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环境】冬虫夏草生长于海拔3000~5000米之问的山地阴坡、半阴坡的灌木丛、草甸和高山分水岭两侧。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土质肥沃、水分充足。
具有喜冷凉、耐湿的特性。
【种植技术】
繁殖方法:冬虫夏草已进入无性繁殖试验研究阶段。在人工培育虫草方面,有性孢子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长出菌丝,并能长出子实体和子囊孢子。但进入无性繁殖阶段时,尚未能长出子实体。目前对养虫、接种等项技术正在实验研究中。
现国内有10多个科研单位分离出虫草菌,已有4个单位将分生孢子采取发酵培养方法,得到了菌丝体(菌粉),以菌粉代替天然冬虫夏草,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收获与加工】野生冬虫夏草,一般每年5月底至6月中旬采集。当高山冰雪开始消融,子座露出地面,多数虫草产生了子囊果,即可采收。提前采收和掠夺式的挖掘,会造成虫草菌菌苗不足,导致虫草资源枯竭。7月采集,牧草长高,寻找困难,虫体枯竭,不合药用,故须在5~6月最佳时季采集。虫草挖回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泥土和膜皮,晒干或用微火烤于后,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用红线扎成小把,每把6~7条,再将小把捆成大把,每把200~300克,称把虫草,再用炭火炕干。现多为散装。
【药材形状】虫草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的复合体。
虫体似蚕,长3~5厘米,直径0.3~0.8厘米。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具环纹20~30个,近头部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3~8厘米,直径0.3厘米;表面深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