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麒麟尾
Qí Lín Wěi
麒麟尾
别名:狮尾草、蓬莱蕉、龟背竹、羽叶藤、过山标、上树百足、上树蜈蚣、篷莱蕉、万丈深、青竹标、蛇包谷、大塔旗、爬墙风、搭壁麒麟、英雄草、攀地蜈蚣、牛膝、大望
功效作用: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始载于《岭南采药录》毒性?归经肺经、肝经药性平药味辛、苦

麒麟尾为大型藤本植物,在广州等南方地区可露天越冬,常栽种于墙边、

花架、石柱等处,作为垂直绿化、点缀环境之用。其性喜温暖湿润,较耐旱,

也能适应光照较少的环境。繁殖可用扦插法,与龟背竹相似。取三、四节段

麒麟尾斜插于土中,保持湿润,待其自然萌生根芽即可。

麒麟尾属 描述 Epipremnum Schott 麒麟尾属,天南星科,26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有3种,产台湾、华南和西南,其中麒麟叶 E. pinnatum(L. )Engler 的茎叶能消肿止痛,绿萝 E. aureum(Linden et Andre)Bunting为庭园观赏植物,叶极美丽。木质藤本,常攀登于石上或他树上;叶大,全缘或羽状分裂,脱落;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花两性或稀下部为雌花,密聚;花被缺;雄蕊4-6,花丝极短;子房倒圆锥形,有胚珠2或稍多颗生于近基生的胎座上,柱头无柄;浆果分离;种子肾形。 所属科 天南星科 分布量 世界:26种;中国:3种 引种状况 非引种

繁殖培育: 用扦插法,春至夏季为适期。剪茎段每段2-4节,摘除茎下部的叶片,再斜埋于土中,保持湿度,接受日照约50%-60%,约经2-3周能发根成长。附植于蛇木柱的盆栽,宜选叶片较大的健壮茎顶作插穗,每支蛇木柱附植3-4支,成长较迅速。 吊盆栽培,插穗宜选茎叶细小者,茎下部叶片剪除,每盆约插6-8支,发根成活后即成小巧盆栽。若采用水栽法,应以大玻璃杯或浅盘作容器,插穗选择茎叶细小者为佳,插入水中的叶片要剪除,以防腐烂,水质要保持清洁,但不必常更换,蒸散缺水时增添即可。

景观用途: 攀缘山石  

中药材

【药名】麒麟尾

【别名】狮尾草、篷莱蕉、龟背竹、羽叶藤、过山标、上树百足、上树蜈蚣、万丈深、青竹标、蛇包谷、大塔旗、爬墙风、搭壁麒麟、英雄草、攀地蜈蚣、牛膝、大望

【汉语拼音】qi lin wei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Pothos pinnata L.;Rhaphidophora pinnata Schott]

【归经】肝;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考证】出自《岭南采药录》

【科属分类】天南星科

【拉丁文名】Radix Seu Caulis Epipremni Pinnati

【主治】感冒发热;鼻衄;目赤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痰火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生态环境】附生于热带雨林的大树上或岩壁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割,切段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麒麟叶,攀援藤本。茎圆柱形,粗壮,多分枝;气生根具发达的皮孔,平伸,紧贴于树干或石面上。叶柄长25-40cm,上部有长约2.2cm的膨大关节;叶鞘逐渐撕裂,膜质,脱落;叶片薄革质,幼叶狭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浅心形,成郭叶长圆形,基部宽心形,长40-60cm,宽30-40cm,两侧不等地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端几等宽,先端斜截头状,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时为长达2mm的小穿孔;侧脉明显。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4cm,基部有鞘状鳞叶包围;佛焰苞外面绿色,内面黄色,长10-12cm,渐尖;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约10cm,粗3cm;花两性,无花被;雄蕊4;雌蕊具棱,长5-6mm,顶平,柱头线形,纵向。浆果小,种子肾形。花期4-5月。

【功效分类】凉血药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出处】《中华本草》

关键字:麒麟
上一篇: 麒麟菜
下一篇:荠菜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