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附子【中药名】附子 fuzi

【别名】侧子、虎掌、熟白附子、黑附子、明附片、刁附、川附子。

【英文名】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纺锤形或倒卵形,通常2个连生,栽培品的主根周围常生有数个肥大的侧根(子根)。茎直立,高60~150厘米,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有分枝。茎下部叶在花期枯萎。茎中部叶互生;叶片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掌状三全裂或三深裂达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常为宽菱形,顶端急尖,有时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斜三角形,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常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顶生总状花序长6~25厘米,花序轴和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花梗中部或下部生有小苞片;花萼片5,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6~2厘米;花瓣2,无毛,瓣片长约11毫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1~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多数,无毛或疏被短毛;心皮3~5,离生。蓇葖果长1.5~1.8厘米;种子三棱形,长3~3.2毫米,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草坡、灌丛及林缘。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河南、山东、辽宁等省区。四川、陕西为主要栽培产区,栽培品的主根(母根)加工为川乌,侧根(子根)加工为附子。

【采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昀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厘米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厘米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药材性状】 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成而麻,刺舌。盐附子: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厘米,宽0.9~3厘米,厚0.2~0.5厘米。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厘米。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甘,有大毒。归心经、肾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用量3~15克,先煎,久煎。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药理研究】强心;抗心肌缺血;抗休克;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局部麻醉;增强体液免疫;兴奋肠管自发性收缩,抑制胃排空;平喘、松弛气管;具有对抗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化学成分】附子含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塔拉乌头胺,和乌胺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棍掌碱氯化物,异飞燕草碱,苯甲酰中乌头碱,新乌宁碱,附子宁碱,北乌头碱,多根乌头碱,去氧乌头碱,附子亭碱,准葛尔乌头碱尿嘧啶,江油乌头碱,新江油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附子苷等。

【使用禁忌】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相关药方】①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60克(炙),干姜45克,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四逆汤)

  ②治小儿飨泄:附子15克,诃子肉30克,灶心土30克。上为末。陈米糊丸,如粟大,清米汤下。《痘疹传心录》附诃丸)

  ③治呕逆翻胃:大附子一个,生姜一个(细锉)。煮研如面糊,米饮下。《经验方》

  ④治阴虚牙痛:生附子研末,口津调敷两足心,极效。《华佗神医秘传》

  ⑤治中风厥冷:生附子0.3克,木香0.15克。上锉细,每服1.5克,姜二片,煎服。《普济方》附子散)


关键字:附子
上一篇: 板蓝根
下一篇:羌活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6)
  •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4)
  • 附子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6)
  • 附子/经典中药(5)
  • 白附子/经典中药(0)
  • 制附子肉桂治厌食症/偏方秘方(0)
  • 芍药附子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方秘方(0)
  • 附子半夏汤治慢性肾衰/偏方秘方(5)
  • 附子红参桂枝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2)
  • 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4)
  • 苓桂附子汤治风湿性心脏病/偏方秘方(1)
  • 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白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白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理中丸/中成药大全(33)
  • 白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8)
  •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
  • 卓氏白膏/膏方(47)
  • 莽草膏/膏方(1)
  • 玉屑膏/膏方(0)
  • 蒴藋煎/膏方(6)
  • 乌附膏/膏方(2)
  • 附子膏/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
  • 塌气膏/膏方(3)
  • 附子饮/药膳食疗(2)
  • 附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16)
  • 十味附子酒/药酒大全(4)
  • 白蚣酒/药酒大全(0)
  • 祛寒通络药酒/药酒大全(2)
  • 附子酒/药酒大全(0)
  • 芫菁酒/药酒大全(4)
  • 萆藓附子酒/药酒大全(1)
  • 祛风调莱酒/药酒大全(1)
  • 姜附酒/药酒大全(2)
  • 蔓荆附子酒/药酒大全(2)
  • 升阳健胃酒/药酒大全(1)
  • 全蝎酒/药酒大全(4)
  • 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药方剂(1)
  • 回阳救急汤/中药方剂(1)
  • 正容汤/中药方剂(2)
  • 实脾散/中药方剂(2)
  • 桂枝附子汤/中药方剂(1)
  • 白术附子汤/中药方剂(5)
  • 附子汤/中药方剂(1)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药方剂(0)
  • 济生肾气丸/中药方剂(1)
  • 芪附汤/中药方剂(2)
  • 大黄附子汤/中药方剂(2)
  • 附子/中药图谱(4)
  • 土附子/中华本草(4)
  • 蛇附子/中华本草(6)
  • 白附子/中华本草(3)
  • 乌头附子尖/中草药大全(3)
  • 土附子/中草药大全(3)
  • 蛇附子/中草药大全(3)
  • 附子/中草药大全(7)
  • 附子/中药材(25)
  • 白附子/中药材(19)
  • 细芎茶/药茶(9)
  • 羌附茶/药茶(12)
  • 羌附术茶/药茶(3)
  • 辛夷蚕茶/药茶(3)
  • 茵陈四逆茶/药茶(5)
  • 附子茶/药茶(2)
  • 附子姜甘茶/药茶(3)
  • 草部·白附子/本草纲目(3)
  • 草部·附子/本草纲目(1)
  • 牵正散/传统方剂(9)
  • 大黄附子汤/传统方剂(11)
  • 回阳救急汤/传统方剂(9)
  • 四逆汤/传统方剂(21)
  • 真武汤/传统方剂(6)
  • 白附子/中草药大全(10)
  • 附子汤/传统方剂(9)
  • 解语丹/传统方剂(7)
  • 正容汤/传统方剂(2)
  • 牵正散/传统方剂(3)
  • 白通汤/传统方剂(5)
  • 四逆加人参汤/传统方剂(5)
  • 通脉四逆汤/传统方剂(5)
  • 参附汤/传统方剂(6)
  • 回阳救急汤/传统方剂(14)
  • 四逆汤/传统方剂(12)
  • 附子理中丸/传统方剂(7)
  • 附子粳米汤/传统方剂(8)
  • 附子理中汤/传统方剂(9)
  • 附子泻心汤/传统方剂(38)
  • 大黄附子汤/传统方剂(23)
  • 薏苡附子败酱散/传统方剂(18)
  • 麻黄附子甘草汤/传统方剂(12)
  •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辛附子汤)/传统方剂(9)
  • 白附子/中草药大全(17)
  • 附子理中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11)
  • 附子理中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附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白附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附子/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附子理中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