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大黄、附子、川芎、雄黄、珍珠、雌黄、莽草各100克,白蔹、矾石、黄芩、蘆茹各20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先与猪膏700克合煎,沸腾6遍,过滤去渣,下蘆茹、矾石末,搅拌均匀,膏成。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散结敛疮。
【适应证】背痈。
【用法用量】取适量涂疮上,直至腐肉尽去而止。
【注意】方中附子、雄黄、雌黄及莽草均有毒。
【出处二】大黄膏,出自《验方新编·卷二十三一跌打损伤经验各良方》
【组成】生大黄50克,老姜100克。
【制法】将生大黄研为细末,老姜捣烂绞汁,隔水炖温,下入大黄末,调如膏状。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证】主治胸胁腰肋等处跌扑伤损后疼痛,或咳嗽吸气牵掣吊痛。
【用法用量】涂于痛处,每日一换。
【出处三】大黄膏,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二十三·瘿瘤咽喉疬瘘二十八门·痈肿瘰疬核不消方》
【组成】大黄90克,附子、连翘子各60克,细辛45克,巴豆15克。
【制法】将上述5味药物用醋浸渍1晚,再与腊月猪膏1000克合煎,反复煎煮,不断浓缩,直至膏成,过滤去渣。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结。
【适应证】瘰疬。
【用法用量】取适量,涂敷患处,一天3~5次。
【注意】方中附子、细辛及巴豆均有毒。
【出处四】大黄膏,出自《普济方·卷二百七十儿·诸疮肿门·疥癣》
【组成】砒霜15克,巴豆、雄黄各10克,大黄、黄芩、黄连、硫黄各20克,黄柏40克。
【制法】先用酒煮巴豆,至色焦黑,去巴豆不用,入黄蜡40克作面,兑入余药搅拌均匀。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适应证】恶疥癣疮。
【用法用量】每用适量,外涂患处。
【注意】方中砒霜、巴豆、雄黄、硫黄有毒。
【说明】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出处五】大黄膏,出自《外台秘要方·卷三十·恶疾大风癞疮等二十三门·疥风痒方》
【组成】黄连、干姜各18克,藜芦16克,大黄30克,莽草14克,蘆茹、羊踯躅12克。
【制法】将上述7味药物捣研为细末、过筛,与炼好猪脂1000克混合,置于灶上用小火不断煎熬,反复浓缩,直至膏成。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杀虫疔疮。
【适应证】疥疮。
【用法用量】先去掉疮痂及分泌物,再用膏遍敷。
【注意】方中藜芦、莽草、羊踯躅均有毒,慎用。
【出处六】大黄膏,出自《普济方·卷七十四·眼目门·暴赤眼》
【组成】大黄末20克,麦面12克,鸡子(去黄留清)不拘多少。
【制法】将上药共调如膏状。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适应证】暴赤眼。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敷上下睑。
【说明】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出处七】大黄膏,出自《普济方·卷七十四·眼目门·目积年赤》
【组成】大黄110克,玄参、芒硝、黄芩、白蔹、木香、射干各75克。
【制法】将上药研末,用鸡子清调匀如膏状。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凉血消肿。
【适应证】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眼上下睑,干则换药,不计次数。
【说明】本方外用,不宜内服。
【出处八】大黄膏,出自《普济方·卷八十六·眼目门·丹石毒上攻眼》
【组成】生大黄110克,木香20克。
【制法】将上药研成细末,生地黄汁调如稀膏。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行气活血。
【适应证】丹石毒,眼肿痛,热泪出。
【用法用量】每以少量,外敷肿处,干即换。
【说明】本方外用,不宜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