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径约5-6厘米,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芳香。花期5-10月。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药。
鸡蛋花
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
缅栀子、蛋黄花 、大季花、印度素馨,缅栀的枝头是钝圆头的,一到冬天,叶子掉光后,光秃秃的就像鹿角的模样,因此缅栀又称为“鹿角树”。
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有栽培,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需要在温室内栽培。
全球约7种。原产于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现已遍布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我国引入栽培有红鸡蛋花、鸡蛋花P.及1栽培品种。福建、广东、广西及云南和海南常见栽培。
高4~5米。枝粗厚而带肉质,小枝肥厚多肉;叶大,互生,羽状脉;厚纸质,多聚生于枝顶,
叶脉在近叶缘处连成一边脉;花数朵聚生于枝顶,花冠筒状(漏斗状),径约5-6厘米,5裂;五片花瓣轮叠而生,如同孩子们手折的纸风车。外面乳白色,中心鲜黄色,极似蛋白包裹着蛋黄,因此得名,气味极芳香。除此之外,还有红,黄两种颜色。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花香,可提香料,或晒干后供制饮料理,还可供药用。
花期5~10月。果为一双生蓇葖;子多数,顶端具膜质翅,无种毛。
性喜高温高湿、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生性强健,能耐干旱,但畏寒冷、忌涝渍,喜酸性土壤,但也抗碱性。栽培以深厚肥沃、通透良好、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沙壤土为佳。适生温度为23℃至30℃,夏季能耐40℃的极端高温,气温低于15℃以下,植株开始落叶休眠,直至来年4月左右。叶片易感染角斑病、白粉病,介壳虫危害。
扦插或压条繁殖,极易成活。
在我国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鸡蛋花被佛教寺院定为“五树六花”之一而广泛栽植,故又名“庙树”或“塔树”。鸡蛋花是热情的西双版纳傣族人招待宾客的最好的特色菜。在热带旅游胜地夏威夷,人们喜欢将采下来的鸡蛋花串成花环作为佩戴的装饰品,因此鸡蛋花又是夏威夷的节日象征。
鸡蛋花夏季开花,清香优雅;落叶后,光秃的树干弯曲自然,其状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花香,可提香料,或晒干后供制饮料和药用,有去湿之功效。木材白色,质轻而软,可制乐器、餐具或家具。
【原形态】
鸡蛋花鸡蛋花,又名:缅栀子(《植物名实图考》)。
灌木至小乔木,高3~7米,有乳汁。小枝肥厚而多肉质,有叶聚生于顶。叶散生,具柄,矩圆形,长20~40厘米,宽达7厘米,两端渐狭,秃净,羽状脉,侧脉近边处连结成一边脉.聚伞花序顶生,花大,多数,极香;萼小,5裂,裂片钝头;花冠外面白色而略带淡红,内面基部黄色,长5~6厘米,裂片倒卵形,彼此覆盖,远较冠管为长;雄蕊5,着生于冠管基部,花药钝头,基部浑圆,与柱头分离:子房上位,心皮2,分离。蓇葖果,长圆形。花期8月。
【性状】干燥花朵,黄褐色至棕褐色,皱缩,主要为5枚大形旋转排列的花瓣。花瓣倒卵形,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下部合生成细管,长约1.5厘米。内藏雄蕊5,花丝极短;有时可见小的卵状子房。气醇香,味清淡稍苦。以净花、干燥、色黄褐、气芳香者为佳。
【药名】鸡蛋花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的花朵。夏、秋采摘盛开的花朵,晒干。
【生境分布】栽培于庭园、花圃。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别名】缅栀子、蛋黄花、擂捶花、鸭脚木、大季花、番缅花、蕃花、善花仔
【汉语拼音】jī dàn hu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
【归经】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暑
【考证】出自《岭南采药录》。
【科属分类】夹竹桃科
【拉丁文名】Flos seu Cortex Plumeriae
【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尿路结石;预防中暑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茎皮,花开时采花,晒干或鲜用。
【功效分类】清热药;祛暑药
【性味】甘;微苦;性凉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