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饮片炮制> 浏览文章
  【药材来源】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 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熬制(《玉函》)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煅法(《雷公》)。唐代提出炙制(《食疗》)、熬令黄色(《千金》)的炮制方法。宋代有火烧通赤(《圣惠方》)、煨制(《史载》)、炒制(《总病论》)、童便煅(《妇人》)、醋煅(《普本》)、韭菜叶和泥煅水飞(《朱氏》等制法。明代主要沿用宋代的方法,但亦有生用(《普济方》)。清代增加了醋煮(《要旨》)、酒煅(《增广》)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牡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附着物,洗净,干燥,碾碎。

  2、煅牡蛎:取净牡蛎,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中,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饮片性状】牡蛎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淡紫色、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质硬,断面层状或层纹状排列,洁白;气微腥,味微咸。煅牡蛎呈不规则片块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或青灰色,质酥脆。

  【质量标准】牡蛎含碳酸钙不得少于94.0%。

  【炮制目的】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经、胆经、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的功能。

  生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瘕瘕痞块。煅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药效,增强了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吐酸。

  【应用选择

  1、生用

  (1)眩晕耳鸣:常与赭石、生龟板、白芍、生龙骨等同用,能增强平肝潜阳的作用。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或有耳中蝉鸣,阳气浮越,精神不安,如镇肝熄风汤(《参西录》)。

  (2)瘰疬、瘿瘤:常与浙贝母、玄参、夏枯草等同用,具有化痰软坚的作用于瘰疬、瘿瘤等,如内消瘰疬丸(《医学心悟》)。与鳖甲,丹参、莪术等配伍,近代常治肝、脾肿大。

  2、制用

  (1)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黄芪、浮小麦同用,具有固表敛汗的作用。用于气虚不足,自汗盗汗,体倦神怠,如牡蛎散(《局方》)。

  (2)遗精滑泄:常与蒸芡实、莲须、炒沙苑子等同用,具有益肾固精的作用,用于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或滑精,腰脚酸软,如金锁固精丸(《集解》)。

  (3)崩中漏下:常与阿胶、赤石脂、当归等同用,具有固经止血的作用,用于冲任不固,崩中漏下,日久不愈者,如牡蛎丸(《准绳》)。

  (4)赤白带下:常与山药、龙骨、乌贼骨等同用,具有固涩止带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带脉为病,白带绵下,清稀如水液(《参西录》)。

  (5)疮疡溃烂:常与黄丹、枯矾研为细末搽之,具有生肌敛疮的作用,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阴部生疮,或湿水痒患,腋汗,手足心汗,如牡蛎散(《准绳》)。

  【现代研究】牡蛎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并含镁、铝、硅、氧化铁及有机质等,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牡蛎经煅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并使一部分钙盐受热分解;变成钙的氧化物,从而增强了制酸及收敛的作用,也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实验表明,牡蛎经煅后,铁、锰、锌元素的煎出量较生品显著增加,尤其是锌元素煎出量为生品的7.6倍,如用火煅醋淬法炮制,锌、锰元素的煎出量增加更为明显。牡蛎经炮制后,微量元素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K、Al、P较为显著。福建产的长牡蛎经炮制后,Fe的含量煅品要高于生品近5倍。对不同条件下煅牡蛎的外观性状、收得率、锌、总钙含量等进行测定,上海、无锡、西安、南京的煅制品比较接近,外观呈青灰色,质较酥脆,总钙含量均在39.2%以下,表明CaC03成分基本未分解。天津、北京的煅制品呈灰白色,质松脆易碎,总钙量达43%以上,说明CaC03已明显受热分解。据文献报道,牡蛎煅醋淬品水煎液中钙离子含量高于煅品和生品。生品水煎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略高于醋淬和煅品。对兔正常血压煅醋淬品煎剂呈现降低,生品呈现微上升,去钙的煎剂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故认为应以煅醋淬法炮制。

  抗溃疡实验表明,在0.6mol/LHC1、无水乙醇或幽门结扎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上比较了生牡蛎、煅牡蛎1号(900℃,1小时)、煅牡蛎2号(350℃,8小时)的预防作用,结果牡蛎1号工艺煅制后明显提高抗实验性胃溃疡活性。牡蛎煅法炮制费时长,损耗大。用转炉或炒药机炮制,可提高工效,节省燃料,保证质量,减少损耗,以牡蛎煎出液中Ca2+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550℃,煅2.5小时,煅后醋淬。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糠煅、煅淬等。

  2、文献摘录凡修事,先用二十个,东流水盐一两煮一伏时后,人火中烧令通赤,然后入钵中,研如粉用也(《雷公》)。咸寒入肾,能益阴潜阳,退虚热,软坚痰,煅之则燥而兼涩,又能固下焦,除湿浊,敛虚汗,则咸寒介类之功,有重镇摄下之意(《便读》)。

  【总结】牡蛎历代炮制方法很多,并随时代发展,炮制的品种各有特色,在宋代以前多不加辅料制,从宋代起,开始有醋制和童便制,至清代又增加酒制。古人创制许多炮制方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用醋制、酒制与牡蛎的软坚散结有一定协同作用,对于用童便制的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现代常用的牡蛎制品有生牡蛎、煅牡蛎两种,《中国药典》和地方规范中均收载这两种炮制的方法。


关键字:牡蛎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牡蛎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5)
  • 牡蛎/经典中药(18)
  • 海藻生牡蛎治子宫肌瘤/偏方秘方(16)
  • 升麻牡蛎散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11)
  • 山药牡蛎治失眠/偏方秘方(12)
  • 黄芪牡蛎治肺结核/偏方秘方(3)
  • 牡蛎夏枯草治肺结核/偏方秘方(24)
  • 牡蛎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9)
  • 牡蛎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3)
  • 升麻牡蛎酒/药酒大全(11)
  • 秘精丸/中药方剂(1)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2)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3)
  • 侯氏黑散/中药方剂(4)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0)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药方剂(0)
  • 牡蛎散/中药方剂(1)
  • 牡蛎肉/中药图谱(4)
  • 牡蛎/中药图谱(5)
  • 土牡蛎/中华本草(3)
  • 牡蛎肉/中华本草(6)
  • 牡蛎/中华本草(4)
  • 牡蛎散/中药_散剂(10)
  • 土牡蛎/中草药大全(4)
  • 牡蛎肉/中草药大全(4)
  • 牡蛎/中草药大全(4)
  • 牡蛎/中药材(10)
  • 天葵贝茶/药茶(12)
  • 泽风茶/药茶(6)
  • 柴牡茶/药茶(4)
  • 芪牡茶/药茶(5)
  • 金锁固精茶/药茶(5)
  • 介部·牡蛎/本草纲目(5)
  • 牡蛎散/传统方剂(8)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传统方剂(3)
  • 固冲汤/传统方剂(4)
  • 牡蛎散/传统方剂(2)
  • 安冲汤/传统方剂(10)
  • 牡蛎/中草药大全(14)
  • 牡蛎/中国药典2015年版(7)
  • 牡蛎/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牡蛎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牡蛎/中药手册(10)
  • 土牡蛎/中药手册(5)
  • 牡蛎肉/中药手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