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羽叶丁香
Yǔ Yè Dīnɡ Xiānɡ
羽叶丁香
别名:山沉香
功效作用:温中;降气;暖肾。主脘腹冷痛;寒喘;子宫下垂;脱肛
英文名:?
始载于《宁夏中草药手册》毒性?归经胃经、肾经药性温药味辛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产地分布
  3. 形态特征
  4. 生长习性
  5. 保护内容
  6. 栽培要点
  7. 繁殖技术
  8. 中草药

基本信息

拉丁名 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

中文名 羽叶丁香

拉丁科名 Oleaceae

中文科名 木犀科

保护级别 3  

产地分布

陕西(户县、太白山、周至)、青海(循化)、四川(金川、宝兴、康定)

濒危种。羽叶丁香为我国特有种。星散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和四川、青海的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不断减少,即将陷入绝灭的险境。

海拔下限(米) 2000

海拔上限(米) 2800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一3米;当年生枝紫褐色,纤细,老枝灰褐色,枝皮细条裂或薄片状剥落。奇数羽状复叶,连叶柄长5一10厘米,叶轴具狭翅;小叶7-9,纸质或老时近革质,狭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0.5一1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有时具小尖头,边缘具细缘毛,顶生小叶有时分化不完全,基部1侧下延,叶柄不明显,圆锥花序侧生于去年生小枝上,长3一8厘米;花萼钟状,3-4裂;花冠筒白色或粉红色,长1一1.5厘米,檐部4裂,裂片长圆形;雄蕊2,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药黄色,花丝片状;子房2室。蒴果圆锥状,长约1厘米,2瓣裂,裂片向外反曲;种子褐色,有棱,长约8毫米。  

生长习性

分布区的气候夏凉冬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温6i6℃,最低温一门℃以下,年降水量257一90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土壤为山地棕壤或石灰性冲积土。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抗风等特性,多生于海拔2000一2800米间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或郁闭度较小的针阔叶混交林下。主要伴生植物在秦岭有华山松Pinus armandii,Franch.、红桦Betula albo一sinensis Burk、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西北栒子Cotoneaster zabelii Schneid.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等。花期5-6月,果期8-9月。  

保护内容

保护价值

羽叶丁香形态奇特,对于研究丁香属的系统发育、地理分布以及我国中部植物区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

分布区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陕西户县和青海循化均设有林场,应将该种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护,促进生长。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扩大种植范围。  

栽培要点

丁香类植物主要用种子繁殖。

宜在早春芽萌动前进行移栽。移栽穴内应先施足基肥,基肥上面再盖一层土,然后放苗填土。栽后浇一次透水,以后再浇2-3次水即可成活。适应性强,管理比较粗放,平时只要注意除草,雨季防涝,干旱时注意浇浇水,便可顺利生长。不喜大肥,切忌施肥过多,以免引起枝条徒长,影响开花。一般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

3月中旬发芽前,要对它进行整形修剪,硫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中截旺长枝,使树冠内通风透光。花谢后如不留种,可将残花连同花穗下部两个芽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萌发新枝和形成花芽。落叶后,还可以进行一次整枝,以保树冠圆整美观,利于来年生长、开花。  

繁殖技术

可采用分株、压条、嫁接、扦插和播种等多种方法进行繁殖,一般多用播种和分株法繁殖。

播种在四月上旬进行。先特种子放在40一50℃的热水中浸泡l一2小时,捞出后以一份种二份沙的比例混合,置于向阳处,盖上草袋或麻袋,经常浇水,以保持草袋、麻袋湿润,约经一周,种子可发芽,然后播种。

分株于3月或11月均可进行。只要将母株根部丛生出的茎枝分离出,另行移栽即可。扦插宜在秋季进行。嫁接多以女贞、水蜡树作砧木,行高接法,一般在砧木离地120一150厘米处进行嫁接,接芽、接穗要选自优良品种的母株。还要注意随时剪除砧术新发的枝芽,以免消耗营养,使接芽和接穗发育不良,喧宾夺主。压条繁殖于2月进行为好。压条时,粗枝要进行环剥处理。压条成活后2-3年可开花。

丁香宜地栽,也可盆裁。移栽时,根部要尽量多带土,这样容易成活。  

中草药

从中医角度来说:

【异名】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

【植物形态】羽叶丁香

直立灌木,高可达3~4米。树皮灰褐色。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短柄,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蒴果红褐色,长不足1厘米。

生于高山灌木丛中。

【采集】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除净外皮,晒干。

【性味】辛,微温。

【功用主治】降气,温中,暖肾。

【选方】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钱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腹胀痛:山沉香、小茴香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③治子宫下垂,脱肛:山沉香适量,烧烟熏患处。

④治皮肤擦伤:山沉香烧灰,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涂,可防止发炎。(性味以下出《宁夏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或研末。外用:适量,烧灰调涂;或烧烟熏。

关键字:丁香
上一篇: 鱼油
下一篇:羽叶三七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丁香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5)
  • 丁香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6)
  • 丁香/经典中药(5)
  • 母丁香/经典中药(8)
  • 丁香罗勒油/经典中药(3)
  • 细辛丁香治早泄/偏方秘方(3)
  • 硼砂丁香散治下肢溃疡/偏方秘方(2)
  • 丁香/中药图片(3)
  • 丁香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9)
  • 母丁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6)
  • 丁香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3)
  • 阳和启脾膏/膏方(0)
  • 固阳膏/膏方(4)
  • 木鳖止泻膏/膏方(1)
  • 阴痧救急膏/膏方(1)
  • 阳痧救急膏/膏方(0)
  • 益中膏/膏方(18)
  • 丁香炖鸡腿/药膳食疗(2)
  • 丁香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4)
  • 回阳救急酒/药酒大全(5)
  • 丁香山楂酒/药酒大全(4)
  • 参茸酒/药酒大全(8)
  • 茴香丁香酒/药酒大全(3)
  • 丁香酒/药酒大全(4)
  • 逐寒荡惊汤/中药方剂(3)
  • 丁香柿蒂汤/中药方剂(4)
  • 丁香杜鹃/中国植物志(4)
  • 丁香油/香精与香料(7)
  • 紫丁香/中药图谱(43)
  • 丁香油/中药图谱(8)
  • 丁香蓼/中药图谱(14)
  • 丁香/中药图谱(23)
  • 滇丁香/中药图谱(15)
  • 藏丁香/中药图谱(6)
  • 紫丁香/中华本草(6)
  • 羽叶丁香/中华本草(4)
  • 野丁香根/中华本草(5)
  • 野丁香/中华本草(3)
  • 细花丁香蓼/中华本草(4)
  • 母丁香/中华本草(3)
  • 毛野丁香叶/中华本草(4)
  • 关东丁香/中华本草(5)
  • 丁香枝/中华本草(4)
  • 丁香油/中华本草(5)
  • 丁香树皮/中华本草(4)
  • 丁香露/中华本草(4)
  • 丁香蓼根/中华本草(5)
  • 丁香蓼/中华本草(5)
  • 丁香根/中华本草(5)
  • 丁香/中华本草(3)
  • 滇丁香/中华本草(3)
  • 藏丁香/中华本草(2)
  • 白花丁香/中华本草(2)
  • 毛野丁香叶/中草药汇编(6)
  • 丁香罗勒/中草药汇编(5)
  • 丁香蓼/中草药汇编(3)
  • 丁香/中草药汇编(2)
  • 紫丁香/中草药大全(11)
  • 羽叶丁香/中草药大全(4)
  • 野丁香根/中草药大全(6)
  • 野丁香/中草药大全(10)
  • 小丁香/中草药大全(3)
  • 细花丁香蓼/中草药大全(3)
  • 水丁香/中草药大全(3)
  • 毛野丁香叶/中草药大全(3)
  • 母丁香/中草药大全(6)
  • 关东丁香/中草药大全(5)
  • 丁香枝/中草药大全(4)
  • 丁香油/中草药大全(4)
  • 丁香树皮/中草药大全(5)
  • 丁香罗勒/中草药大全(2)
  • 丁香露/中草药大全(3)
  • 丁香蓼根/中草药大全(2)
  • 丁香蓼/中草药大全(2)
  • 丁香根/中草药大全(2)
  • 丁香/中草药大全(2)
  • 滇丁香/中草药大全(5)
  • 丁香酚/辅料(14)
  • 丁香油/辅料(16)
  • 丁香茎叶油/辅料(18)
  • 丁 香/中药材(16)
  • 细香茶/药茶(15)
  • 藿石香茶/药茶(22)
  • 温白茶/药茶(8)
  • 莲香茶/药茶(1)
  • 丁香茶/药茶(1)
  • 丁香柿蒂茶/药茶(5)
  • 丁半茶/药茶(6)
  • 木部·丁香/本草纲目(5)
  • 藏丁香/中草药大全(5)
  • 白花丁香/中草药大全(6)
  • 消积丸/传统方剂(11)
  • 补筋丸/传统方剂(13)
  • 丁香柿蒂汤/传统方剂(5)
  • 香棱丸/传统方剂(9)
  • 定吐丸/传统方剂(2)
  • 丁桂散/传统方剂(10)
  • 丁萸理中汤/传统方剂(32)
  • 丁香散/传统方剂(8)
  • 六味丁香丸/藏药标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