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鉴定> 浏览文章
  【鉴定中药材名】苍耳子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带总苞的果实。《本草纲目》云:“其叶形如枲麻,又如茄,故有枲耳及野茄诸名。”

  【药材历史考证】苍耳子原名藁(又作枲,音喜Xi,)耳实,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安陆川谷及六安田野。实熟时采。”《新修本草》名之“苍耳”。《本草图经》曰:“或日此物本生蜀中,其实多刺,因羊过之,毛中粘缀,遂至中国,故名羊负来。”并附有“滁州枲耳”图。《救荒本草》云:“苍耳叶青白,类粘糊菜叶。秋间结实,比桑椹短小而多刺。”《本草纲目》云:“其叶形如枲麻,又如茄,故有枲耳及野茄诸名。”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所用苍耳子原植物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一年生草本,高30~90cm。主根略呈圆锥形,土黄色。茎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被灰白色粗伏毛。叶互生;叶柄长3~11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6~10cm,宽5~10cm,顶端尖或钝,基部稍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或有3~5浅裂,基出3脉,侧脉弧形,直达叶缘,脉上密被糙状毛,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被糙伏毛。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直径4~6mm,有或无花序梗,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5mm,被短柔毛,花冠筒状,先端5裂;雌花序在下,卵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长约3mm,被短柔毛,内层总苞片连合成囊状,在瘦果成熟时变坚硬,连同喙部长12~15mm,外面有疏生的具钩状的刺。瘦果2,倒卵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特征:灰黄色。①纤维众多,成束或单个散在,多数呈细长梭形,长约425μm,直径17μm,壁较薄;少数较短,长约255μm,直径15肛m,壁稍厚,有明显的纹孔。②木薄壁细胞(存在于导管附近)长方形,长96~120μm,宽19~24μm,具单孔。③导管少见,网纹导管直径约34μm,螺纹导管直径约12μm。④子叶薄壁细胞含糊粉粒及油滴。⑤种皮薄壁细胞类圆形或长方形,淡黄色。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旁、田边。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饮片炮制

  1.苍耳子:除去杂质。

  2.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照清炒法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

  【性能功用】辛、苦,温;有毒。归肺经。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内服:3~9g。水煎服。

  【附注】置于燥处贮藏。


关键字:苍耳子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