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传统方剂> 浏览文章
【方名】 玉屏风散
【出处】 《医方类聚》
【分类】 补益方-补气
【组成】

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禁忌】 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因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故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化裁】 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4录柯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目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医方类聚》卷150:“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运用】

关键字:玉屏风散类聚 补益 补气
上一篇: 生脉散
下一篇:完带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关于征求《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修订稿)》意见.../政府通知(7)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兽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政府通知(8)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征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政府通知(13)
  • 补益强心片/中成药大全(3)
  • 人参补气胶囊/中成药大全(7)
  • 补气口服液/中成药大全(5)
  • 补气和血胶囊/中成药大全(8)
  • 散血膏/膏方(8)
  • 咬伤膏/膏方(6)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6)
  • 芙蓉膏/膏方(4)
  • 犀角膏/膏方(5)
  • 生肌膏/膏方(19)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8)
  • 卓氏白膏/膏方(50)
  • 莽草膏/膏方(3)
  • 大黄膏/膏方(13)
  • 化毒膏/膏方(6)
  • 独圣膏/膏方(5)
  • 祛毒膏/膏方(8)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3)
  • 补益鹿茸煎/膏方(4)
  • 龟背方/膏方(8)
  • 温胃膏/膏方(4)
  • 酥蜜膏酒止气嗽通声方/膏方(4)
  • 补气养血茶/药膳食疗(12)
  • 补气乌鸡汤/药膳食疗(8)
  • 补气养血酒/药酒大全(8)
  • 补益杞圆酒/药酒大全(6)
  • 玉屏风散/中药方剂(6)
  • 秦艽扶羸汤/中药方剂(6)
  • 内补黄芪汤/中药方剂(7)
  • 回阳三建汤/中药方剂(6)
  • 参芦散/中药方剂(5)
  • 止带丸/中药方剂(6)
  • 补肺汤/中药方剂(4)
  • 补阳还五汤/中药方剂(8)
  • 补益清宫散/中药散剂(40)
  • 胶艾汤(又名:芎归胶艾汤)/传统方剂(9)
  • 金锁固精丸/传统方剂(6)
  • 健步虎潜丸/传统方剂(9)
  • 五子衍宗丸/传统方剂(9)
  • 七宝美髯丹/传统方剂(4)
  • 补天大造丸/传统方剂(2)
  • 龟鹿二仙胶/传统方剂(8)
  • 地黄饮子/传统方剂(13)
  • 温胞饮/传统方剂(5)
  • 益肾调经汤/传统方剂(2)
  • 养荣壮肾汤/传统方剂(6)
  • 补肾活血汤/传统方剂(5)
  • 补肾明目丸/传统方剂(4)
  • 壮筋续骨丹/传统方剂(7)
  • 二仙汤/传统方剂(5)
  • 毓麟珠/传统方剂(5)
  • 温肾丸/传统方剂(5)
  • 四味回阳饮/传统方剂(8)
  • 调肝汤/传统方剂(4)
  • 补肾壮筋汤/传统方剂(5)
  • 内补丸/传统方剂(6)
  • 右归饮/传统方剂(7)
  • 七福饮/传统方剂(3)
  • 七味都气丸/传统方剂(6)
  • 青娥丸/传统方剂(7)
  • 十补丸/传统方剂(6)
  • 济生肾气丸加减/传统方剂(5)
  • 济生肾气丸/传统方剂(5)
  • 右归丸/传统方剂(3)
  • 金匮肾气丸/传统方剂(13)
  • 加减复脉汤/传统方剂(8)
  • 玉液汤/传统方剂(5)
  • 左归饮/传统方剂(5)
  • 滋阴除湿汤/传统方剂(6)
  • 益阴汤/传统方剂(8)
  • 虎潜丸/传统方剂(7)
  • 芍药甘草汤/传统方剂(3)
  • 耳聋左慈丸/传统方剂(9)
  • 归肾丸/传统方剂(8)
  • 加减一阴煎/传统方剂(3)
  • 加味麦门冬汤/传统方剂(7)
  • 化阴煎/传统方剂(5)
  • 滋水清肝饮/传统方剂(7)
  • 清海丸/传统方剂(3)
  • 养精种玉汤/传统方剂(14)
  • 养胃增液汤/传统方剂(6)
  • 养金汤/传统方剂(5)
  • 月华丸/传统方剂(4)
  • 上下相资汤/传统方剂(6)
  • 通幽汤/传统方剂(5)
  • 固阴煎/传统方剂(5)
  • 明目地黄汤/传统方剂(5)
  • 茜根散/传统方剂(7)
  • 补肝汤/传统方剂(10)
  • 二至丸/传统方剂(11)
  • 补肺阿胶汤/传统方剂(6)
  • 石斛夜光丸/传统方剂(7)
  • 地参菊花汤/传统方剂(4)
  • 两地汤/传统方剂(5)
  • 甘露饮/传统方剂(10)
  • 杞菊地黄丸/传统方剂(8)
  • 一贯煎/传统方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