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华本草> 浏览文章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Tǔ Mǔ Lì

【英文名】Local oyster shell

【来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圆顶珠蚌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nio douglasiae(Gray)

采收和储藏:冬季水枯时,于河滩沙坝上收集的洗净,晒干。

【原形态】圆顶珠蚌,贝壳不大,外形呈长椭圆形,长度为高度的2倍强。前部钝圆,后部伸长,末端稍窄扁。壳面生长线粗大,呈同心圆状。铰合部发灰,左壳有2个拟主齿和2个长侧齿,拟主齿一个向前伸,一个在壳顶下方;右壳有2个拟主齿和1个长大侧齿,在前方的拟主齿极小。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湖泊、河流及池塘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中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多显枯松状态。壳片沉重厚实,腹面边缘较薄,顶部较厚。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角质层多已剥落,呈粉灰状,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并有较细的环纹;内表面亦银白色,有光泽,附有白色粉霜,细致,易粘手。质坚硬,击碎后,断面起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以色白、壳厚实、沉重、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

【化学成份】贝壳含碳酸钙。

【炮制】去净泥沙,打碎,生用,或煅后研成粉末用。其粉在四川亦称为蛤粉。

【性味】味咸;涩;性微寒

【功能主治】收敛固涩;散结清热。主盗汗自汗遗精;崩漏;带下;虚热外浮;头晕烦热;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煅后研末;或入丸、散。

关键字:牡蛎
上一篇: 土麦冬
下一篇:土木香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牡蛎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2)
  • 牡蛎/经典中药(17)
  • 海藻生牡蛎治子宫肌瘤/偏方秘方(14)
  • 升麻牡蛎散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11)
  • 山药牡蛎治失眠/偏方秘方(11)
  • 黄芪牡蛎治肺结核/偏方秘方(3)
  • 牡蛎夏枯草治肺结核/偏方秘方(22)
  • 牡蛎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8)
  • 牡蛎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0)
  • 牡蛎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3)
  • 升麻牡蛎酒/药酒大全(7)
  • 秘精丸/中药方剂(1)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2)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3)
  • 侯氏黑散/中药方剂(4)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0)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药方剂(0)
  • 牡蛎散/中药方剂(0)
  • 牡蛎肉/中药图谱(2)
  • 牡蛎/中药图谱(3)
  • 牡蛎肉/中华本草(2)
  • 牡蛎/中华本草(3)
  • 牡蛎散/中药_散剂(8)
  • 土牡蛎/中草药大全(3)
  • 牡蛎肉/中草药大全(3)
  • 牡蛎/中草药大全(3)
  • 牡蛎/中药材(10)
  • 天葵贝茶/药茶(10)
  • 泽风茶/药茶(5)
  • 柴牡茶/药茶(3)
  • 芪牡茶/药茶(3)
  • 金锁固精茶/药茶(5)
  • 介部·牡蛎/本草纲目(3)
  • 牡蛎散/传统方剂(7)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传统方剂(1)
  • 固冲汤/传统方剂(2)
  • 牡蛎散/传统方剂(0)
  • 安冲汤/传统方剂(8)
  • 牡蛎/中草药大全(13)
  • 牡蛎/中国药典2015年版(6)
  • 牡蛎/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牡蛎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牡蛎/中药手册(8)
  • 土牡蛎/中药手册(4)
  • 牡蛎肉/中药手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