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刘长红云酬,西园武卫墙外求。
卓绝无俦汉后贡,奔腾险阻死继路。
佛改不尝殷红果,国王先食味佳尤。
初出西施逢甲赞,海上仙人弃官守。
一骑红妃口更艳,嚼疑天味嗅世足。
花小不耀珊瑚珠,明人火勃餐荔透。
虚劳失眠产后肿,健忘惊悸食玉肉。
健气益智津通神,阴虚火旺多食毒。
【传说故事】
古五代刘长每年荔枝熟时,设“红云宴”,用荔枝大宴宾客。
据传,名满天下的增城挂绿荔枝熟时,增城西园仅存的那棵母树下,竟日夜有卫士守护。再如福建兴化的名种“陈紫”,系一户陈姓家独有,陈家卖荔枝方法是“大门禁闭”,购者将钱扔进墙内,主人随意摘下荔枝向墙外掷去,购者仅以得到荔枝为幸,“不敢较其值之多少。”
我国荔枝始于秦汉之前,汉时被视为“卓绝类而无俦,超群果而独贵”。自南越王赵佗把其荔枝献给汉高祖后,遂成岁贡之物。
《后汉书》上贡荔枝的描述:“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险阻,死者继路”。
明代医家缪希雍认为:“荔枝,南方果也。鲜时极甘美,多津液,故能止渴;甘温益血,助荣气,故能益人颜色也。”清代名医王孟英云:“荔枝甘温而香,果中美品,鲜者尤佳。”明代曹学俭在《荔枝歌》中吟道:“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
荔枝,司马相如《上林赋》称作离枝。唐自居易在《荔枝图序》云:“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色香味尽去矣。”离枝之名皆此也。
宋代丘逢甲说它是“初出蒙罗村的西施。”
宋代苏轼初尝荔枝,甜汁沁脾,大为赞叹,把荔枝比喻为“海上仙人”,竟要弃官守荔。还写《食荔枝》诗一首云: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素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之称。唐玄宗为其美艳所倾倒,尤偏爱她“回眸一笑百媚生”之美态。但据说杨贵妃也有时患口臭,所以她很爱吃荔枝。因为吃完荔枝后口臭会大为减轻。所以杨贵妃曾“非鲜荔枝不启齿为笑”。唐玄宗指派人马,从南方把荔枝昼夜兼程送到长安,供杨贵妃食用。大诗人杜牧曾为此做诗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宋代苏轼《荔枝叹》云: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候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籍,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知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瘸。
雨顺风调百杀登,民不饥寒为上端。
白居易称荔枝为:“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明代林叔学《荔枝花》云:
只向闽乡问荔枝,理智花发几人知。
幽香阵阵微风里,苞蕊还分雄与雌。
明代徐火勃《荔枝谱》大作名世,且每年荔枝熟后,他挑选七八善啖荔枝者作“餐荔会”,且规定啖荔三颗,畅谈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