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牛蒡
Niú Bànɡ
牛蒡
别名:恶实、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疮疖肿痛,脚癣,湿疹。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无毒归经?药性寒药味辛、苦

牛蒡(niúbàng)原产于中国,以野生为主,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并被培育成优良品种,现日本人把牛蒡奉为营养和保健价值极佳的高档蔬菜。牛蒡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纯正的口味,风靡日本和韩国,走俏东南亚,并引起西欧和美国有识之士的关注,可与人参媲美,有“东洋参”的美誉。==基本属性== 牛蒡的
英文名:Burdock

牛蒡为我国古老的药食两用食物蔬菜,明朝李时珍称其“剪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云其益人”,《本草纲目》中详载其“通十二


牛蒡种植

经脉,除五脏恶气”;《名医别录》称其“久服轻身耐老”。宋人苏颂曾这样描写牛蒡:“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木小而多刺”,“根有极大者,作菜茹尤益人”。世界著名的营养保健专家艾尔.敏德尔博士在其所著的《抗衰老圣典》中这样描述:“牛蒡的根部受到全世界人的喜爱,它是一种可以帮助身体维持良好工作状态的温和营养药草。牛蒡可每日食用而无任何副作用,且对体内各系统的平衡具有复原功能。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日本人常年食用牛蒡根部。”

目前主栽的品种多为日本品种,有柳川理想、南部白肌、松内早生、山田早生、札幌大长白、野川、白肤等。在我国长期做为药用,近年来才开始对牛蒡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理进行研究。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栽培技术
  3. 牛蒡价值
    1. 营养价值
    2. 药用价值
    3. 特殊功效
  4. 食用介绍
    1. 烹肴介绍
    2. 精加工介绍
    3. 深加工介绍
    4. 药理作用
    5. 中药化学成分
    6. 临床研究
    7. 药用介绍
  5. 发展前景
  6. 相关知识

形态特征

牛蒡为二年生草本植物,高1~2m。茎直立,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形,有长柄;茎生叶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边缘微波状或有细齿,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短钩;花淡红色,全为管状。瘦果椭圆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栽培技术

一、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

牛蒡在我国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一般为春秋两季。秋季栽培在10月1日--11月上旬。11月10日左右盖上拱形地膜;春季在3月--5月中旬种植,盖地膜的可在3月份种植,露地栽培在霜冻结束之后才可种植。

二、品种选择

秋播牛蒡一般用中晚熟品种,如柳川理想、野川或大长根白内肌牛蒡;春播多用早中熟品种,如柳川理想、度边早生、松中早生、旱田早生或大长根白内肌牛蒡。

三、土壤选择

牛蒡为深根性蔬菜,对土壤要求较严,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栽培。例如江苏的丰县、沛县、山东苍山的庄坞镇,都属于大河的冲积土壤,上下土层均匀一致,非常适宜种植牛蒡。种植牛蒡应选择前茬为非菊科植物的地块栽培,最好2--3a没有种植过牛蒡的地块。另外,也不应选前茬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块。


Bkees.jpg

四、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翻晒土,深翻前每667平方米施入饼肥75kg、优质腐熟的土杂肥5000kg以上、碳酸氢铵50kg。然后按70cm一行用牛蒡机打沟,深度1m左右。由于用牛蒡机打沟后,自然形成一条宽40--50cm、高25cm左右的垄,用脚沿垄的两侧把垄踩实,或用铁锨沿垄的两侧拍实,以防下雨时塌沟,造成牛蒡产生畸形。

五、播种

牛蒡的集中产区,应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可用以下方法:

1.用55℃温水浸种10min。

2.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3%的瑞毒霉(甲霜灵)杀菌剂拌种,然后在垄顶开3cm深的小沟,浇小水,水下渗后,按3cm株距播种子,覆土3cm,667平方米用种量200g。

六、间苗定苗

第1次间苗在1--2片真叶时,第2次在2--3片真叶时,按苗距7--10cm定苗。定苗时,除去劣苗及过旺苗,留大小一致的苗。早收获上市的留苗间距大一些,晚收获上市的适当密一些,以免间距大,使牛蒡直根过于粗大,影响外观质量。

七、中耕除草和培土

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向根部培土,有利于直根的生长和膨大。对杂草偏重的地块,可用除草剂除草。每667平方米可用10.8%高效益草能25--30mL,加水50--60kg,在牛蒡出苗后,从杂草出苗至生长盛期均可喷药。也可用50%的精禾草克50--60mL,对水15--20kg,在牛蒡苗后,杂草3--5叶期时,选择傍晚用药。

八、追肥

整个生长期可进行3次追肥,第1次在植株高30--40cm时,在垄顶开沟追施尿素,每667平方米施10kg;第2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时结合浇水


牛蒡形态

撒在垄沟里,每667平方米施8--10kg尿素;第3次在肉质根膨大后,可用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5kg追施,最好用钢筋打孔,把肥施入10--20cm深处,然后封严洞,以促进肉质根迅速生长,达到高产优质。

九、虫害的防治

牛蒡的主要害虫有根结线虫、蚜虫、蛴螬等。

1.治根结线虫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实行2--3a轮作,轮作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2)在整地前每667平方米用1.8%的北农爱福丁乳油500mL拌细沙25kg均匀撒施地表,然后翻耕10--15cm,防效可达90%以上。

(3)每667平方米可用米乐尔颗粒剂3kg在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随后播种。

(4)在牛蒡生长期间,用1%的海正灭虫灵乳油5000倍液每株灌根250g,持效期可达60d,对蔬菜无残毒,对土壤无污染。

2.防治蚜虫牛蒡上的蚜虫,多为黑色,在点片发生时即应喷药防治,农药可选用40%的乐果15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2000倍液;阿克泰15--20g对水100kg进行叶面喷雾。

3.蛴螬的防治在江苏的丰县、沛县地区,由于连年种植,蛴螬的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牛蒡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可用以下方法防治:

(1)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块常受蛴螬的严重危害,不宜使用。

(2)秋末冬初,深翻土地在危害严重的地块,可在秋末冬初深翻土地,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鸟类吃掉。

(3)人工捕捉在5月至7月成虫大发生的时期,可在傍晚6至9时金龟子取食交配时,直接人工捕捉成虫,可有效防治金龟子产卵。

(4)使用化肥抑虫在翻地时施用碳酸氢氨、氨水作底肥,其散发出的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使用腐熟的厩肥金龟子对未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性,常将卵产于其中,因此有机肥用前一定要腐熟,以杀死虫卵和幼虫。

(6)利用黑光灯诱杀以灯光、趋化剂、性诱剂引诱成虫。


Bkeeu.jpg

4.地老虎的防治地老虎一般在5月上旬发生危害,二龄后幼虫食量剧增,白天躲在离土表2--6cm深处,夜间爬到地面危害,三龄前的幼虫咬食植株的心叶。防治办法如下

(1)捕杀幼虫可在早晨扒开新被害植株周围的表层土捕捉幼虫,将其杀死。

(2)毒饵诱杀幼虫每667平方米用90%的敌百虫晶体50g,或50%的辛硫磷100mL,对适量水配成药液,拌入3--4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的花生饼中,傍晚顺垄撒入田间,可有效地防治地老虎。

5.华北鼢鼠华北鼢鼠,
别名:地老鼠、地羊、瞎老鼠等,近年来在山东苍山发现危害牛蒡。田间打沟机开沟的地方土较疏松,地老鼠易沿牛蒡沟的中部掘洞,受其危害的牛蒡产生杈根,商品率降低,防治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可采用毒饵法防治诱饵选用胡萝卜、马铃薯、甘薯等,药剂选用氯敌鼠钠盐、杀鼠醚等。在洞道上,挖一个上大下小的洞口,取净落入洞内的土,再用长柄勺将毒饵投入到洞深处,后用草皮将洞口严密绷住。

(2)铲击法因地老鼠怕光、怕风且有堵洞习惯,利用这一习性先切开洞口,铲薄洞道上面的表土,准备好铁锹于洞口后方静待,待它来洞口试探或堵洞时,立即猛力切下或用脚猛踩洞道退路,捕杀之。

(3)水灌法浇地时,切开洞口,将水引入,可淹死地老鼠。

十、收获

秋牛蒡应在6月底采收完毕,以避开蛴螬幼虫危害期。春牛蒡可从8月份收获到11月份,也可留在地里随时收获,直到来年的3月份。采收时,在地面上留15cm长的叶柄,割去叶片,在根的侧面挖至根长的一半时,就可用手拔出,收后除去泥土,进行分级捆把,出售。  

牛蒡价值

营养价值

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纤维素1.3-1.5克。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比胡萝卜高280倍。维生素Cl.9毫克。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


牛蒡花季

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编《蔬菜栽培学》载各种根茎蔬菜每100克食用部分营养成分对照表(含量单位:毫克)

种类 蛋白质 粗纤维 钙 磷 铁 胡萝卜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C

牛 蒡 4700 2400 242 61 7.6 390.0 0.02 2.29 25.0

胡萝卜 600 800 19 29 0.7 1.35 0.01 0.04 12.0

菠 菜 2400 700 72 53 1.8 3.87 0.01 0.13 39.0

番 茄 800 400 8 24 0.8 0.37 0.30 0.02 8.0

马铃薯 2300 300 11 64 1.2 0.10 0.01 0.03 16.0  

药用价值

牛蒡的纤维可以促进大肠蠕动,帮助排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达到预防中风和防治胃癌、子宫癌的功效。西医认为它除了具有利尿、消积、祛痰止泄等药理作用外,还用于便秘、高血压、高胆固醇症的食疗。中医认为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等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研究表明,牛蒡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和抑制癌细胞滋生、扩散及移弃水中重金属的作用,是非常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我国《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国家权威药典中把牛蒡的药理作用概括为三个面:有促进生长作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和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2002年国家卫生部把牛蒡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牛蒡根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且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氨基酸含量高,如具有健脑作用的天门冬氨酸占总氨基酸的25%~28%,精氨酸占18%~20%,且含有Ca、Mg、Fe、 Mn、 Zn等人体必需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癌、抗突变的作用,因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广泛的药理活性。

牛蒡茎叶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牛蒡果实含牛蒡甙、脂肪油、甾醇、硫胺素、牛蒡酚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油占25%~30%,碘值为138.83,可作工业用油;药理实验表明,牛蒡甙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抗菌的作用,能治疗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种疾病及抗老年痴呆作用。

  

特殊功效

1、可增强人体内最硬的蛋白质“骨胶原”提升体内细胞活力。

2、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可产生三十种以上物质,其中“多量叶酸”能防止人体细胞发生不良的变化,防止癌细胞产生。

3、促进体内细胞的增殖,强化和增强白血球,“血小板”,使T细胞以3倍的速度增长,强化免疫力,提升抗癌之功效。

4、促使体内磷钙及维他命D在组合上之平衡,维持人体成长。

5、能清理血液垃圾,促使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老化,使肌肤美丽细致,能消除色斑,黑褐斑。  

食用介绍

烹肴介绍

一、沙茶牛蒡

原料:鲜牛蒡500克,沙茶酱30克,芝麻酱10克,花生酱10克,泡椒茸15克。精盐,味精,鸡精,干淀粉,白糖各适量,生菜叶少许,精炼油50克。

做法:

将新鲜牛蒡去皮洗净,切成“一字”条(或用清水牛蒡段),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后,捞出沥尽水分,纳盆,加入沙茶酱、芝麻酱、花生酱、精盐、鸡精、白糖、泡椒茸拌匀,再逐一拍上干淀粉备用。净锅上火,放入精炼油烧至七成热,下如拍好粉的牛蒡条浸炸,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装入垫有生菜的盘中即可。

二、牛蒡排骨汤

原料:牛蒡250克,排骨250克,香菜少许,盐2小匙,胡椒少许。

做法:

牛蒡片,泡入醋水中以防止变色。排骨(或五花肉)切小块。锅内放水煮沸,放入排骨与牛蒡,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加盐,胡椒调味。盛入大碗中,撒入香菜即可。

三、蜜汁牛蒡

材料:牛蒡1斤、麦芽240克、糖1斤、酸梅4粒、白芝麻少许。

做法:

1、牛蒡切成3公分长段加水(要腌过牛蒡)煮至熟烂加入酸梅并上、下翻动使之入味,再下糖用小火续熬至糖溶化,再拌入麦芽糖,并常翻动一面烧焦,待水分收干即可。

2、使用前拌入少许白芝麻、增加美味。 注:不加锅盖,水分才易蒸发。

四、牛蒡一家亲

材料:羊肉1斤、牛蒡1斤、老姜,酒、盐、味精各适量。

调味料:炖肉料即可。

做法:

1、先把羊肉烫去血水及腥味。

2、牛蒡去皮洗净,用刀切断。


牛蒡根

3、将羊肉、牛蒡、姜调料品一起放入锅内至熟,食用前加点酒、盐、味精即可。

五、健康五行汤

主料:牛蒡300克,白萝卜100克,胡萝卜100克,萝卜叶四分,香菇1枚。

做法:牛蒡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其他其他蔬菜连皮切成大块加水1500克,大火煮沸后慢火熬10-15分钟即可。

功效:

1.促进正常人体细胞繁殖;

2.增加血液中白血球和血小板;

3.在人体内产生30余种抗生素;

4.提高人体免疫力,净化人体环境,清除人体垃圾。

六、香辣牛蒡丝

主料:保鲜牛蒡丝200克

辅料:芝麻 红辣椒 葱丝

调料:盐 味精 少许胡椒 少许白糖

做法:

1、牛蒡丝入油锅炸成金黄色。

2、锅入低油,下放辅料入锅,再放入炸好的牛蒡丝、调料,翻炒均匀出锅。

特点:香辣可口。

评价:这道菜十分爽口,有滋补效果,而且热量低,多吃也不会有发胖之虞。可以一次准备一些,冷藏当作凉拌菜使用。  

精加工介绍

1、牛蒡茶

工艺流程:原料→陈化→清洗→去皮→护色→吹风切片→二次护色→吹风→烘烤→出炉→粉碎→检验→包装→成品。

牛蒡茶在日本作为高档保健食品消费十分盛行,具有降低血压、健脾和胃、补肾壮阳之功效,对肾虚体弱者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它能清除人体内尿酸等代谢垃圾,有防癌、抗癌和美容等作用;对高血脂、糖尿病、便秘、类风湿、性功能减退和肥胖症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经常饮用牛蒡茶对增强人们的体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牛蒡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护色→切分→烫漂→装罐→排气→密封→杀菌→保温→检验。

3、牛蒡酱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切片→烫漂→打浆→浓缩→装罐→封口→冷却。

4、牛蒡晶

工艺流程:原料→清洗→去皮→破碎→浓缩牛蒡汁→合料→成型→烘干→过筛→包装。

5、速冻牛蒡

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刨皮→切丝→护色→烫漂→冷却→沥水→速冻→包装→冷藏。  

深加工介绍

1、菊糖的提取

牛蒡根中菊糖含量较高。菊糖活性广泛,对控制尿糖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可作为防治肿瘤、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癌、便秘等的保健食品配料和天然药物;还有可能作为植物抗病诱导子,激活植物的防卫免疫系统,抵御病虫害,可以用来开发新型的无毒、无公害的生防制剂。郝林华等对牛蒡菊糖的制备方法研究如下:牛蒡根洗净、晾干、切片,然后经干燥、机械粉碎、过筛,制得牛蒡根干粉,分次热水浸提并分次过滤,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除去小分子杂质后脱色处理,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脱蛋白,离心除去滤渣;所收集的滤液进行乙醇沉析、离心,收集滤饼;用无水乙醇、丙酮反复洗涤;真空干燥、制粉得牛蒡菊糖成品。

2、挥发油的提取

牛蒡子干燥后粉碎,水蒸气蒸馏,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干燥后过滤,得到挥发油。罗永明等用GC-MS从牛蒡子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了6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8%,其中R和S-胡薄荷酮含量较高。

3、木脂素的提取

牛蒡子干燥后粉碎,用石油醚或乙醚于索氏提取器中脱脂后,有机溶剂浸泡、萃取、过滤得到木脂素提取物。Omaki,Ichihara和Yamanouchi等先后从牛蒡子中分离到12个,3-二苄基丁内酯木脂素,木脂素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血小板的结合作用。

4、多酚的提取

牛蒡根洗净切片,有机溶剂、组织捣碎,过滤,蒸发除去有机溶剂,提取物高压灭菌,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含量。多酚类物质如咖啡酸、绿原酸等具有抗癌抗突变作用。  

药理作用

1.对肾病变的作用:取5周龄的Wistar系雄性大鼠腹腔注射l0mg/kg的氨基核苷(PA),每10天次,连续6天;引起肾病变后反复给予牛蒡甙及甙元。结果表明,牛蒡甙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显示抗肾病变作用。但甙元腹腔注射无作用,但经口服给药则显未效果。

2.抗菌作用:牛蒡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星形奴兴氏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牛蒡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离体家兔子宫及肠管呈抑制作用。牛蒡甙能引起蛙、小鼠及兔的强直性惊厥,对蛙下肢及兔耳管呈扩张作用,牛蒡甙元有抗癌活性。  

中药化学成分

果实含牛蒡甙(arctiin),水解生成牛蒡甙元(arctigenin)及葡萄糖(glucose)[1]。又含罗汉松脂酚(matairesinol)[1],络石甙元(trachelogenin)[2],倍半木质素(sesquiligenan)AL-D及 AL-F[1]。种子含牛蒡甙[3],牛蒡酚(lap-paol)A、B[4]、C、D、E[5]、F、H[6]。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arachic acid),硬脂酸(stera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7]。  

临床研究

①治疗习惯性便秘,治疗组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对照组以上法冲泡便自通1袋,1日3次,1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天下降为1.9天。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5天下降为1.92天,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复发为11.1%,而对照组复发为22.9%,有显著性差异(中医杂志,1997,38(12):709)。②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内服,每次~5g,治疗扁平疣14例均获痊愈(四川中医,1999,17(9):32)。③采用脑脂平口服液(大黄6g,水蛭6g,牛蒡子10g),每次ml,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治疗高脂血症,有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4):296)。此外,牛蒡子还可用治肾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淋菌性尿道炎、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百日咳、三叉神经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银屑病等病。  

药用介绍

【药材】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新鲜牛蒡根

【采集】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⑧《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不风痰,面目浮肿。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服,宜服六剂。(《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咽喉肿病 (咽峡炎、扁挑体炎):牛蒡子6克,桔梗、甘草各3克,水煎去渣,频频含咽。

妇人乳痈、肿痛:牛蒡子6克,炒研细末,踌香1厘,共研匀,一日2次,温黄酒送服。

小儿麻疹透发不快:牛蒡根适量煮汤饮服,有解毒利尿、防止并发肺炎之效。

急性中耳炎:鲜牛蒡根捣烂榨汁滴耳,一日数次。

一切痈疽疮疖:牛蒡根或叶汁涂敷,一日数次。

胃痉挛痛:鲜根捣烂绞汁,温饮半杯,一日2一3次。

鲜牛蒡根煮食,对胃癌、宫颈癌等有一定抗癌作用。老年血管硬化,预防中风:牛蒡根适量煮粥食,中风后半身不遂,服食亦好。  

发展前景

日本等东亚国家受中华传统医学影响,对牛蒡的药用价值情有独钟,开发出了许多食用品种。牛蒡作为食疗蔬菜被搬上了餐桌,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且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由于牛蒡具有药用与食用双重利用价值,资源丰富,综合开发简便易行,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新资源食品”。但是目前牛蒡的国内市场开发较少,国人极少有食用习惯,这可能与栽培时间短、上市供应量少、尚不了解其营养价值有关。随着出口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大力宣传牛蒡的药用保健价值、食用价值,让人们逐渐了解牛蒡的食用方法,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使牛蒡产品既有出口市场的规模又有国内市场作后盾,并逐渐由稀特蔬菜发展为日常蔬菜。牛蒡的开发不但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关知识

牛蒡最适合血压高的人食用

高血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钠的含量过高。

1、牛蒡根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吸附钠的作用,并且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使体内钠的含量降低,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2、牛蒡根中钙的含量是根茎类蔬菜中最高的,钙具有将钠导入尿液并排出体外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牛蒡根中蛋白质的含量也极高,蛋白质可以使血管变的柔韧,能将钠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排出体外,也具有预防慢性高血压的作用。

4、牛蒡根中所含有的牛蒡甙能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关键字:牛蒡
上一篇: 柠条
下一篇:牛蒡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牛蒡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7)
  • 牛蒡子/经典中药(7)
  • 牛蒡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7)
  • 牛蒡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7)
  • 牛蒡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4)
  • 泻肺大黄煎/膏方(1)
  • 牛蒡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9)
  • 牛蒡蝉蜕酒/药酒大全(4)
  • 松节酒/药酒大全(4)
  • 牛蒡子木脂素/中药提取物(5)
  • 瓜蒌牛蒡汤/中药方剂(2)
  • 牛蒡解肌汤/中药方剂(1)
  • 宣毒发表汤/中药方剂(3)
  • 山牛蒡/中药图谱(6)
  • 牛蒡子/中药图谱(12)
  • 牛蒡根/中药图谱(5)
  • 山牛蒡/中华本草(4)
  • 牛蒡子/中华本草(6)
  • 牛蒡茎叶/中华本草(5)
  • 牛蒡根/中华本草(2)
  • 臭山牛蒡/中华本草(6)
  • 山牛蒡/中草药汇编(2)
  • 牛蒡/中草药汇编(5)
  • 牛蒡子/中药材(13)
  • 山牛蒡/中草药大全(6)
  • 牛蒡子/中草药大全(18)
  • 牛蒡茎叶/中草药大全(7)
  • 牛蒡根/中草药大全(1)
  • 牛蒡/中草药大全(7)
  • 漏蓝茶/药茶(21)
  • 紫蝉茶/药茶(15)
  • 升芩茶/药茶(8)
  • 牛蒡子茶/药茶(10)
  • 牛荆茶/药茶(7)
  • 牛萍茶/药茶(5)
  • 牛蚕茶/药茶(12)
  • 牛旋茶/药茶(11)
  • 牛苍茶/药茶(5)
  • 牛蒡消痛茶/药茶(9)
  • 牛蒡解肌茶/药茶(15)
  • 草部·恶实/本草纲目(9)
  • 臭山牛蒡/中草药大全(8)
  • 阳和解凝膏/传统方剂(14)
  • 补肺阿胶汤/传统方剂(3)
  • 牛蒡子散/传统方剂(24)
  • 牛蒡解肌汤/传统方剂(19)
  • 解肌透痧汤/传统方剂(299)
  • 牛蒡子/中草药大全(34)
  • 牛蒡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13)
  • 牛蒡子/中药手册(20)
  • 牛蒡-恶实/中药手册(7)
  • 牛蒡茎叶/中药手册(13)
  • 牛蒡根/中药手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