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流浸膏
Extractum Glycyrrhizae Liquidum
本品含甘草酸不得少于7%(g/ml)。含醇量应为20~25%。
【原料与用量】
甘草浸膏300~400 g
蒸馏水适量
氨水适量
乙醇适量
【制法】取甘’草浸膏,加水200 ml,加热使溶解,粗滤,滤液冷却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再加适量水和乙醇,使含甘草酸和乙醇的量符合规定,用氨水调节pH值至8,静置,滤过,即得。
【作用与用途】同“甘草浸膏”。本品常用于配制祛痰镇咳合剂,也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疾病。
【用法与用量】常用量口服一次2~5 ml,一日6~15 ml。
【贮藏】置避光容器内,密闭,于30℃以下保存。
【注解】1.关于甘草的来源、成分等,见“甘草浸膏”项下。
2.国外药典收载本品,一般均由甘草粉制备,所用溶媒与制甘草浸膏相一致。中国药典1963年版与苏联药典均采用氨溶液为溶媒,因甘草酸不溶于水,浸出时可使甘草酸变为水溶性的铵盐,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其工艺过程如下:
【原料与用量】
甘草粉末(七号粉)1000 g
氨溶液适量
蒸馏水适量
醇适量
【制法】取甘草粉,按照渗漉法,用氨溶液1 ml与蒸馏水200 ml混合液作溶媒,浸渍24小时后,缓缓渗漉,速度每分钟2~5 ml,至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收集漉液,煮沸5分钟,放冷,静置12小时后,倾泻过滤,滤液置水浴上蒸发,至容积减至约700 ml,放冷,加氨溶液适量,使发生显著的氨嗅为止。取出少量,滤过,测定甘草酸的含量后,将余液加适量醇与蒸馏水稀释,使甘草酸与乙醇的含量符合规定的标准,静置48小时,滤过,即得。
工艺中将漉液煮沸5分钟,使蛋白质凝固,过滤除去,以免在贮藏期间腐败。
3.本品制造时所用甘草,无一定的规格要求,因市售特级甘草与丁级甘草相比,价格往往相差3~4倍之多,原作者等曾将我国东北、内蒙及西北三大产区的各级甘草分别制成甘草流浸膏后,进行甘草酸等含量的比较,从分析结果中看出,属于中间等级的一般含量均较高,因此在制剂生产中,可以选用价廉的市场上属于丙级或丁级的甘草为原料,在经济上有一定意义。
4.目前国内制剂厂大多采用甘草浸膏为原料进行生产,因甘草浸膏中甘草酸含量幅度较大(一般在22~30%之间),因此甘草浸膏用量不能固定,大致在300~400 g之间,故应制得的甘草流浸膏体积,也只能根据所得甘草酸的数量进行折算。
5.用甘草浸膏为原料制备流浸膏工艺中,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是为了除去浸膏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胶质杂质,以免甘草流浸膏在放置过程中析出沉淀。
6.本品含醇量为20~25%作为防腐剂。
7.用甘草浸膏为原料制备流浸膏,有的工厂是按下述方法制备:
取甘草浸膏,溶于适量水后,用氨溶液调节pH至8.0左右,再加适量水和乙醇,使甘草酸和含醇量符合规定,静置,取上清液使用。
甘草浸膏系甘草的水煎出物,含有甘草的全部水溶性成分,如淀粉、蛋白质以及其它胶质成份,这些成分在含20~25%稀醇中会逐渐析出沉淀,影响制剂的质量,所以工艺中静置的时间长短甚为重要。根据国内文献报告,一般应保持15天以上的静置期,否则难于保证成品不再产生沉淀。B.P.G.1973年版仍规定静置不得少于4星期。
8.本品为棕色或红褐色的液体,其色泽可因原料产地和pH值不同而不同。一般新疆产甘草浸膏颜色较浅,所制得的流浸膏颜色也浅一些,内蒙产甘草浸膏颜色较深。所制得的流浸膏颜色也深一些;但两者都受pH值影响,pH值越高,颜色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