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 浏览文章
附子
Fuzi
ACONm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IA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规格。
(1)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 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氨试液3ml润湿,加乙醚 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二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对照品,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单酯型生物碱)。再取新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乌头碱对照品,加异丙醇-二氯甲烷 (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双酯型生物碱)。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盐附子在与新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和乌头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黑顺片或白附片在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双脂型生物碱 照C含量测定〕项下色谱条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试验。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新乌头碱对照品、次乌头碱对照品、乌头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 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5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与〔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C33H45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和乌头碱(C34H47NO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2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nm。理论板数按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

0~48
15→26
85→74
48~49
26→35
74→65
49~58
35
65

58~65
35→15
65→85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对照品、苯甲酰乌头原碱对照品、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3ml,精密加入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水温在25℃以下)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 异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40℃以下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精密加入异丙醇-二氯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C31H43NO10)、苯甲酰乌头原碱(C32H45NO10)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C31H43NO9)的总量,不得少于0.010%。
饮片
【炮制】 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直接入药。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淡附片 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苦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晒干。
每100kg盐附子,用甘草5kg、黑豆10kg。
本品呈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 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朿。 质硬,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检查】 双脂型生物碱 同药材,含双酯型生物碱以新乌头碱(C33H45NO11)、次乌头碱(C33H45NO10)和乌头碱(C34H47NO11)的总量计,,不得过0.010%。
【鉴别】【检查】(水分)【含量测定】 同药材。
炮附片 取附片,照烫法(通则0213)用砂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本品形如黑顺片或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鉴别】【检查】 同附片。
【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 3~15g,先煎,久煎。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贮藏】 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注:盐附子仅做〔性状〕检测。
关键字:附子
上一篇: 陈皮
下一篇:忍冬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16)
  • 白附子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3)
  • 附子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6)
  • 附子/经典中药(5)
  • 白附子/经典中药(0)
  • 制附子肉桂治厌食症/偏方秘方(0)
  • 芍药附子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方秘方(0)
  • 附子半夏汤治慢性肾衰/偏方秘方(5)
  • 附子红参桂枝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0)
  • 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4)
  • 苓桂附子汤治风湿性心脏病/偏方秘方(1)
  • 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白附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中药养生(1)
  • 白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附子理中丸/中成药大全(32)
  • 白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8)
  •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
  • 卓氏白膏/膏方(46)
  • 莽草膏/膏方(1)
  • 玉屑膏/膏方(0)
  • 蒴藋煎/膏方(5)
  • 乌附膏/膏方(1)
  • 附子膏/膏方(0)
  • 水浆不得入膏/膏方(1)
  • 塌气膏/膏方(2)
  • 附子饮/药膳食疗(1)
  • 附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15)
  • 十味附子酒/药酒大全(1)
  • 白蚣酒/药酒大全(0)
  • 祛寒通络药酒/药酒大全(2)
  • 附子酒/药酒大全(0)
  • 芫菁酒/药酒大全(4)
  • 萆藓附子酒/药酒大全(0)
  • 祛风调莱酒/药酒大全(1)
  • 姜附酒/药酒大全(1)
  • 蔓荆附子酒/药酒大全(0)
  • 升阳健胃酒/药酒大全(0)
  • 全蝎酒/药酒大全(4)
  • 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药方剂(0)
  • 回阳救急汤/中药方剂(0)
  • 正容汤/中药方剂(0)
  • 实脾散/中药方剂(1)
  • 桂枝附子汤/中药方剂(0)
  • 白术附子汤/中药方剂(1)
  • 附子汤/中药方剂(0)
  • 麻黄附子细辛汤/中药方剂(0)
  • 济生肾气丸/中药方剂(0)
  • 芪附汤/中药方剂(0)
  • 大黄附子汤/中药方剂(0)
  • 附子/中药图谱(3)
  • 土附子/中华本草(2)
  • 蛇附子/中华本草(6)
  • 白附子/中华本草(2)
  • 乌头附子尖/中草药大全(2)
  • 土附子/中草药大全(3)
  • 蛇附子/中草药大全(2)
  • 附子/中草药大全(7)
  • 附子/中药材(25)
  • 白附子/中药材(19)
  • 细芎茶/药茶(9)
  • 羌附茶/药茶(10)
  • 羌附术茶/药茶(1)
  • 辛夷蚕茶/药茶(1)
  • 茵陈四逆茶/药茶(3)
  • 附子茶/药茶(2)
  • 附子姜甘茶/药茶(2)
  • 草部·白附子/本草纲目(1)
  • 草部·附子/本草纲目(1)
  • 牵正散/传统方剂(9)
  • 大黄附子汤/传统方剂(11)
  • 回阳救急汤/传统方剂(9)
  • 四逆汤/传统方剂(21)
  • 真武汤/传统方剂(6)
  • 白附子/中草药大全(9)
  • 附子汤/传统方剂(9)
  • 解语丹/传统方剂(4)
  • 正容汤/传统方剂(1)
  • 牵正散/传统方剂(2)
  • 白通汤/传统方剂(3)
  • 四逆加人参汤/传统方剂(5)
  • 通脉四逆汤/传统方剂(5)
  • 参附汤/传统方剂(6)
  • 回阳救急汤/传统方剂(13)
  • 四逆汤/传统方剂(11)
  • 附子理中丸/传统方剂(6)
  • 附子粳米汤/传统方剂(6)
  • 附子理中汤/传统方剂(9)
  • 附子泻心汤/传统方剂(38)
  • 大黄附子汤/传统方剂(23)
  • 薏苡附子败酱散/传统方剂(18)
  • 麻黄附子甘草汤/传统方剂(12)
  •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辛附子汤)/传统方剂(9)
  • 白附子/中草药大全(16)
  • 附子/中草药大全(34)
  • 附子理中片/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附子理中丸/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白附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附子/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附子理中丸(浓缩丸)/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