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传说> 浏览文章

收敛固涩五倍子,

非草非木虫瘿窝。

染乌须发皂物灵,

善止汗咳血痢脱。

两种文蛤功效异,

切切不可混淆说。

  【甄别逸事】

  五倍子在明代以前被错误认为是植物,直到明朝李时珍才给予了纠正:“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肌木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五倍子不是植物中草或木,而是蚜科昆虫角倍蚜或信蛋蚜在盐肌木、青麸杨树上形成的虫瘿。早春树发芽时,蚜虫便在芽上产生有性雄雌无翅蚜虫,性交后生出无翅雌虫,称于母,于母入侵芽内组织,逐渐形成多角的虫瘿,及时采收。其中由形状不同而分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虫瘿称肚倍或独角倍,产量最大,肚倍质量最好。

  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质,故在工业上用于鞣软皮革,制造塑料及蓝墨水的原料,还可做染料。清代黄官绣《本草求真》中说:“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据日本国史资料载:在鸟羽天皇御字之际,盛行一种“湟齿风气”,湟即是染黑的意思,即用五倍子与铁浆将齿染黑。当时习尚男女并重玄服,自臣僚至妇人,不论贵贱,皆崇湟之仪式,各自染黑其齿。妇人论嫁,必湟齿以别之。自明治元年,始稍许通融,明治六年下令废止,此风遂革。

  在我国明代《普济方》记载:用五倍子为粗末,每斤加茶叶末一两,酵糟四两,同置于容器中捣拌匀烂摊几平,切成一寸见方小块,俟发酵至表,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制成品为“百药煎”。每次取一两,针砂醋、炒养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

  五倍子原名文蛤,因为像海中的文蛤而得名。海中文蛤也是一味中药,是介类动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直到唐代《本草拾遗》始载有虫类文蛤,即五倍子。而在1934年陈存仁主编《中国医学大词典》中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两个方子文蛤散、文蛤汤所谓的“考证”,就将张仲景所指的海里介类文蛤误认为五倍子(文蛤)。对此,在成都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讲义》给予了纠正。《伤寒论讲义》在注解中指出:文蛤汤、文蛤散,文蛤即海中蛤中有纹理者。所以,两种文蛤功效主治均大不相同,万万不能混淆。


关键字:五倍子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