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华本草> 浏览文章

【出处】出自《本草蒙筌》

【拼音名】Zǐ Sū Gěnɡ

【英文名】Perilla Stem

【别名】紫苏茎,苏梗,紫苏枝茎,苏茎,紫苏杆,紫苏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或野紫苏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 P.furtescens (L.)Britt .var .purpurascens (Hayata )H. W. Li

采收和储藏:9-11月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小枝、叶片、果实,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茎直立,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钝四棱形,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cm,紫红色或绿色,被长节毛;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13cm,宽2.5-10cm,先端渐尖或突尖,有时呈短尾状,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有时锯齿较深或浅裂,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下两面均疏生柔毛,沿叶脉处较密,叶下面有细油腺点;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轮伞花序,由2花组成偏向一侧成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卵形、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形,全缘,具缘毛,外面有腺点,边缘膜质;花梗长1-1.5mm,密被柔毛;花萼钟状,长约3mm,10脉,外面部密被长柔毛和有黄色腺点,顶端5齿,2唇,上唇宽大,有3齿,下唇有2齿,结果时增大,基部呈囊状;花冠唇形,长3-4mm,白色或紫红色,花冠筒内有毛环,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圆形,中裂片较大;雄蕊4,二强,着生于花冠筒内中部,几不伸出花冠外,花药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室;花盘在前边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径1-1.3mm,有网纹,果萼长约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这一变种与紫苏的区别在于:果萼小,长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点;茎被短柔毛;叶较小,卵形,长4.5-7.5cm,宽2.8-5cm,两面被疏柔毛。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状】性状鉴别 (1)紫苏梗茎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及叶痕。体轻,质硬而脆,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与木部分离形成空洞。气微香,味淡。

(2)野紫苏梗 茎表面淡黄棕色。余与上同。

均以外皮色紫棕、有香气者为佳。

显微鉴别 紫苏茎横切面:茎呈圆角状四方形。表皮细胞切向延长,外壁被角质层,幼茎有较多的非腺毛4-8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腺鳞直径约56mu;m。皮层较薄,外侧有厚角细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髓部较大。

【化学成份】紫苏地上部分含紫苏酮(pe-rillaketone),异白苏烯酮(isoegomaketone),白苏烯酮(egomaketone),紫苏为然(perillene)[1]亚麻酸乙酯(ethyllinolenate),亚麻酸(linolenic acid) 及beta;-谷甾醇(beta;-sitosterol)[2]。

【药理作用】1.孕激素样作用 根据孕酮可以使雌激素激发的动物子宫内膜碳酸酐酶活性增加,并与孕酮剂量成线性关系的效应,在连续3d肌注已烯雌酚的基础上,给子紫苏梗注射液0.1g,0.2g,0.4g和0.6g(生药),腹腔注射,连续4d,其作用与孕酮相似,使小鼠子宫内膜碳酸酐酶的活性剂量相关性显着增加,说明其治疗先流产及安胎的机制也与孕酮相同。此外,紫苏梗也能使小鼠子宫内膜较明显增厚,表明其与孕酮一样,也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长[1]。

2.干扰素诱导作用 以水从回苏叶和梗中提取的干扰素诱导剂,在家兔及兔睥、骨髓和淋巴结细胞悬液的试验中,均证实有干扰素诱导作用[2]。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后,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安胎;和血。主脾胃气滞;脘腹痞满,胎气不和,水肿脚气,咯血吐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

【附方】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 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 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圣济总录》苏橘汤)②治水肿; 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者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药品化义》: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肿满。

2.《侣山堂类辩》: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

3.《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4.《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5.《本草通玄》:能行气安胎。

6.《本草崇原》:主宽中行气,消饮食,化痰涎。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

7.《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关键字:紫苏 紫苏梗
上一篇: 紫苏苞
下一篇:紫苏叶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紫苏叶/经典中药(6)
  • 紫苏梗/经典中药(9)
  • 紫苏子/经典中药(6)
  • 紫苏叶/中药图片(5)
  • 紫苏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3)
  • 紫苏梗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2)
  • 紫苏叶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3)
  • 紫苏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5)
  • 痃癖酒/药酒大全(1)
  • 治咳止嗽酒/药酒大全(17)
  • 紫苏酒/药酒大全(5)
  • 紫苏子脂肪油/中药提取物(5)
  • 参苏饮/中药方剂(12)
  • 香苏散/中药方剂(6)
  • 紫苏葶/香精与香料(4)
  • 紫苏叶/中药图谱(5)
  • 紫苏梗/中药图谱(11)
  • 紫苏/中药图谱(8)
  • 紫苏子/中华本草(8)
  • 紫苏叶/中华本草(6)
  • 紫苏苞/中华本草(4)
  • 小洋紫苏/中华本草(4)
  • 红紫苏/中华本草(5)
  • 大叶紫苏/中华本草(8)
  • 紫苏/中草药汇编(6)
  • 紫苏梗/中药材(9)
  • 紫苏叶/中药材(24)
  • 紫苏子/中药材(23)
  • 紫苏子/中草药大全(13)
  • 紫苏叶/中草药大全(26)
  • 紫苏梗/中草药大全(13)
  • 紫苏苞/中草药大全(11)
  • 紫苏/中草药大全(13)
  • 小洋紫苏/中草药大全(6)
  • 红紫苏/中草药大全(6)
  • 大叶紫苏/中草药大全(5)
  • 山紫茶/药茶(13)
  • 细紫茶/药茶(11)
  • 紫苏茶/药茶(9)
  • 紫风茶/药茶(10)
  • 紧陈茶/药茶(7)
  • 紫参茶/药茶(8)
  • 紫苏安子茶/药茶(3)
  • 紫苏姜茶/药茶(4)
  • 紫连茶/药茶(4)
  • 紫苏解郁茶/药茶(18)
  • 紫苏通利茶/药茶(7)
  • 紫苏香梗茶/药茶(7)
  • 茯苓止利茶/药茶(3)
  • 木瓜羌茶/药茶(2)
  • 香苏茶/药茶(2)
  • 参苏茶/药茶(7)
  • 清宫减体茶/药茶(6)
  • 枇杷茶/药茶(3)
  • 草部·苏/本草纲目(4)
  • 加味香苏散/传统方剂(49)
  • 三子养亲汤/传统方剂(9)
  • 杏苏散/传统方剂(2)
  • 参苏饮/传统方剂(15)
  • 加味香苏散/传统方剂(27)
  • 香苏葱豉汤/传统方剂(12)
  • 华盖散/传统方剂(11)
  • 香苏散/传统方剂(17)
  • 紫苏醛;二氢枯茗醛;4-异丙烯基环己-1-烯-1-醛/化学品物性数据库(12)
  • 紫苏油/辅料手册(12)
  • 紫苏梗/中草药大全(25)
  • 紫苏子/中草药大全(22)
  • 紫苏叶/中草药大全(19)
  • 紫苏梗/中国药典2015年版(16)
  • 紫苏叶/中国药典2015年版(24)
  • 紫苏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116)
  • 紫苏子/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
  • 紫苏叶/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紫苏梗/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紫苏叶/中药手册(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