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为五加科落叶小灌木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干燥的根皮。又名白刺、目骨、追风使、南五加皮等。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四川等地。以湖北所产之“南五加皮”品质最优。中药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治风湿痿痹、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五加-五加皮(图1)
药名: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红五加皮
汉语拼音:wu jia pi
英文名:Sessileflower Acanthopanax Bark, Slenderstyle Acanthopanax Bark, Manyprickle Acanto Panax Root, Root-bark of Sessileflower Acanthopanax
中药拉丁名:
1.Cortex Acan thopanacis Gracilistyli
2.Cortex Acanthopanacis Sessil-iflori
科属分类:五加科,五加属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药。
①《中华本草》: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和无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Rupr. Et Maxim.) Seem.)的干燥根皮。
②《中国药典》: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的干燥根皮。
栽后3-4年于夏、秋两季采收,挖取根部,除掉须根,刮皮,抽去木心,晒干或炕干。
拣净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后切片,干燥。炒制:取原药材,用微火炒至变色。酒制:将五加皮片与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取出,晾干,每五加皮500g,用黄酒60g,亦可用酒洗。《本草述钩元》:五加皮,剥去骨,阴干酒洗,或用姜汁制。
性状鉴别 ⑴细柱五加 根皮呈不规则又郑或单郑筒状,有的呈块片状,长4-15cm,直径0.5-1.5cm,厚1-4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裂纹或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内表面共同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或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以皮厚、气香、断面灰白色为佳。
⑵无梗五加 根皮圆柱形或切成不规则块片。皮厚0.5-1mm。外表面灰褐色棕褐以,有纵向皱纹,皮孔色略浅,横向明显隆起。茎皮暗灰色或灰黑色;嫩茎上有刺,呈扁锥形,多数剥落,皮孔点状或径向椭圆形。气微香,味淡。
显微鉴别 (1)细柱五加 根皮横切面:木栓层7-14列。皮层细胞2-4列,散有树脂道。韧皮部射线宽1-8列细胞,韧皮部的树脂道,排列成3-5(-8)环层,树脂道呈椭圆形或条椭圆形,长径60-225(-420)μm,直径14-24μm,周围分泌细胞4-5个,扁长方形,内含淡黄色分泌物,靠内侧的树脂道多为类圆形,直径14-20μm。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上径12-60μm,棱角粗大,少数锐尖,射线细胞中簇晶较小,常数个或十数个径向排列成行。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单粒椭圆形或类球形,直径8-14μm。较老根皮中有韧皮纤维,长240-600μm,胞腔窄,孔汉明显。(2)无梗五加 根皮横切面:木栓层12-20列。皮层3-4列。韧皮射线宽1-3列细胞,波状弯曲,细胞壁具网状纹理,韧皮部树脂道较多,椭圆形或类圆形,长径40-116μm,直径32-50μm周围分泌细胞4-8个。薄壁细胞中簇晶直径8-20(-40)μm韧皮部偶见单个或2-7个成束的纤维散在。纤维长220-600μm,直径20-50μm,孔沟明显。
茎皮横切面:木栓层厚20-25列,有的木栓细胞壁增厚显层纹。厚角细胞5-6列。韧皮部有纤维束,断续散在于射线间,纤维长600-1500(-2000)μm,树脂道较少,多分布于纤维束外侧,薄壁细胞中簇晶较根皮少。
辛、苦,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
⑴《本经》: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蹩,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⑵《本草经疏》:五加皮,观《本经》所主诸证,皆因风寒湿邪伤于(足少阴、厥阴)二经之故,而湿气尤为最也。《经》云,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肝肾居下而主筋骨,故风寒湿之邪,多自二经先受,此药辛能散风,温能除寒,苦能燥湿,二脏得其气而诸证悉瘳矣。又湿气浸淫,则五脏筋脉缓纵;湿气留中,则虚赢气乏。湿邪既去,则中焦治而筋骨自坚,气日益而中自补也。其主益精强志者,肾藏精与志也。
⑶《别录》:疗男子阴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赢,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⑷《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暨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赢,小儿三岁不能行。
⑸《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
⑹《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⑺《本草再新》:化痰除湿,养肾益精,去风消水,理脚气腰痛,治疮疥诸毒。
⑻《陕西中草药》:活血消肿,治风湿关节痛,阴囊湿疹,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
⑼《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骨折,疮毒,疟疾。
⑽《药性类明》:两脚疼痹,风湿也。五加皮苦泄辛散,能治风湿。《药性论》言其破逐恶风血。破逐恶风血,即治痹之义也。丹溪治风湿脚痛加减法云,痛甚加五加皮。可见其逐恶血之功大也。
⑾《本草求真》:五加皮,脚气之病,因于风寒湿三气而成,风胜则筋骨为之拘挛。湿胜则筋脉为之缓纵,男子阴痿囊湿,女子阴痒虫生,小儿脚软。寒胜则血脉为之凝滞,筋骨为之疼痛,而脚因尔莫行。服此辛苦而温,辛则气顺而化痰,苦则坚骨而益精,温则祛风而胜湿,凡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靡不因此而治。盖湿去则骨壮,风去则筋强,而脚安有不理者乎。但此虽属理脚之剂,仍不免有疏泄之虞,须于此内参以滋补之药,则用之历久而不变矣。
⑿《本草思辨录》:五加皮,宜下焦风湿之缓证。若风湿搏于肌表,则非其所司。古方多浸酒酿酒,及酒调末服之,以行药势。心疝少腹有形为寒,肺热生痿躄为热,《本经》并主之。五加皮辛苦而温,惟善化湿耳。化其阴淫之湿,即驱其阳淫之风。风去则热已,湿去则寒除。即《别录》之疗囊湿、阴痒、小便余沥、腰脚痛痹、风弱、五缓,皆可以是揆之。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阴虚火旺者慎服。
① 《中国药典》:4.5~9g。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6-9g,鲜品加倍;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为末敷。
⑴抗炎 :细柱五加皮水煎醇沉液、正丁醇提取物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连续给药一周也能明显抑制小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短梗五加醇提物对角叉菜胶、鸡蛋清和甲醛所致大鼠足肿胀,巴豆油所致小鼠气囊肿渗出和棉球肉芽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肿胀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目前认为五加皮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及抑制其致炎作用所致。
⑵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细柱五加皮水煎醇沉液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抑制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乳鼠半心移植试验证明细柱五加皮有一定抗排异作用,可使移植心肌平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五加皮总皂苷和多糖则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灌胃给药能促进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使血清碳末廓清率明显提高,并增加小鼠血清抗体的浓度,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⑶镇静、镇痛:细柱五加皮醇浸膏对阈下戊巴比妥钠产生协同作用,使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其正丁醇提取物及短梗五加醇提物均能提高痛阈,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⑷抗镉致突变作用及抗应激作用:镉是重金属诱导剂,对生殖细胞有强的致突变作用,可以诱发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细胞微核增加。五加皮水提取物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周,可降低镉诱发的精子畸形和骨髓细胞微核增加,抑制率分别为63.9?%和74.3%。细柱五加总皂苷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热应激存活时间和常压耐缺氧时间。
⑸促进核酸合成:细柱五加水提醇沉物可增加幼年小鼠肝脾细胞DNA合成,五加皮多糖对CCI4队中毒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的DNA合成有促进作用。
⑹性激素样作用:细柱五加多糖有性激素样作用,连续给药7天能促进未成年大鼠副性器官的发育,使睾丸、前列腺、精囊腺的重量增加。红毛五加水提物也可以促进幼鼠辜丸发育。
⑴抗炎作用:辽宁产无梗五加的根皮,用乙醇提取之未脱脂制剂及脱脂制剂,对大白鼠的蛋清性及甲醛性关节炎均表现抑制作用,连续5天皮下注射未脱脂制剂0.75g/kg/日的抑制蛋清性肿胀作用,与连续5天肌肉注射考的松7.5mg/kg/日的抑制作用相似。未脱脂制剂分别由皮下或腹腔注射于切除肾上腺的大白鼠,对蛋清性肿胀无抑制作用,因此短梗五加的抗炎作用与肾上腺有密切关系。此外短梗五加亦能降低家兔的血管通透性。
⑵镇痛、解热作用:小白鼠腹腔注射上述这2种制剂,均表现镇痛作用,与吗啡相比作用较缓和,但在家兔实验无解热作用。
⑶对心血管的影响:未脱脂制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于蟾蜍在位心则使心率减慢,脱脂制剂对离体心脏使频率减少,对在位心脏则仅使幅度减少。二种制剂均能使麻醉兔血压下降。
⑷其他作用:两种制剂对家兔离体肠管及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受孕子宫更敏感。对正常家兔的脑电图有轻度
五梗五加(图4)的激活作用,如以小鼠活动作指标,五加皮甙的兴奋作用较其流浸膏强40-140倍。能削弱水合氯醛、巴比妥及氯丙嗪的抑制作用,增强大脑皮层的内抑制过程;在急性试验中,仅引起轻度的血压降低;总之,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的剂量,不引起正常功能的显著变化。但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遇额外负担而有特殊需要时,却能增加体力或智力工作的效能。与苯丙胺类药物不同,不但毒性较低,而且不引起兴奋,不扰乱正常的睡眠。
细柱五加 根皮含丁香甙(syringin),刺五加甙(eleutheroside)B1,即是异春皮定-α-D-葡萄糖甙(isofraxidin-α-D-glucoside),右旋芝麻素(sesamin),16α-羟基-(-)-贝壳松-19-酸[16α-hydroxy-(-)-kauran-19-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1 glucoside),硬脂酸(stear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及维生素A、B1等。还包含挥发渍,内有4-甲基水杨醛(4-methyl salicylaldehyde)等成分。
无梗五加 根及根皮含左旋芝麻素、左旋洒维宁(savinin),还含无梗五加甙(acanthoside)A、B、C、D、K2、K3,其中甙A和甙C的结构尚不清楚,甙B和甙D分别是丁香树脂酚(syrinaresinol)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它们都属于木脂体类,甙K2和甙K3则都属于三萜类。又含β-谷甾醇,胡萝卜甙(daucosterin(即是β-谷甾醇葡萄糖甙,豆甾醇(stig-masterol),莱油甾醇(campesterol),水深性多糖和碱性多糖,强心甙及微量挥发油。
1.五加酒(《备急千金要方》):用治产后癖瘦。
2.油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血风劳,形容憔悴,肢体困倦,喘满虚烦,呼吸少气,发热汗多,口干舌涩,不思饮食。
3.五加皮汤(《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主治肾劳虚寒,恐虑失志,伤精损髓,嘘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4.五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五加皮丸(《瑞竹堂经验方》),主治男子妇人脚气,骨节皮肤肿湿疼痛。
补充: 五加皮与香加皮区别要点: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又称南五加皮、刺五加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这是极错误的。因为香加皮有毒,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参阅有关资料论述了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及应用区别,并做实验比较,现将其区别要点简述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一、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皮)与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皮)临床应用区别:
1、五加皮(南五加皮、刺五加皮)
【药用】五加科小灌木系住五加AcabthopanaxgracillistylusW.W.Smith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①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
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可单用浸酒服,也可与羌活、秦艽、威灵仙等配伍应用。
②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
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③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五加皮、南五加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3_10克),煎服。
2、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皮)
香加皮 性味辛苦温,有毒。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临床用量为3~6g,内服宜慎,不宜过量。五加皮、香加皮虽然均具有祛风湿之功效,但由于来源不同,其性状和作用等均有很大的差异。
二、五加皮和香加皮鉴别要点:
气味不同,香加皮有特异香气,而五加皮无。
五加皮是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是临床常用的祛风湿、强筋骨之药。香加皮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虽然两者为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因其药用部位、成品性状、作用有些相似,临床上又习惯称五加皮和香加皮为“南五加”和“北五加”,所以有些地区出现了混淆,甚至代用等现象,这是极错误的。因为香加皮有毒,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参阅有关资料论述了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性状、显微、成分、理化及应用区别,并做实验比较,现将其区别要点简述如下,供鉴别时参考。
1 性状鉴别
① 五加皮 : 呈不规则卷筒状。外表灰棕(褐)色,有横向的长圆形皮孔,扭曲纵纹。内表面黄白(灰黄)色,有细纵纹,断面折断略平坦。放大镜下可见浅黄棕色小点(树脂道)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②香加皮 : 呈卷筒状、槽状。外表面灰(黄)棕色,栓皮呈片状脱落。内表面黄白色或浅红棕色,有细纵纹,断面易折断,不整齐。浓厚的特异香气,味苦,稍有麻舌感。
2 显微鉴别(粉末)
① 五加皮: 草酸钙簇晶较多,排列成行,有时含晶细胞连接,树脂道碎片易见无色或黄色油脂状分泌物,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壁薄。
②香加皮 草酸钙方晶少数,石细胞壁厚,腔小,孔沟明显。乳汁管易见,含无色油滴状物,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3 成分区别
①五加皮: 根皮含挥发油和树脂,油中主成分为4-甲基水杨醛,此外尚含鞣质、棕榈酸、亚麻酸及维生素A及B1等。
② 香加皮 根皮含十余种苷类化合物,有强心苷杠柳毒苷和杠柳皂苷K、H、E,尚含有香气成分4-甲基水杨醛等。
4 理化鉴别:
取两种药材的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灯下观察。香加皮的浸出液显紫色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加氢氧化钠试液,产生黄绿色荧光。而五加皮的浸出液无此反应,以资区别。
三、植物形状区别:
1、刺五加皮
①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夏秋两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药材性状:呈长筒状,多为双卷,少数为片状,筒径0.3~1cm,厚约0.2cm;外表面灰褐色,有纵向稍扭曲的竖沟及横向长圆形皮孔,内表面淡灰黄色或灰黄色;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辛而苦。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②五加皮性味辛苦温,主入肝肾二经。既善祛风寒湿邪,又能补肝肾,强筋骨。为治疗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还能利水、治水肿、脚气浮肿。临床用量为5~9g。
③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用量4.5~9.0g。
2、香加皮:
①香加皮来源于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剥去根皮,晒干。药材性状: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直径1~2c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本品有毒,功能祛风湿,强筋骨。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用量3~6g。
②香加皮 性味辛苦温,有毒。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更长于利水,用于治疗水肿(尤宜用于心衰性水肿),小便不利。临床用量为3~6g,内服宜慎,不宜过量。
四、管理要点:
香加皮按有毒药材管理。
①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其列为两种药材,香加皮属有毒药材,其用量和五加皮也不同,故在使用管理中,应严加区别。
②《中国药典》1977年版均将二者分别收载,亦说明它们的作用不同,不可混用,因此,建议药剂人员将二者分放,决不能混用、代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准确、有效。
《中国药典》1977年版均将二者分别收载,亦说明它们的作用不同,不可混用,个别药房代用和混用中毒者屡见不鲜。因此,建议药剂人员将二者分放,决不能混用、代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准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