中草药大全(13)
  • 水八角/中草药大全(9)
  • 毛八角莲/中草药大全(3)
  • 毛八角枫/中草药大全(5)
  • 多花八角莲/中草药大全(7)
  • 地八角/中草药大全(7)
  • 八角莲/中药材(37)
  • 八角茴香/中药材(13)
  • 菜部·怀香/本草纲目(2)
  • 八角香/中草药大全(6)
  • 八角乌/中草药大全(7)
  • 八角莲叶/中草药大全(6)
  • 八角莲/中草药大全(5)
  • 八角金盘/中草药大全(8)
  • 八角茴香/中草药大全(9)
  • 八角枫叶/中草药大全(7)
  • 八角枫花/中草药大全(6)
  • 八角枫根/中草药大全(11)
  • 八角枫/中草药大全(11)
  • 白八角莲/中草药大全(14)
  • 大茴香油;八角茴香油;茴油/化学品物性数据库(6)
  • 八角茴香油/辅料手册(16)
  • 八角茴香/辅料手册(13)
  • 八角枫/中草药大全(32)
  • 八角茴香/中草药大全(24)
  • 八角茴香油/中国药典2015年版(30)
  • 八角茴香/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氨制八角茴香醑/液体制剂(40)
  • 八角枫注射液/注射液(26)
  • 八角茴香水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八角茴香/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盐酸八角枫碱/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8)
  • 八角香/中药手册(25)
  • 八角莲/中药手册(24)
  • 八角茴香/中药手册(20)
  • 八角枫叶/中药手册(26)
  • 八角枫花/中药手册(19)
  • 八角枫根/中药手册(19)
  • 土八角/中药手册(9)
  • 毛八角莲/中药手册(10)
  • 水八角/中药手册(11)
  • 水八角根/中药手册(6)
  • 地八角/中药手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