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蛇床Cnidium monnieri(L.)Cuss.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蛇粟。李时珍释其名曰:“蛇虺喜卧于下食其子,故有蛇床、蛇粟诸名。
【药材历史考证】蛇床子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阴干。”《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似小叶芎,花白,子如黍粒,黄白色。生下湿地。”《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而扬州、襄州者胜。三月生苗,高三二尺。叶青碎,作丛,似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同一窠,似马芹类。四五月开白花,又似伞状。子黄褐色,如黍米,至轻虚。五月采实,阴干。”并附有“南京蛇床子”图。李时珍曰:“其花如碎米攒簇。其子两片合成,似莳萝子而细,亦有细棱。凡花实似蛇床者,当归、芎,水芹、藁本、胡萝卜是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述考证,与现今药用蛇床子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一年生草本,高10~60cm。根圆锥状,较细长。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条棱,粗糙。下部叶具短柄,叶鞘较宽,边缘膜质,上部叶柄全部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8cm,宽2~5cm,2~3回羽状全裂,羽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cm,顶端常略呈尾状,末回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具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具细睫毛;伞辐8~20,不等长,长0.5~2cm,棱上粗糙;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具细睫毛;小伞形花序具花15~20,萼齿无;花瓣5,白色,先端具内折小舌片;花柱长1~1.5mm,基部略隆起。分生果长圆状,长1.5~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大成翅;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为双悬果,呈椭圆形,长2~4mm,直径约2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顶端有2枚向外弯曲的柱基,基部偶有细梗。分果的背面有薄而突起的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有2条棕色略突起的纵棱线。果皮松脆,揉搓易脱落,种子细小,灰棕色,显油性。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
【药材显微鉴定】分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中果皮较厚,纵棱异常突出,中部有维管束,其周围有厚壁木化网纹细胞;背面纵棱间各有椭圆形油管1个,接合面有油管2个,共有6个。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种皮为1列淡棕色细胞。胚乳细胞含多数糊粉粒,每个糊粉粒中含有细小草酸钙簇晶。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数滴,点于白瓷板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紫色荧光;另取滤液2ml,加等量的3%碳酸钠溶液,加热5分钟,放冷,再加新配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1~2滴,即显樱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田边、路旁、草地及河边阴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东等地。主产于河北、山东、广西、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官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内服:3~9g,水煎服。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患处。阴虚火旺或下焦有湿热者不宜内服。
【附注】置干燥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