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方剂> 浏览文章
  【方剂名】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附子汤败酱散薏苡附子散。

  【组成】薏苡仁十分(30克)、附子二分(6克)、败酱五分(15克)。

  【用法】上三味,杵为末,每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排脓消痈,温阳散结。

  【主治】主治肠痈内已成脓,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软,脉数。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肛窦炎、溃疡性结肠炎、湿疹等病症。

  1.慢性前列腺炎: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120例,与翁沥通胶囊治疗60例对照,疗程为8周。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为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4%,对照组70.00%。(《四川中医》2007年第10期)

  2.慢性盆腔炎: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煎服,疗程为2周。以下腹疼痛及腰骶酸胀疼痛等症状,妇科及理化检查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27例,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6例,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药导报》2013年第1期)

  3.慢性肛窦炎: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内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及外用太宁栓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甲硝唑静滴及外用太宁栓。疗程为1周。以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6.80%,对照组为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年第1期)

  4.溃疡性结肠炎: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以临床症状、粪常规、肠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显效8例,好转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河北中医》2005年第3期)

  5.湿疹:56例患者均予本方加连翘、牡丹皮、生地黄、当归治疗,以红斑、丘疹、渗出、瘙痒等症状为评价指标。结果:痊愈3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中医药导报》2011年第9期)

  【方解】本方为肠痈脓成、日久不消、损及阳气之证而设。方中重用薏苡仁以利湿退肿,伍用败酱散清热活血,排脓消痈,两药合用,旨在使脓溃结散痈消;少佐附子辛热,助阳行郁,并防服寒药后更伤中阳。三药合用,清热排脓而不伤阳气,温阳扶正而不炽热毒,共奏清热排脓消痈,扶正助阳驱邪之功。气滞重者加木香、川楝子,若腹中肿块明显加桃仁、牡丹皮;脾虚气弱加党参、茯苓;局部时有灼痛重用败酱草,并适加黄芩。

  【现代研究】本方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胆囊炎、肝脓疡等病症。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诸药有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增强消炎和免疫功能,从而使坏死细胞恢复活力的作用。

  【方歌】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结力不缓,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关键字:薏苡 附子 温阳
上一篇: 参芦散
下一篇:银苇合剂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薏苡仁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9)
  • 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6)
  •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3)
  • 薏苡仁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4)
  • 附子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6)
  • 薏苡仁/经典中药(0)
  • 附子/经典中药(5)
  • 白附子/经典中药(0)
  • 生薏苡仁治阳痿/偏方秘方(5)
  • 制附子肉桂治厌食症/偏方秘方(0)
  • 芍药附子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方秘方(0)
  • 黄柏薏苡治丹毒/偏方秘方(0)
  • 附子半夏汤治慢性肾衰/偏方秘方(5)
  • 附子红参桂枝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0)
  • 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4)
  • 苓桂附子汤治风湿性心脏病/偏方秘方(1)
  • 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薏苡仁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9)
  • 白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薏苡仁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3)
  • 白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理中丸/中成药大全(32)
  • 白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8)
  •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
  • 薏苡仁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4)
  • 卓氏白膏/膏方(46)
  • 莽草膏/膏方(1)
  • 玉屑膏/膏方(0)
  • 蒴藋煎/膏方(5)
  • 白芥子膏/膏方(0)
  • 加减健脾阳和膏/膏方(3)
  • 乌附膏/膏方(1)
  • 代灸膏/膏方(0)
  • 养阴理气膏/膏方(0)
  • 茱萸煎/膏方(0)
  • 治嘈膏/膏方(2)
  • 理脾调中化湿膏/膏方(2)
  • 暖胃膏/膏方(0)
  • 春雪膏/膏方(2)
  • 温胃膏/膏方(1)
  • 伏龙肝膏/膏方(1)
  • 助胃膏/膏方(0)
  • 藕蜜膏/膏方(2)
  • 凉膈和胃膏/膏方(2)
  • 益中膏/膏方(17)
  • 桑根白皮膏/膏方(0)
  • 清胃膏/膏方(0)
  • 滋阴抑火化湿膏/膏方(0)
  • 健脾阳和膏/膏方(0)
  • 止渴抑火化湿膏/膏方(3)
  • 来苏膏/膏方(0)
  • 牛黄膏/膏方(0)
  • 治谵狂大黄膏/膏方(0)
  • 防己膏/膏方(1)
  • 脚气敷膏贴/膏方(1)
  • 冶葛膏/膏方(2)
  • 脚气膏/膏方(0)
  • 紫雪膏/膏方(0)
  • 育神养阴安眠膏/膏方(3)
  • 养阴清热育神膏/膏方(1)
  • 养阴荣肤膏/膏方(0)
  • 凉阴和阳育神膏/膏方(4)
  • 养阴理脾膏/膏方(0)
  • 潜阳益阴育神膏/膏方(0)
  • 和肝调胃膏/膏方(1)
  • 杏仁乌枣膏/膏方(0)
  • 养心安神膏/膏方(0)
  • 天地煎/膏方(2)
  • 宁志膏/膏方(5)
  • 养阴润燥膏/膏方(0)
  • 附子膏/膏方(0)
  • 吴茱萸膏/膏方(2)
  • 杏粉膏/膏方(3)
  • 琥珀犀角膏/膏方(1)
  • 薄荷煎/膏方(1)
  • 蒲黄散膏/膏方(0)
  • 绿云膏/膏方(1)
  • 碧雪膏/膏方(1)
  • 神灵膏/膏方(0)
  • 射干膏/膏方(1)
  • 升麻泄热煎/膏方(0)
  • 龙胆煎/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
  • 口燥膏/膏方(0)
  • 升麻煎/膏方(2)
  • 泻胃热汤方/膏方(2)
  • 塌气膏/膏方(2)
  • 紫金膏/膏方(5)
  • 神圣膏/膏方(1)
  • 黄丹膏/膏方(5)
  • 贴手足心膏/膏方(3)
  • 蔷薇膏/膏方(1)
  • 塌气藁膏/膏方(1)
  • 羌活膏/膏方(12)
  • 贴顶膏/膏方(1)
  • 乌扇膏/膏方(1)
  • 小儿羌活膏/膏方(0)
  • 黄膏/膏方(0)
  • 葱涎膏/膏方(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