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五倍子
Wǔ Bèi Zǐ
五倍子
别名:棓子、百药煎、百虫仓、文蛤、木附子、盐麸叶上球子、漆倍子、红叶桃、旱倍子、乌盐泡
功效作用: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英文名:Chinese Gall, Chinese Nut-gall
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毒性无毒归经肺经、肾经、大肠经药性平药味酸

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为同翅目蚜虫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虫寄生于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及其同属其他植物的嫩叶或叶柄,刺伤而生成一种囊状聚生物虫瘿,经烘倍干燥后所得。此外,五倍子还是一种药材,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目录

  1. 植物
    1. 形态特征
    2. 生长分布
    3. 种植技术
    4. 采收加工
    5. 储藏养护
  2. 药材
    1. 基本介绍
    2. 药材性状
    3. 药理作用
    4. 鉴别方法
    5. 化学成分
    6. 药材考证
    7. 各家论述
    8. 药材选方
    9. 药用偏方
  3. 参看

植物

形态特征


五倍子(图一)

落叶小乔木或乔木,高2~10m。树皮灰黑色;小枝密被棕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基部膨大,叶轴与总叶柄有宽翅,被淡黄色棕色短柔毛;小叶5~13枚,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或长卵形,长5~14cm,宽2.5~5cm,先端渐尖、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无小叶柄。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cm,花小,兼有两性花和雄花;两性花的萼片5,绿黄色,长卵形,长约0.6mm,先端钝,外侧及边缘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6mm,先端圆形,边缘及内侧基部具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盘边缘,较花瓣略短,花药黄色,椭圆形,“丁”字着生,花丝黄色;雌蕊较雄蕊短,子房上位,密生长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黄色;雄花略小于两性花,花萼、花瓣与两性花相似,雄蕊5,形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果序直立;核果扁果形,直径约3~4mm,熟时橙红色至红色,被灰白色短柔毛,内含种子1枚,扁圆形,灰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长分布


五倍子(图二)

我国五倍子的主要产地集中分布于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峨眉山、大娄山、大凉山等山区和丘陵地带。垂直分布为海拔250-1600米,以500-600米较为集中。角倍类五倍子主产于贵州遵义、道真、湄潭、习水、务川、石阡、印江、思南、镇远、施秉、室安、福泉;四川酉阳、涪陵、大竹、峨眉、武隆、南川、点江、绵竹;湖北利川、宣恩、恩施、来凤、咸丰、鹤峰、建始、巴东、长阳;湖南桑植、大庸、龙山、永顺、慈利、晃县;云南盐津、彝良、昭通;广西龙胜、桂林、柳州。肚倍类五倍子主产于湖北竹山、房县、竹溪、均县;陕西西乡、洋县、城固、旬阳、白河、安康。  

种植技术


五倍子(图三)

五倍子的生长,必须同时具备致瘿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3个条件。

(一)倍林的培育

可用人工造林和在原有倍林中补植倍树两种方法。盐肤木、青麸杨和红麸杨都可用种子繁殖或根蘖繁殖。人工造林需树苗量大,宜用种子育苗,补植树苗可用根蘖苗。

1、种子育苗

(1)种子处理:将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种子分别装袋并放在流动水中浸泡6-7天,取出用手揉去残存果肉和蜡层,再置50℃左右温水中浸种24小时,晾干待播。或用机械打去果肉和蜡层后用草木灰水、碱水或肥皂水洗净,再用60-70℃的热水浸种凉干待播。

(2)播种:于3-4月将苗圃的土耙平整细,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平沟条播,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以盖过种子为度,并盖草保湿。苗出齐后,适当间苗。当年冬季或第2年春季即可移植。

2、营造倍林林地应选避风、湿度较大的阴山、半阴山中、下部、山腹低地,或田边、地角、溪边沟旁、房前屋后。于冬、春季阴雨天按株、行距1.5米×1.5米开穴种植,以每亩-220株为宜。

3、补植倍树在倍林中林木稀疏处,按每亩-220株均匀分布为原则,补植倍树,可育苗补植,也可在倍林中挖取从老倍树根部长出的新树苗新植。在补植时还可砍去不结倍子的老树,以新苗取代,以提高结倍林木数量。

4、倍树管理

(1)打顶修枝:摘掉幼树顶芽,砍去成年树顶部枝条,树高控制在2米左右为宜。每年-2月对倍树的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及徒长枝进行修剪,适当控制树冠。

(2)保护植被:以防破坏冬寄主的生长条件。不进行中耕、除草;仅能适当砍割长得过高的灌木和高草。(3)防夏落叶:除摘顶修枝外,还可在结倍子的叶以下枝条上进行环割,控制营养下运,防止落叶。

(4)适宜树龄:重点抚育4-10年龄的倍树,以增加结倍数量。

5、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褐凹翅莹叶甲、宽肩象、束枝隆蝽、云斑天牛、象甲虫、沫蝉等。防治方法主要以捕杀为主。

(二)繁殖冬寄主


五倍子(图四)

1、选择藓种五倍子蚜对冬寄主有选择性,应确定当地区蚜虫的冬寄主是何种苔藓后才能采藓进行繁殖。

2、繁殖方法每年-5月选湿润、背阴有树木遮荫处,除去杂草、挖净树根,整平作成低床,床面盖5-10厘米腐殖质土。在倍林中采集苔藓,切成0.8厘米粗的碎块,按采集面积的8倍撒于藓床表面,稍压紧,盖薄草保湿。3个月后即可长满撒播面积。

3、移植在倍林中阴湿处铲出50×50厘米的方块,从藓床上取出相应大小的条块,植于方块上压实即可。般每亩植藓30块左右。均布林中。

(三)放养秋季迂移蚜


五倍子(图五)

1、挂倍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挂于倍树枝上或放于林下苔藓上,让其自然爆裂放蚜,一般保证每株倍树有4-5个倍子。

2、收虫放蚜采成熟尚末爆裂的倍子,置木箱或瓦罐内,一层松针或稻草,一层倍子,重迭放置,用尼龙薄膜盖严。每天早晨将爆裂的倍子放入收虫箱内,使蚜虫集于其内,再将虫装入纸袋,置阴暗处1-2天,蚜虫活动能力减弱。倒在玻璃板上,用柔软羽毛轻轻扫到倍林下苔藓上。

3、人工养虫建立养虫室,让秋季迁移蚜在室内培植的苔藓上产越冬幼蚜。室内由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使越冬幼蚜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发育、羽化。次年春季,由人工收集春季迁移蚜放到倍树上,或让其从养虫室自然飞迁到倍林中。  

采收加工

五倍子的采收时间在夏末秋初,以五倍子已长成而里面的蚜虫尚未穿过瘿壁时为最佳。此时的五倍子形似饱满的橄榄,外表呈棕色或黄色,带有少量灰白色的丝状毛茸,皮壁厚约1cm,内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色蚜虫。采下的鲜倍要及时用沸水浸烫。在火大、水多、水沸腾时投倍和快速浸烫,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色转为灰色时,立即捞出晒干或微火烘干。成品含水量不超过14%,倍壳质硬声脆,手压能破成碎片,即可出售。  

储藏养护

五倍子一般用麻袋包装,或用内衬席子的树条筐盛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藏于干燥、通风处。该品吸潮易霉变。为害的仓虫有小圆皮蠹、花斑皮蠹、黑拟谷盗、赤拟谷盗、药材甲等。

储藏入库前应严格检查,避免易潮的伪品混入,引起霉变及虫蛀;搬运操作应防止破垛,堆码防止重压,减少包装损失,保护商品兔受霉菌污染及仓虫侵噬;经常检查,发现虫害,可使用磷化铝或溴甲烷熏蒸。发现霉迹,应及时翻晒、挑拣。  

药材

基本介绍

药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主治:咳嗽,咳血,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崩漏,便血痔血,湿疮,肿毒。  

药材性状


五倍子(图六)

角倍呈菱形或卵圆形,具不规则角状分枝,长3-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灰白色软滑短绒毛较明显。质硬而脆,破碎后中空,壁较薄,约0.1-0.2厘米,角质,内有多数黑褐色蚜虫尸体及灰色粉状排泄物。内壁浅棕色,平滑。剖面角质。微有特异臭气,味涩。

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厘米,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物异,味涩。  

药理作用


五倍子(图七)

1、收敛作用:由于其中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溃疡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制止腹泻。如胃肠道中有细菌、毒物等刺激因素存在,不应使用鞣酸制剂。鞣酸多少可干扰食物之吸收(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或饮料中含少量鞣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不是由于鞣酸的酸性,而是因其对蛋白有凝固作用;经乙醚提出鞣质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抗菌作用。

3、解毒: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

4.其他:鞣酸在胃肠道中难吸收,在通过胃肠道时水解成没食子酸,没食子酸无收敛作用,易被吸收并在体内分解。鞣酸在粘膜及创伤表面如被吸收过量,可导致肝小叶中心坏死。没食子酸及其酯类能抑制缓激肽对豚鼠回肠的收缩作用。  

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

(1)角倍菱形、卵圆形或纺锤形,长3-8cm,直径2-5cm,具有不规则的角状分枝。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被灰白色软滑短柔毛。质硬脆,破碎后中空,断面角质状,有光泽,信壁厚1-2mm,内壁平滑,有多数黑褐色死蚜虫、黑色粉末状蚜虫卵及排泄物附着于内壁上,并时有1-2对游离于角倍中的白色丝团,丝团表面又附有多数蚜虫尸体,内壁上附有白色粉霜状或结晶状的蜡祥物。气特异,味涩。

(2)肚倍长圆形或纺锤形,略扁,无角状分枝;表面暗灰黄绿色,有多数浅纵纹,柔毛较少;倍壁厚约3mm。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纯净者为佳。经验认为内壁布满蚜虫者为优。

显微鉴别

横切面:表皮细胞层,往往分化成1-3(-6)细胞的非腺毛,长70-140μm,有时长达350μm。表皮内侧为薄壁组织,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直径约10μm,多已糊化,并可见少数草酸钙簇晶。内侧的薄壁组织中有外韧型维管束散生,维管束外侧有大型的树脂腔,直径可达270μm。

粉末特征:灰绿色至灰棕色。①非腺毛众多,由1-6细胞构成,长70-350μm。②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直径约10μm。③簇晶较少,直径约25μm。④导管螺纹直径10-15μm。⑤树脂腔都已破碎,树脂快散在,黄棕色。

理化鉴别:取该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生成蓝黑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0%酒石酸锑钾溶液2滴,产生白色沉淀。(检查五倍子鞣质)品质标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5年版鞣质含量测定方法规定:该品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  

化学成分


五倍子(图片八)

盐肤木的瘿主含五倍子鞣质。这些鞣质包括: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3-O-二没食子酰基-1,2,4,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O-digalloyl-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2-O-二没食子酰基-1,3,4,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O-digalloyl-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4-O-二没食子酰基-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4-O-digal-oyl-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2,3-O-二没食子酰基-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3-bis-O-digalloyl-1,4,6-tri-O-galloyl-β-Dglucose),3-O-三没食子酰基-1,2,4,6-四-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O-trigalloy-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3,4-双-O-二没食子酰基-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3,4-bis-O-digalloyl-1,2,6-tri-O-galloyl-β-D-glucose),2,4-双-O-二没食子酰基-1,3,6-三-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4-bis-O-digalloyl-1,3,6-O-g alloyl-β-D-glucose)。  

药材考证

《本草纲目》: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肤木,即盐肤子木也。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蛅嘶之作雀瓮,蜡虫之作蜡子也。初起甚小,渐渐长坚,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状圆长不等。初时青绿,久而细黄,缀于枝叶,宛若结成,其壳坚脆,其中空虚,有细虫如蠛蠓。山人霜降前采取,蒸杀货之,否则虫必穿坏,而壳薄且腐矣。皮工造为百药煎,以染皂色,大为时用。他树亦有此虫球,不入药用,木性殊也。  

各家论述


五倍子(图片九)

1、《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熟汤服。

2、《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3、《开宝本草》:疗齿宣疳NI,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4、《本草图经》:生津液。

5、《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6、《本草衍义补遗》:善收顽痰,解诸热病。

7、《本草蒙筌》:煎汤洗眼目,消赤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8、《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9、《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及烫伤。

10、朱震亨:五倍子,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11、《纲目》:盐麸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12、《本草经疏》:五倍子,《本经》主齿宣疳NI,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日华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李时珍谓其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耳。

13、《本草求真》:五倍子,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子、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寒邪,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药虽一味,而分治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  

药材选方

1、清消吹散( 《冉氏经验方》),用治单纯性口腔炎。

2、玉液丹( 《疡医大全》),用治走马疳。

3、金锁正元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关节酸痛,头昏眩痛,目暗耳鸣,膝胫酸痛,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能俯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两肋虚胀,水谷不消,呃逆恶心,饮食减少,气促喘乏,心悸盗汗,遗精白浊等症。

4、五倍子汤( 《中药临床应用》),用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5、止痢方(《本草纲目》)用治泻痢不止。

6、治脱肛方(《本草纲目》)。

7、止汗方(《本草纲目》)。

8、治产后肠脱方(《妇人良方》)。

9、治消渴方( 《世医得效方》)。

10、治粪后下血方( 《濒湖集简方》)。

11、治牙出血方( 《卫生易简方》)。

12、治漏胎方( 《朱氏集验医方》)。

13、治金疮出血方( 《圣济总录》)。

14、倍子散(《圣济总录》),用治一切肿毒。

15、独珍膏(《普济方》),用治软硬疖,诸热毒疱疮。

16、神效驱风散( 《博济方》),用治风毒上攻,眼肿痒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

17、治阴囊湿疮方( 《圣惠方》),用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

18、敛疮方(《本草纲目》),用治疮口不收。

19、治皲裂方(《医方大成论》),用治手足皲。  

药用偏方

五倍子又名文蛤、木附子等,具有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之功效。

1、肠炎经久不愈:五倍子醋炒,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服,日服2次。也可外敷治疗因受惊、饮食不调引起的婴幼儿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方法是:五倍子2份(炒黄),干姜2份,吴茱萸、公丁香各1份,研细混匀,每次取10克左右,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3次。

2.自汗、盗汗:五倍子焙黄(也可按5:1加入朱砂)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于患儿脐中,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连用1周左右。

3.小儿遗尿: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儿脐部,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次日晚洗净脐部,继续敷用,连用l周。

4.血肿外伤:五倍子研末过筛(可加等量赤小豆),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包扎,2-3天换药1次,有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及骨科大血肿、妇科会阴血肿,也可用于乳腺炎、腮腺炎等。

5.疖肿疮痛:五倍子30克捣细末,醋调敷患处,每日3次,或用五倍子加黄柏、诃子、青果、明矾,水煎洗患处,每日剂洗3次,连用5天。

6.脱肛: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极细末,先以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蘸药粉轻轻扑在脱肛部黏膜上,用纱布托回肛门内,然后睡卧l小时,若每次大便后用五倍子、明矾各15克,水煎乘热熏洗半小时,再用上述药末,效果更佳。

7.痔疮:五倍子焙黄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锭塞入肛门,内痔翻出肿痛时,五倍子15克,加苦硝30克水煎洗患处。

8.脐部湿疹、溃疡、阴囊湿疹渗出糜烂、急性湿疹水疱:取五倍子、黄柏各等份研末外敷或用香油调敷。

9.乳头皲裂: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加入冰片少许,用生香油拌成糊状,外敷患处。

10.脚癣脚气、足趾缝湿烂:五倍子研末洗脚后撒于患处,或用五倍子20克,枯矾10克,研末调匀加50%醋酸100毫升调匀,洗脚擦干后涂药液于患处,每晚1次。

参看

  • 《中药学》- 五倍子
关键字:五倍子
上一篇: 蜈蚣藤
下一篇:五谷虫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