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八珍汤,元·《瑞竹堂经验方》,本方制丸,名八珍丸女科八珍丸。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各一两(各30克)。

  【用法】上㕮咀,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 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气血两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头目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贫血、迁延性肝炎、神经衰弱等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属气血不足者。

  3低血压:以八珍汤加减治疗原发性低血压患者63例,疗程为40日。以血压升至90/60mmH克,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38例,有效23例,无效2例。(《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高血压:以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病100例(观察组),与常规西药治疗100例对照。疗程均为12周。以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血压基本回复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程度从治疗第2周开始均较对照组明显。(《当代医学》2011年第33期)

  5.更年期综合征:以八珍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0例,疗程为60~100日。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22例,显效3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年第3期)

  6.冠心病心绞痛: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八珍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治疗组),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40例对照,疗程均为4周。以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减轻,心电图恢复大致正常或达正常为显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中国中医急症》2008年第8期)

  7.风湿性关节炎:以八珍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结果:治愈58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遇阴雨天或吹电风扇无明显症状,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38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遇阴雨天发作,但症状较前轻),无效4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减轻),有效率96.0%,疗程最短10日,最长15日,平均12.5日。(《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第4期)

  8.痤疮:以八珍汤加减内服配合生大黄、白及、硫黄研末调敷治疗痤疮患者65例,疗程为90日。以皮损全部消退,除有轻微色素沉着外,无新皮损产生,面部无不适感为临床痊愈标准。结果:痊愈38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2%。临床治愈时间最短15日,最长3月。(《新中医》2008年第11期)

  【方解】本方所治之气血两虚为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或失血过多所致。病位在心、肝、脾。气血两亏,心肝失养,则见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脾气虚弱,则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脉虚无力。治宜益气与补血并施。方中人参、熟地黄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黄补益阴血,共为臣药。川芎活血行气,使补而不滞;煎加姜枣,调和脾胃,同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即四君子汤与四物汤相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故以八珍名之。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胃炎、习惯性流产、席汉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又用以治疗痹证、脱发等病症。

  【方歌】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关键字:八珍 气血
上一篇: 十全大补汤
下一篇:人参养荣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八珍丸/中成药大全(5)
  • 加味八珍益母膏/中成药大全(3)
  • 八珍益母丸/中成药大全(6)
  • 八珍鹿胎膏/中成药大全(4)
  • 气血双补丸/中成药大全(5)
  • 气血康胶囊/中成药大全(7)
  • 二青膏/膏方(9)
  • 堇菜膏/膏方(4)
  • 三才膏/膏方(6)
  • 补精膏/膏方(5)
  • 牛髓膏/膏方(4)
  • 养阴理气膏/膏方(5)
  • 八珍膏/膏方(6)
  • 五味子膏/膏方(7)
  • 六物胡粉敷方/膏方(11)
  • 敷脐膏/膏方(5)
  • 气血大补汤/药膳食疗(4)
  • 八珍养生汤/药膳食疗(3)
  • 八珍酒/药酒大全(4)
  • 内补黄芪汤/中药方剂(7)
  • 兽部·狮/本草纲目(7)
  • 鳞部·虾/本草纲目(7)
  • 鳞部·鱼子/本草纲目(7)
  • 谷部·黎豆/本草纲目(8)
  • 草部·藤类(12种)/本草纲目(6)
  • 草部·侧子/本草纲目(4)
  • 草部·葶苈/本草纲目(6)
  • 草部·胡芦巴/本草纲目(6)
  • 石部·杓上砂/本草纲目(6)
  • 石部·砭石/本草纲目(6)
  • 石部·土黄/本草纲目(13)
  • 金部·金浆/本草纲目(7)
  • 土部·太阳土/本草纲目(8)
  • 土部·白鳝泥/本草纲目(6)
  • 土部·犬尿泥/本草纲目(5)
  • 土部·尿坑泥/本草纲目(4)
  • 土部·田中泥/本草纲目(6)
  • 土部·门臼尘/本草纲目(6)
  • 土部·香炉灰/本草纲目(5)
  • 土部·古砖/本草纲目(6)
  • 土部·白蚁泥/本草纲目(10)
  • 火部·芦火/本草纲目(6)
  • 火部·针火/本草纲目(2)
  • 火部·艾火/本草纲目(7)
  • 水部·洗儿汤/本草纲目(6)
  • 八珍汤/传统方剂(15)
  • 肠宁汤/传统方剂(6)
  • 寿胎丸/传统方剂(8)
  • 助阳活血汤/传统方剂(6)
  • 当归芍药汤/传统方剂(6)
  • 先天大造丸/传统方剂(5)
  • 神功内托散/传统方剂(9)
  • 归灵内托散/传统方剂(8)
  • 香贝养荣汤加减/传统方剂(8)
  • 壮筋养血汤/传统方剂(6)
  • 加味圣愈汤/传统方剂(5)
  • 人参养营汤/传统方剂(4)
  • 通乳丹/传统方剂(6)
  • 人参养荣汤(原名:养荣汤)/传统方剂(12)
  • 十全大补汤/传统方剂(11)
  • 炙甘草汤(复脉汤)/传统方剂(8)
  • 八珍汤(八珍散)/传统方剂(11)
  • 八珍益母汤/传统方剂(18)
  • 八珍散/中药散剂(371)
  • 八珍片/中药片剂(40)
  • 八珍益母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29)
  • 八珍益母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24)
  • 八珍颗粒/中国药典2015年版(27)
  • 八珍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28)
  • 八珍膏/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八珍袋泡茶/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健脾八珍糕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八珍益母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八珍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
  • 气血双补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八珍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加味八珍益母膏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八珍鹿胎膏(复方鹿胎膏)/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八珍颗粒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八珍益母膏/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