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香薷
Xiānɡ Rú
香薷
别名:香茹、香草、香菜、香戎、香茸、紫花香菜、蜜蜂草、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满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剑
功效作用: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英文名:Chinese Mosla Herb, Herb of Haichow Elsholtzia
始载于《名医别录》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肺经药性温药味辛

香薷,中药名,能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目录

  1. 概述
  2. 药品简述
  3. 用药禁忌
  4. 临床应用
    1. 常见选方
    2. 保健食谱
  5. 药理作用
    1. 概述
    2. 抗病毒作用
    3. 抑菌作用
    4. 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6. 中药化学成分
  7. 文献论述
  8. 植物形态
  9. 药用植物栽培
    1. 选地
    2. 整地
    3. 播种
    4. 种子采收
  10. 炮制方法
  11. 生药材鉴定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别
    3. 药物应用鉴别
    4. 理化鉴别
  12. 参看

概述

香薷
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苏颂曰:香薷"所在皆种,但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细,寿春(安


香薷

徽寿县)及新安(浙江淳安县)皆有之"。宗?#93;曰:"香薷生山野间,荆湖(湖北、湖南)南北,二川皆有之,汴洛作圃种之,暑月亦作疏菜。叶如茵陈,花茸紫,连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气"。李时珍曰:"香薷有野生,有家莳。中州(河南)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叶者为良,而细叶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茎,尖叶有刻缺,颇似黄荆叶而小,九月开紫花成穗。有细子细叶者,仅高数寸,叶如落帚叶,即石香薷也。"从上记载产地、形态描述,古代香薷亦非一种也,与现今商品基本相似。  

药品简述

药名:香薷

汉语拼音:xiang ru


香薷

英文名:Chinese Mosla Herb, Herb of Haichow Elsholtzia

别名: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薷、小叶香薷、香草、满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剑。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性味:味辛甘,性温,无毒。

归经: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经。

主治: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资源分布: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用药禁忌

火盛气虚,阴虚有热者禁用。  

临床应用

常见选方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


香薷

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2、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次。(《圣济总录》香薷汤)

3、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4、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5、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6、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7、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8、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保健食谱

香薷有发汗解热作用,并可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对肾血管能产生刺激而使肾小管充血,滤过压增大,呈现利尿作用。因此,夏日常用香薷煮粥服食或泡茶饮用,既可预防中暑,又可增进食欲。但本品有耗气伤阴之弊,气虚、阴虚、表虚多汗者不宜选用。传统习惯认为本品热服易引起呕吐,故宜凉服。其常用食疗药膳方有:

香薷饮

香薷10g,白扁豆、厚朴各5g,水煎服,每日剂。可解表散寒,化湿和中,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的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红楼梦》中林黛玉喝的便是这种。

香薷薄荷茶

香薷、薄荷、淡竹叶各5g,车前草10g,水煎代茶饮。可清热除烦,利尿清心,适用于心烦尿赤,口干口苦。

香薷粥

香薷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香薷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连续3~5天。可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症,水肿,小便不利等。

香薷二豆饮

白扁豆30g,香薷15g,扁豆花5朵,将三者水煎取汁频饮,每日剂。可化湿消暑,可治疗中暑发热,暑湿吐泻等。  

药理作用

概述

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作用,并有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海州香薷水煎剂1:20 浓度时对病毒ECHO11 株有抑制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时,浓度在1:200-1 :1000的抑菌圈直径均为9mm。其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当浓度为1:1.25时抑菌圈的直径为15mm,浓度为1:1.25-1:0.16时抑菌圈直径均为9mm。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  

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香薷挥发油对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离体回肠自发性收缩活性皆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但对不同种属的动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对豚鼠和家兔回肠的抑制作用较强,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6和7.6μg/ml,而对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数有效量为14.2和35.1μg/ml。对豚鼠回肠因鸡蛋清所引起的过敏性收缩和氯化钡所致的过敏性收缩均有对抗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

香薷同属植物香薷全草含挥发油0.2%-1%,鲜茎叶含挥发油0.26%-0.59%,干茎叶含0.8%-2%,油中主含香薷酮(elsholtzione)约85%,苯乙酮(acetophenone)约1%[3。4]。还含6-甲基三十三烷(6-methyl-tritria contane),13-环已基二十六烷(13-cyclohexylhexacos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3-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β-D-glucoside),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dimetho-xyflavone),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5-ydroxy-7,8-dimethoxy-flavone),5,7-二羟基-4-甲氧基双氢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anone),5-羟基-6-甲氧基双氢黄酮-7-O-α-D-吡喃半乳糖甙(5-hydroxy-6-methoxyflavanone-7-α-D-galactopyranosi-de),刺槐素-7-O-β-D-葡萄糖(acacetin-7-O-β-D-glucoside)。  

文献论述

1、《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2、《日华子本草》: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香薷

3、《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4、《本草图经》:藿乱转筋者,单煮服之。

5、《本草衍义》: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

6、《汤液本草》:味辛,微温。

7、《本草》云: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8、《本草衍义补遗》:属金与水,而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云: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9、《本草纲目》:主脚气寒热。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益见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10、《本草经疏》:香薷,丹溪谓其有金与水,然亦感夏秋之气以生者,故其味辛,其气微温而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入足阳明、太阴,手少阴经。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孟诜谓其去热风,卒转筋者,煮汁顿服半斤即止。为末,水调服止鼻衄。日华子谓其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汪颖谓其夏月煮饮代茶,可无热病。调中温胃。含汁嗽口,去臭气。

11、《本草蒙筌》:味辛,气微温。无毒。主霍乱中家脘绞痛,治伤暑小便涩难。散水肿有彻上彻下之功,肺得之清化行热自下也。去口臭有拨浊回清之妙,脾得之郁火降气不上焉。解热除烦,调中温胃。

12、《药性解》:香薷,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胃二经。主下气,除烦热,定霍乱,止呕吐,疗腹痛,散水肿,调中温胃,最解暑气。  

植物形态

香薷直立草本,茎高55-65cm。基部分枝较长,向上分枝渐短。茎四棱形,基部类圆形,中上部茎具细浅


香薷

纵槽数条,四棱上疏生长柔毛,柄内为郑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7-1cm,被小纤毛;叶片披针形,长3-6cm,宽0.6-1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5-9个锐浅锯齿,侧脉明显,上面黄绿色,被短柔毛,间有长绵毛,下面较淡,主脉上为长柔毛,余为短柔毛,两面均具凹陷腺点。总状花序密集成穗状,长2-3.5cm,苞片覆瓦状排列,倒卵圆形或圆卵形,长5-6mm,宽4-4.5mm,先端短尾尖,全缘,上面上半部被疏柔毛,下部近无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半部密生凹陷腺点,边缘具长睫毛,脉7-9条,自基部掌状生出。花梗长1-1.5mm,被短柔毛。化萼钟形,长4mm,宽2-2.5mm,外被白色柔毛及凹陷腺点,内面在喉部以上被白色绵毛,下部无毛,萼齿5,钻形或披针形,近相等,约为全长的2/3,果时基部膨大;花冠淡紫色,或少有白色,长0.6-0.8cm,伸出苞片,外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之下方冠筒上簇生长柔毛,冠筒基部具一圈长毛环,余部脉上具疏短毛茸,下唇中裂片边缘具不规则圆或尖锯齿,先端凹入;雄蕊、雌蕊内蒙,退化雄蕊2,发育,二药室近相等,花丝极短,无毛,着生于花冠筒内;柱头2裂,反卷;花盘前方指状膨大。小坚果扁圆球形,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网眼内平坦,具疣状突起。花期6月,果期7月。生于山野。  

药用植物栽培

选地

香薷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壤都可以栽培,但碱土、沙土不宜栽培。怕旱,不宜重茬,前茬谷类、豆


香薷

类、蔬菜为好。  

整地

翻地20厘米,翻前施入农家肥,垄作行距40厘米一50厘米,或作成平畦。由于种子很小,地一定要整平耙细。  

播种

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宜播方式有条播或撒播。具体播种时间由香蕉上新时间来决定。春季播种在终霜结束前6天—8天为好,为了市场均衡供应,可以每10天一15天播种一批;为了冬季上市,播种时间应在初霜期前80天一90天。为了一次出全苗,播种的要保征土壤一定的湿度,覆土要淡,要镇压。

田间管理:苗出齐后及时间苗,株距2厘米一5厘米;垄作的要及时中耕除草;撒播的、小行距条播的要及的人工拔草,也可用拿扑净或禾草克化学除草剂防治禾本科染草;地力较高的地块可以不追肥,地力差的在苗高15厘米造硝酸被一次。干旱适当灌水。  

种子采收

采种可以没采种田;也可以在生产田中选穗大健壮的母株,当上部花序的下那种子已经成熟开始落地的,在早晨轻轻割掉,放在塑料上晾晒3天一5天即可脱粒。采种时间很重要,割早了种子没成熟,割晚了种子都落地了。每亩可产籽24公斤。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即得。《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香薷),去根留叶,细锉,暴干,勿令犯火。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全体长14-30cm,被白以短茸毛。茎多分枝,四方柱形,近基部圆形,直径0.5-5mm;表面黄棕以,近基部常呈棕红色,节明显,节间长2-5cm;质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多脱落,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狭长披针形,长0.7-2.5cm,宽约4mm,边缘有疏锯齿,黄绿色或暗绿以;质脆,易碎。花轮密集成头状;苞片被白色柔毛;花萼钟状,先端5裂;花冠皱缩或脱落。小是对果4,包于宿萼内,香气浓,味辛凉。栽培品全体长35-60cm,疏被较长的茸毛;茎较粗,节间长4-7cm。以枝嫩、穗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棕绿色。

① 非腺毛1-6细胞,平直,弯曲或顶端弯成钩状,直径11-34μm,长约至512μm,有的基部细胞膨大至70μm,壁稍厚,表面有细密疣状突起。

② 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59-86μm,柄单细胞,极短。

③ 小腺毛头部圆形或长圆形,1-2(-4)细胞,直径16-33μm;柄1-2细胞,甚短。

④ 叶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连珠状增厚,表达式面有细条纹;气孔直轴式。

⑤ 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下方晶,直径1.5-6μm。此外有萼片表皮细胞、花粉粒、茎表皮、柱鞘纤维及导管等。  

药物应用鉴别

香薷,麻黄:香薷辛温,善能发汗解暑,兼有利水作用颇似麻黄,因此有夏月麻黄之称。然与麻黄不同之


香薷

处,为香薷发越被遏之阳气,发汗解暑,利脾而化湿,麻黄为开宣肺气,透发毛窍而发汗解表,其发汗力强,散寒力也较优,但无和中化湿作用,另外兼以宣肺气,通调水道作用,具有止咳喘,利水之功效。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00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蒸馏,取挥发油一定时,用乙醚制成10%溶液,作供试液。

1、取供试液与对照品香荆芥酚和廲香酚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5%CMC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展形,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于100℃烘5min,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2、取供试液与对照品石竹烯和松油烯,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0.5%CMC薄层板上,以已烷展开,按前一项的方法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益上显相同的色斑。

3、取供试液与对聚伞花素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F254-0.5%CMC薄层板上,以已烷展开,置紫色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液色谱在与对联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色斑。

拉丁名:Elsholtzia ciliata

参看

  • 《中药学》- 香薷
  • 《本草纲目 · 香薷》
关键字:香薷
上一篇: 香茹
下一篇:香橼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香薷/经典中药(9)
  • 香薷板蓝根汤治感冒/偏方秘方(7)
  • 柴胡香薷治感冒/偏方秘方(8)
  • 香薷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7)
  • 香薷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8)
  • 香薷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7)
  • 香薷散/中药方剂(8)
  • 石香薷/中国植物志(6)
  • 土香薷/中药图谱(11)
  • 香薷/中华本草(11)
  • 土香薷/中华本草(8)
  • 黄花香薷/中华本草(5)
  • 紫香薷/中草药汇编(8)
  • 土香薷/中草药汇编(14)
  • 香薷散/中药_散剂(21)
  • 紫香薷/中草药大全(18)
  • 香薷/中草药大全(12)
  • 土香薷/中草药大全(7)
  • 黄香薷/中草药大全(11)
  • 黄花香薷/中草药大全(10)
  • 萼果香薷/中草药大全(8)
  • 大叶香薷/中草药大全(8)
  • 香薷茶/药茶(10)
  • 香朴茶/药茶(11)
  • 香薷止痢茶/药茶(11)
  • 香薷运水茶/药茶(12)
  • 香藿茶/药茶(11)
  • 香薷荷茶/药茶(7)
  • 香薷竹茶/药茶(12)
  • 羌活香薷茶/药茶(8)
  • 疏风茶/药茶(9)
  • 草部·香薷/本草纲目(10)
  • 垂花香薷/中草药大全(10)
  • 新加香薷饮/传统方剂(30)
  • 香薷散/传统方剂(15)
  • 香薷/中草药大全(42)
  • 黄花香薷/中草药大全(19)
  • 香薷/中国药典2015年版(19)
  • 香薷/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香薷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大叶香薷/中药手册(18)
  • 香薷/中药手册(14)
  • 土香薷/中药手册(12)
  • 黄香薷/中药手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