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炮制方法】南朝宋时有焙制(《雷公》)。唐代有烧制(《外台》)。宋代有面裹煨制、酥炒法(《圣惠方》),熬制(《证类》),面炮法(《洪氏》)。明代有炒制(《入门》)。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捣碎。
【饮片性状】没食子为不规则的碎块,有短柄;外表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状突起;质坚厚而脆,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内存幼蜂的尸体;无臭,味涩而苦。
【炮制目的】没食子味苦、涩,性温。归肺经、脾经、肾经。具有固气,涩精,敛肺,止血的功能。用于大肠虚滑,泻痢不止,便血,遗精,咳嗽,齿痛,创伤出血,疮疡不愈。捣碎后便于药效成分的煎出,便于调剂和制剂。
【应用选择】
1、下痢常与诃黎勒同用,治小儿洞泄下痢,赢困,如没食子散(《普济方》)。
2、血痢不问远近,取本品研末,以软饭和丸如小豆大,食前以粥饮下(《普济方》)。配伍地榆、黄柏(蜜炒)、黄连(炒)、石榴皮,治下痢鲜血,腹痛后重者,如没食子丸(《局方》)。
【附】文献摘录:“墨石子凡用,勿令犯铜、铁,并被火惊者。颗小、文细、上无微米者妙。凡修事,用浆水于砂盆中或硬青石上研令尽,却焙干,研了用。勿捣,能为乌犀色”(《雷公》)。“浆水浸砂盆,硬者石上研尽,切忌犯铜铁,湿须火上焙干,益血生精,安神和气,烧黑灰浴阴毒”(《蒙筌》)。
【总结】没食子载于《海药本草》。南北朝记载其制法,本品治腹冷滑利,浆水甘酸,两者合制,协同治理泻痢。炒、煨、炮制品用治小儿疳痢。没食子外用能染发,如《圣惠方》记载:酥炒黑焦,换白变黑。没食子含有鞣质,历代都指出忌铜、铁。近代炮制均以捣碎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