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饮片炮制> 浏览文章
  【药材来源】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 fuga heraclei 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 fuga foetida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有炙制、蜜煎《肘后》的方法。刘宋时代有黄精汁制《雷公》法。宋代有煅炭《总录》、焙制(《普本》)、酒炒《朱氏》)等方法。明代增加了炒制(《普济方》)、盐水炒(《景岳》)、醋拌炒(《大法》)。清代又增加了蜜炒(《本草述》)、土炒(《金鉴》)、蒸制(《求真》)。炒黑、姜汁拌炒(《治裁》)等炮制方法,并提出补中酒炒,止咳汗蜜炒(《本草述》)的理论。

  【现代炮制方法

  1、升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至三四成透时取出,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升麻:取升麻片,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微有焦斑时,取出,摊凉,筛去碎屑。

  3、蜜升麻: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升麻片内,拌匀,闷润,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晾凉。升麻片每100千克用炼蜜25千克。

  【饮片性状】升麻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黑色,有裂隙,显纤维性,皮部很薄,中心有放射状网状条纹,髓部有空洞,质脆,味微苦。炒升麻表面深黄色,微带焦斑,质脆。味微苦。蜜升麻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味甜而微苦。

  【质量标准】升麻杂质不得过5%,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阿魏酸不得少于0.10%。

  【炮制目的】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经、脾经、大肠经、胃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的功能。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升麻生品升散作用较强,以解表透疹,清热解毒之力胜。用于外感风热头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以及热毒发斑,头痛,牙龈肿痛,疮疡肿毒等证。炒升麻、蜜炙升麻,辛散作用减弱,以升脾阳为主,并减少对胃的刺激性,蜜升麻略带甘补之性。用于中气虚弱,短气乏力,倦怠以及中气下陷之久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崩漏等。

  【应用选择

  1、生用

  (1)麻疹初起:常与白芍药、甘草(炙)、葛根同用,具有解肌透疹的作用,用于感受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痛,麻疹初起,发而不透,如升麻葛根汤(《局方》)。

  (2)咽喉肿痛:常与桔梗、葛根、生甘草等同用,具有清咽解毒的作用,用于膈上壅毒,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如升麻散(《济生方》);若与炒牛蒡子、玄参、炒桔梗等同用,用于小儿咽喉肿痛,如牛蒡子汤(《准绳》);若与大黄、射干、玄参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热毒在肺脾,上焦壅滞,心神烦热,如升麻丸(《圣惠方》)。

  (3)风热头痛:常与苍术、干葛、甘草、鲜荷叶同用,具有疏风清热的作用,用于外感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心烦痞满,如清震汤(《症因脉治》);若与生地、黄连、丹皮等同用,增强清热解毒作用,用于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痛,现用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如清胃散(《脾胃论》);若与白芷、葛根、石膏等同用,用于阳明经头风头痛,身热口渴,如升麻芷葛汤(《瑶函》)。

  (4)痈肿、疮毒:常与漏芦、芒硝、栀子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作用,用于丹毒,疮肿热痛,如升麻揭汤(《千金》);若与金银花、连翘、防风等同用,用于黄水疮,如升麻消毒饮(《金鉴》);若与桔梗、薏苡仁、牡丹皮等同用,用于肺痈唾脓血作臭气,胸乳皆痛,如升麻汤(《本事方》)。

  2、蜜炙或炒用

  气虚下陷常与人参、黄芪(炙)、白术(炒)、炙甘草同用,具有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用于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如举元煎(《景岳》);若与黄芪、人参、柴胡等同用,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脘腹垂胀,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脱垂,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中升麻宜用蜜炙者为好,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

  【现代研究】兴安升麻根茎中含升麻醇、升麻醇木糖苷24-O-乙酰升麻醇木糖苷、北升麻醇、异北升麻醇、去羟基北升麻醇、25-O-甲基异升麻醇等多种甾萜类成分。

  北升麻中还含异阿魏酸、阿魏酸、咖啡酸、齿阿米素、齿阿米醇及β-谷甾醇等。升麻中含升麻碱、水杨酸、阿魏酸、咖啡酸、鞣质等。

  北升麻提取物可使大鼠正常体温下降,并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发热有解热作用。北升麻对大鼠角叉菜胶或右旋糖酐所致脚肿张均有消炎作用,对乳酸或醋酸引起的肝门溃疡,有使其缩小面积的趋势。北升麻提取物有明显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但对尾压刺激法不显示镇痛作用。升麻能抑制离体肠段与妊娠子宫,对未孕子宫及膀胱则呈兴奋作用。此外,升麻尚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对升麻不同浸润方法和不同时间软化后的饮片进行了总有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升麻中总有机酸含量在加工炮制前后的变化很大,不宜长时间浸泡,炮制宜喷淋浸润为好。升麻的临床应用以生片和蜜制片为主,升麻切制和蜜制以后,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均有所增高,且蜜制片比切片含量增加更多。升麻炮制前后27-脱氧升麻亭的含量略有降低,但炮制前后的色谱指纹图无变化,说明升麻炮制对其三萜类成分影响不大。

  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反应、热板法、醋酸扭体实验和小鼠自发活动及举双肢法观察升麻和兴安升麻生药和蜜制品的镇痛和镇静活性,结果表明,升麻和兴安升麻蜜制品的镇痛和镇静活性均明显强于各自的生药。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升麻总有机酸为检测指标,对升麻蜜制的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升麻蜜制的最佳工艺为100千克升麻片加入25千克蜂蜜,烘烤温度为100℃,烘烤时间为1.5小时。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炒炭、酒制、麸炒等。

  2、文献摘录发散生用,补中酒炒,止咳汗者蜜炒。(《入门》)治滞下,用醋拌炒。(《大法》)噤口痢,升麻醋炒绿色。(《握灵》)多用则散,少用则升,蜜炙,使不骤升。(《得配》)去须芦用。或有参芪补剂须用升麻,而又恐其太升发者,升麻、柴胡并用蜜水炒之。(《辑要》)

  【总结】升麻古代炮制方法有蜜制、炒制、炙制、盐制、醋制、姜制、制炭、蒸制、药汁制等。现代沿用炒制和蜜制二种,临床上以生用为多。生升麻以升散解表,透疹清热力胜。炒制和蜜制后,缓和辛散之性,并减少其对胃的刺激性,有升脾阳之功,用于中气虚弱之症。关于升麻的炮制方法和传统炮制理论,目前尚未见到研究报道,应进一步临床验证以挖掘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字:升麻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升麻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9)
  • 升麻/经典中药(6)
  • 广升麻/经典中药(6)
  • 升麻黄芪治产后尿潴留/偏方秘方(5)
  • 黄芪升麻治产后尿潴留/偏方秘方(4)
  • 升麻牡蛎散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16)
  • 升麻鸡蛋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11)
  • 人参升麻治脱肛/偏方秘方(3)
  • 升麻石榴皮治胃下垂/偏方秘方(5)
  • 半夏升麻治胃下垂/偏方秘方(5)
  • 升麻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4)
  • 升麻膏/膏方(5)
  • 升麻泄热煎/膏方(7)
  • 升麻煎/膏方(6)
  • 升麻补气粥/药膳食疗(5)
  • 祛风调莱酒/药酒大全(5)
  • 排风酒/药酒大全(6)
  • 升陷固脱酒/药酒大全(6)
  • 升麻牡蛎酒/药酒大全(12)
  • 犀角升麻汤/中药方剂(4)
  • 固真汤/中药方剂(7)
  • 宣毒发表汤/中药方剂(4)
  • 升麻葛根汤/中药方剂(4)
  • 举元煎/中药方剂(3)
  • 升麻/中药图谱(17)
  • 南川升麻/中药图谱(9)
  • 野升麻/中华本草(9)
  • 小升麻/中华本草(10)
  • 升麻/中华本草(5)
  • 南川升麻/中华本草(6)
  • 绿豆升麻/中华本草(8)
  • 广东升麻/中华本草(4)
  • 白升麻/中华本草(6)
  • 红升麻/中草药汇编(7)
  • 白升麻/中草药汇编(10)
  • 升麻/中药材(13)
  • 野升麻/中草药大全(4)
  • 小升麻/中草药大全(5)
  • 兴安升麻/中草药大全(10)
  • 升麻草/中草药大全(5)
  • 升麻/中草药大全(6)
  • 南川升麻/中草药大全(5)
  • 绿豆升麻/中草药大全(6)
  • 红升麻/中草药大全(6)
  • 黑升麻/中草药大全(5)
  • 广东升麻/中草药大全(8)
  • 大三叶升麻/中草药大全(5)
  • 大青升茶/药茶(12)
  • 山黄茶/药茶(44)
  • 升麻茶/药茶(9)
  • 升麻葛根茶/药茶(12)
  • 升芩茶/药茶(12)
  • 清震茶/药茶(9)
  • 升连茶/药茶(4)
  • 升龙茶/药茶(5)
  • 升麻止崩茶/药茶(5)
  • 升麻清疮茶/药茶(13)
  • 升麻消痈茶/药茶(7)
  • 升麻清肺茶/药茶(7)
  • 葛风茶/药茶(9)
  • 葛升茶/药茶(5)
  • 荷叶升茶/药茶(8)
  • 白术通便茶/药茶(8)
  • 苍升茶/药茶(3)
  • 枳升茶/药茶(5)
  • 乌升茶/药茶(7)
  • 参升茶/药茶(5)
  • 参芪术茶/药茶(13)
  • 芪升茶/药茶(7)
  • 金宫香口茶/药茶(5)
  • 草部·升麻/本草纲目(2)
  • 升麻葛根汤/传统方剂(23)
  • 秤杆升麻/中草药大全(6)
  • 白升麻/中草药大全(7)
  • 拈痛汤/传统方剂(5)
  • 宣毒发表汤/传统方剂(32)
  • 升麻葛根汤/传统方剂(23)
  • 广升麻/中草药大全(27)
  • 升麻/中草药大全(17)
  • 黑升麻/中草药大全(10)
  • 升麻/中国药典2015年版(16)
  • 升麻/中药手册(12)
  • 升麻─兴安升麻/中药手册(11)
  • 升麻─大三叶升麻/中药手册(11)
  • 红升麻根/中药手册(17)
  • 升麻草/中药手册(9)
  • 白升麻/中药手册(12)
  • 红升麻/中药手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