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土牡蛎《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动物形态】川南珠蚌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约16厘米,高约7厘米,前部短圆,后部伸长;壳顶部大,位于壳的前部。壳层很厚,背缘达1厘米,前缘约5毫米。壳面棕褐色,环状的生长线密集,壳内壁珍珠层银白色,有光泽。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分布四川一带。【采集】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药材】贝壳呈半椭圆形或船形,因久为河水冲击及泥水覆盖,多显枯松状态。壳片沉重厚实,腹面边缘较薄,顶部较厚。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角质层多已剥落,呈粉灰状,剥落处显出银白色的内层。角质层质地较光滑;并有较细的环纹;内表面亦银白色,有光泽,附有白色粉霜,细致,易粘手。质坚硬,击碎后,断面起层。嗅之微似石灰气味。以色白、壳厚实,沉重、表面带粉灰和有光泽者为佳。产于四川。【炮制】去净泥沙,打碎,生用,或煅后研成粉末用,其粉在四川亦称为"蛤粉"。【性味】咸涩,微寒,无毒。【归经】入肝、肾二经。【功用主治】固精敛汗,散结软坚。治盗汗遗精,红崩白带,瘰疬结核,虚热外浮,头晕烦躁。【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宜忌】虚寒肿弱者忌服。【选方】①治阴虚阳亢,烦躁头晕,虚热外浮及盗汗遗精:土牡蛎、龙骨。煎汤服。②治赤白带下:土牡蛎、山药、龙骨、海螵蛸、茜草。研末为丸服。(清带丸)③治瘰疬结核:土牡蛎、贝母、夏枯草、玄参。研末为丸服。(消核丸)④治自汗不止:土牡蛎、黄芪、麻黄根、浮麦。研末为散服。(牡蛎散)
关键字:牡蛎
上一篇: 土圞儿
下一篇:土木香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牡蛎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2)
  • 牡蛎/经典中药(17)
  • 海藻生牡蛎治子宫肌瘤/偏方秘方(14)
  • 升麻牡蛎散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11)
  • 山药牡蛎治失眠/偏方秘方(11)
  • 黄芪牡蛎治肺结核/偏方秘方(3)
  • 牡蛎夏枯草治肺结核/偏方秘方(22)
  • 牡蛎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8)
  • 牡蛎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10)
  • 牡蛎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3)
  • 升麻牡蛎酒/药酒大全(7)
  • 秘精丸/中药方剂(1)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2)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3)
  • 侯氏黑散/中药方剂(4)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0)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药方剂(0)
  • 牡蛎散/中药方剂(0)
  • 牡蛎肉/中药图谱(2)
  • 牡蛎/中药图谱(3)
  • 土牡蛎/中华本草(2)
  • 牡蛎肉/中华本草(2)
  • 牡蛎/中华本草(3)
  • 牡蛎散/中药_散剂(8)
  • 土牡蛎/中草药大全(3)
  • 牡蛎肉/中草药大全(3)
  • 牡蛎/中草药大全(3)
  • 牡蛎/中药材(10)
  • 天葵贝茶/药茶(10)
  • 泽风茶/药茶(5)
  • 柴牡茶/药茶(3)
  • 芪牡茶/药茶(3)
  • 金锁固精茶/药茶(5)
  • 介部·牡蛎/本草纲目(3)
  • 牡蛎散/传统方剂(7)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传统方剂(1)
  • 固冲汤/传统方剂(2)
  • 牡蛎散/传统方剂(0)
  • 安冲汤/传统方剂(8)
  • 牡蛎/中草药大全(13)
  • 牡蛎/中国药典2015年版(6)
  • 牡蛎/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牡蛎散/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牡蛎/中药手册(8)
  • 牡蛎肉/中药手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