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材种植> 浏览文章
  【概述】益母草为唇形花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一年生草本。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功能。主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部分地区有栽培。品种有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等。

  【形态特征】株高60~100厘米,茎直立,具四棱。叶对生,茎基部叶具长柄,叶片圆形或卵状椭圆形,中部叶片掌状3深裂,或裂片再2裂,顶部叶片线形。轮伞花序腋生,花冠粉红色。小坚果,三棱形,种子1枚。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需要阳光充足,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能正常生长。耐严寒,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每667平方米施厩肥或堆肥2000千克,深翻20~25厘米,整细耙平,做宽100~120厘米、高15~20厘米的畦,四周开好排水沟。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种子成熟时采收,晾晒脱粒,簸去杂质,装入布袋,置阴凉干燥处贮藏。早熟益母草,春播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夏播于6月下旬至7月下旬,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一般采用直播,在畦面按行距25厘米开沟,沟深1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覆盖薄土,稍加镇压,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10~15天可出苗。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2千克。

  【栽培管理

  1.田间管理

  (1)间苗:苗高5~7厘米时间苗2~3次,苗高15~17厘米时,按株距10~15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一般中耕3~4次。每次锄松土表即可,不宜过深,以免伤根。

  (3)追肥:定苗后,每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畜粪水1000千克,施后浇水;苗高30厘米左右时,每667平方米施稀薄人畜粪水1500千克,或对水施尿素10千克,或硫酸铵15千克。

  2.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和菌核病。白粉病发病植株的叶片褪绿,上生白色粉状物的病斑,严重时叶黄枯萎;锈病病斑叶背呈现赤褐色凸起,叶面呈现黄色斑点,逐渐蔓延,以致全叶卷缩枯萎,以至脱落;菌核病是子囊菌引起的茎基部病害,植株被害后,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出现白色斑点,接着皮层腐烂,病部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幼苗得病后,患部腐烂死亡。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清除病株,集中烧毁;整地时用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选用粉锈宁、可杀得、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喷雾防治。

  (2)虫害:主要是蚜虫。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茎、嫩叶上吸取汁液,被害植株逐渐萎缩死亡。防治方法:发生初期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抗蚜威等喷杀。

  【采收与加工

  1.采收:全草宜在植株开花2/3时采收,选择晴天用镰刀齐地割取地上茎叶。种子采收应待全株花谢,下部果实老熟时,将全株割下。

  2.加工:采收的全草及时摊放晒干或烘干,全干后待稍回润,扎成大捆或用打绞机压成片,置干燥处存放。益母草种子称茺蔚子。收割后,先在田间初步脱粒,运回后在太阳下翻晒4~5天,再敲打脱粒,除去枝、叶,簸去杂质,晒干,风扬干净即可。每667平方米产干草300千克左右;667平方米产茺蔚子50千克。


关键字:益母草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益母草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4)
  • 益母草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9)
  • 益母草/经典中药(2)
  • 益母草知母治慢性前列腺炎/偏方秘方(1)
  • 益母草月季花治月经失调/偏方秘方(1)
  • 益母草枳壳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8)
  • 益母草丹皮治血栓性静脉炎/偏方秘方(4)
  • 益母草半边莲治慢性肾炎/偏方秘方(1)
  • 益母草黄芪治慢性肾炎/偏方秘方(1)
  • 益母草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8)
  • 益母草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6)
  • 益母草膏/中成药大全(5)
  • 加味益母草膏/中成药大全(8)
  • 复方益母草膏/中成药大全(8)
  • 鲜益母草胶囊/中成药大全(5)
  • 益母草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饮片炮制(4)
  • 益母草煮蛋/药膳食疗(2)
  • 益母草香附调经汤/药膳食疗(5)
  • 益母草酒/药酒大全(51)
  • 地黄煮酒/药酒大全(2)
  • 益母草水提物/中药提取物(5)
  • 益母草生物碱/中药提取物(2)
  • 益母草流浸膏/中药制剂(8)
  • 益母草花/中药图谱(17)
  • 益母草/中药图谱(58)
  • 益母草花/中华本草(2)
  • 益母草/中华本草(2)
  • 粉绿益母草/中草药汇编(3)
  • 益母草花/中草药大全(6)
  • 益母草/中草药大全(8)
  • 粉绿益母草/中草药大全(1)
  • 紫苏通利茶/药茶(7)
  • 丹母茶/药茶(4)
  • 益母草茶/药茶(2)
  • 益母延胡索茶/药茶(1)
  • 益母归茶/药茶(4)
  • 益母花茶/药茶(4)
  • 益母芪茶/药茶(3)
  • 则天女皇茶/药茶(7)
  • 柠檬益母茶/药茶(8)
  • 牡丹花茶/药茶(4)
  • 草部·茺蔚(益母草)/本草纲目(2)
  • 益母草/中草药大全(19)
  • 鲜益母草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5)
  • 益母草膏/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益母草颗粒/中国药典2015年版(13)
  • 益母草胶囊/中国药典2015年版(7)
  • 益母草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益母草口服液/中国药典2015年版(7)
  • 益母草流浸膏/中国药典2015年版(29)
  • 益母草/中国药典2015年版(14)
  • 益母草流浸膏/浸膏(11)
  • 益母草注射液/注射液(13)
  • 益母草注射液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40)
  • 益母草口服液/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加味益母草膏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益母草冲剂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复方益母草流浸膏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益母草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复方益母草膏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益母草/历史药品质量标准(4)
  • 益母草/中药手册(8)
  • 益母草花/中药手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