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滇丁香
Diān Dīnɡ Xiānɡ
滇丁香
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
功效作用:止咳化痰。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
英文名:?
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毒性?归经?药性温药味辛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花卉描述
  3. 得名缘由
  4. 产地分布
  5. 生态习性
  6. 形态特征
  7. 相关物种
  8. 繁殖方式
  9. 培育要点
  10. 园林用途
  11. 药用价值

基本资料

名称: 滇丁香

类别: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别名:: 露球花

科名: 茜草科

属名:丁香属

拉丁名: Luculia intermedia Hutch   

花卉描述

灌木,高4-5m,小枝褐色,有细小的黄色皮孔。叶对生;叶柄长1-1.5cm,被柔毛;托叶三角形,早落;叶片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15cm,宽2.5-6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尖,下面沿中脉和侧脉被柔毛,全缘。聚伞花序伞房式排列;总花梗长1-2cm;苞片线形,长1-1.5cm;花梗长0.5mm;萼筒陀螺状,长5-6mm,裂片5,披针形,长1cm,有脉3条;花冠红色或粉红色,花冠筒长3cm,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长1.5cm。其又基部相连的每一边有一明显、边缘呈波浪形的片状物;雄蕊花丝短,生于花冠筒喉部;子房2室,柱头2,棒状。蒴果长陀螺形,长2-2.5cm,直径8-10mm,具10条纵棱。种子两端具翅。花期7-8月。  

得名缘由

滇丁香不是我们所熟识的丁香,它属于栖草科滇丁香属,因该属植物形态与丁香有相似之处,又以云南最多,故名“滇丁香”。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西藏东南部,分布于云南、广西,常生长于海拔800-2400米的林下及林缘。  

生态习性

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瘠薄。 它性喜光,也较耐阴,在树荫下生长良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分布区空气湿度在80%以上,最适生长温度为18~20℃,成年植株可耐-5℃的短期低温,幼苗耐寒力弱,一般要求5℃以上的越冬温度。滇丁香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在酸性土还是碱性土上均能正常生长,以排水良好的疏松砂质土为好,不耐积水。  

形态特征

株高可达5m。小枝有明显的皮孔叶纸质,叶片对生,矩圆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顶端短渐尖,下面沿中脉和侧脉被柔毛;叶柄长1~1.5cm,被柔毛。聚伞花序伞房花序式排列,芳香、顶生;花冠红色,高脚碟状,长4~5cm,边缘呈波浪形。  

相关物种

滇丁香

滇丁香(原变种)

滇丁香属

馥郁滇丁香

鸡冠滇丁香

毛滇丁香  

繁殖方式

播种或扦插繁殖。滇丁香的繁殖,多用种子或扦插繁殖,也可用压条或组培繁殖。播种一般在春季进行,因种子细小,播后不用盖土,约2周后出苗。扦插一般在雨季进行,用1年生或当年生枝均可。  

培育要点

1.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以湿沙为基质播种,可获得80-90﹪的发芽率;

2.种子保存以风干低温瓶装贮藏为好,保存一年后种子萌发率仍可达77.5﹪以上;

3.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8-250C,此时发芽率达91﹪以上;

4.扦插繁殖于7-8月份采顶部枝条作插穗,以湿沙为基质,成活率仅为33.33﹪,但如以IAA处理,成活率可提高到80﹪以上。  

园林用途

本种花序硕大,花色典雅,盛开时满树浮香,是优秀的观赏树种。可用于园林中树丛之下,作为下木。  

药用价值

功效分类:止咳化痰药

性味:辛;温

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滇丁香或馥郁滇丁香的花、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关键字:丁香
上一篇: 滇常山
下一篇:滇瑞香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丁香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5)
  • 丁香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6)
  • 丁香/经典中药(5)
  • 母丁香/经典中药(8)
  • 丁香罗勒油/经典中药(3)
  • 细辛丁香治早泄/偏方秘方(3)
  • 硼砂丁香散治下肢溃疡/偏方秘方(2)
  • 丁香/中药图片(3)
  • 丁香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9)
  • 母丁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6)
  • 丁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3)
  • 阳和启脾膏/膏方(0)
  • 固阳膏/膏方(4)
  • 木鳖止泻膏/膏方(1)
  • 阴痧救急膏/膏方(1)
  • 阳痧救急膏/膏方(0)
  • 益中膏/膏方(18)
  • 丁香炖鸡腿/药膳食疗(2)
  • 丁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4)
  • 回阳救急酒/药酒大全(5)
  • 丁香山楂酒/药酒大全(4)
  • 参茸酒/药酒大全(8)
  • 茴香丁香酒/药酒大全(3)
  • 丁香酒/药酒大全(4)
  • 逐寒荡惊汤/中药方剂(3)
  • 丁香柿蒂汤/中药方剂(4)
  • 丁香杜鹃/中国植物志(4)
  • 丁香油/香精与香料(7)
  • 紫丁香/中药图谱(43)
  • 羽叶丁香/中药图谱(5)
  • 丁香油/中药图谱(8)
  • 丁香蓼/中药图谱(14)
  • 丁香/中药图谱(23)
  • 藏丁香/中药图谱(6)
  • 紫丁香/中华本草(6)
  • 羽叶丁香/中华本草(4)
  • 野丁香根/中华本草(5)
  • 野丁香/中华本草(3)
  • 细花丁香蓼/中华本草(4)
  • 母丁香/中华本草(3)
  • 毛野丁香叶/中华本草(4)
  • 关东丁香/中华本草(5)
  • 丁香枝/中华本草(4)
  • 丁香油/中华本草(5)
  • 丁香树皮/中华本草(4)
  • 丁香露/中华本草(4)
  • 丁香蓼根/中华本草(5)
  • 丁香蓼/中华本草(5)
  • 丁香根/中华本草(5)
  • 丁香/中华本草(3)
  • 滇丁香/中华本草(3)
  • 藏丁香/中华本草(2)
  • 白花丁香/中华本草(2)
  • 毛野丁香叶/中草药汇编(6)
  • 丁香罗勒/中草药汇编(5)
  • 丁香蓼/中草药汇编(3)
  • 丁香/中草药汇编(2)
  • 紫丁香/中草药大全(11)
  • 羽叶丁香/中草药大全(4)
  • 野丁香根/中草药大全(6)
  • 野丁香/中草药大全(10)
  • 小丁香/中草药大全(3)
  • 细花丁香蓼/中草药大全(3)
  • 水丁香/中草药大全(3)
  • 毛野丁香叶/中草药大全(3)
  • 母丁香/中草药大全(6)
  • 关东丁香/中草药大全(5)
  • 丁香枝/中草药大全(4)
  • 丁香油/中草药大全(4)
  • 丁香树皮/中草药大全(5)
  • 丁香罗勒/中草药大全(2)
  • 丁香露/中草药大全(3)
  • 丁香蓼根/中草药大全(2)
  • 丁香蓼/中草药大全(2)
  • 丁香根/中草药大全(2)
  • 丁香/中草药大全(2)
  • 滇丁香/中草药大全(5)
  • 丁香酚/辅料(14)
  • 丁香油/辅料(16)
  • 丁香茎叶油/辅料(18)
  • 丁 香/中药材(16)
  • 细香茶/药茶(15)
  • 藿石香茶/药茶(22)
  • 温白茶/药茶(8)
  • 莲香茶/药茶(1)
  • 丁香茶/药茶(1)
  • 丁香柿蒂茶/药茶(5)
  • 丁半茶/药茶(6)
  • 木部·丁香/本草纲目(5)
  • 藏丁香/中草药大全(5)
  • 白花丁香/中草药大全(6)
  • 消积丸/传统方剂(11)
  • 补筋丸/传统方剂(13)
  • 丁香柿蒂汤/传统方剂(5)
  • 香棱丸/传统方剂(9)
  • 定吐丸/传统方剂(2)
  • 丁桂散/传统方剂(10)
  • 丁萸理中汤/传统方剂(32)
  • 丁香散/传统方剂(8)
  • 六味丁香丸/藏药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