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酚皂溶液(来苏儿)
Liquor Cresoli Saponatus(Lysolumm)
本品含煤酚(C7H8O)应为48~52%(ml/ml)。
【原料与用量】
煤酚500 ml
植物油173 g
氢氧化钠27 g
蒸馏水加至1000 ml
【制法】取氢氧化钠,加蒸馏水100 ml,溶解后,加植物油,置水浴上加热,时时搅拌,至取溶液1滴,加蒸馏水9滴,无油滴析出,即为已完全皂化。加煤酚,搅匀,放冷,再添加适量的蒸馏水,使成1000 ml,混合均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消毒防腐药。用于消毒手、敷料、器械和处理排泄物等。
【用法与用量】消毒手常用1~2%水溶液;敷料,器械和处理排泄物,常用5~10%水溶液。
【注意】本品未经稀释不能接触机体。
【贮藏】置遮光容器中,密封保存。
【注解】1.煤酚原称煤馏油酚,或称甲酚(Cresolum)C6H4(OH)CH3。市上出售的为邻位煤酚(约含35%)、间位煤酚(约含40%)及对位煤酚(约含25%)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是煤焦工业的产品,与酚的性质相似,较酚的杀菌力强,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50)。其水溶液往往呈混浊现象,且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破坏芽胞,故常制成煤酚皂溶液而应用之。
2.本处方中的植物油与氢氧化钠溶液在温热的情况下起皂化反应,使生成肥皂:
本品的制造原理,系利用肥皂增溶作用,使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增至50%。当肥皂在水溶液中超过一定浓度时生成大量胶团(Mice1Le),此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肥皂溶液必须超过其临界浓度时才能呈现较大的增溶作用。胶团的形成原因,是肥皂分子疏水的一端,为了减少与水的接触面积,向内聚集在一起,而亲水的一端则朝向胶团的外面与水相接触,煤酚是被增溶的物质,钻到胶团的中心或夹缝中去,被胶团内部的亲油基所溶解。也有人认为肥皂能降低煤酚与水的临界溶液温度,使在室温时煤酚与水能任意混和达50%浓度的溶液。
3.煤酚、肥皂、水三组分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有人研究了煤酚-钾皂-水的三相图,说明了其组成的变化现象和煤酚皂溶液组成的合理性。从研究结果可知,按药典收载的含煤酚50%(g/g)处方组成比例制成的煤酚皂溶液为澄明溶液,且用水稀释时亦不呈现浑浊状态。若处方组成比例不当,则呈现浑浊,甚至变成粘稠状或凝胶状。
4.本品所用植物油如豆油、棉子油,花生油,麻油等,其皂化价不应高于205,碘价应在100以上。因油脂的皂化价对肥皂的溶解乳化性及杀菌能力都有关系,碘价对肥皂的硬度以及杀菌力亦有关,含有过多的硬肥皂能影响溶液的澄明度。文献报导,若以非食用油脂如皮油(乌桕脂)、松香及土耳其红油等为原料制备煤酚皂溶液时,以下列处方配制较好,且价格低廉。
a.土耳其红油200 g、氢氧化钠(50%)300 ml、煤酚500 ml、蒸馏水加至1000 ml。
b.皮油、松香各100 g、氢氧化钠26.7 g、煤酚500 ml、蒸馏水加至1000 ml。
亦可用市售药用软肥皂(钾皂)与煤酚及水直接加热制备煤酚皂溶液,用量约为煤酚的半量。
5.本品皂化程度的完全与否和肥皂的用量对成品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皂化完全时,取少量加热蒸馏水稀释时澄明。若皂化不完全则呈混浊。皂化速度可因加少量乙醇(约制品全量的5.5%)而加速反应,俟反应完全后再加热除醇。若加少量油酸(约所需油量的2%)代替部分植物油,不但能立刻与碱生成肥皂,而且能使油较好地分散,油酸可先与油混合,加热至85℃左右再与碱混合。肥皂用量过多用水稀释时呈冻胶状,用量不足则呈浑浊状。
此外,煤酚本身的质量对本品的质量也有关系,如煤酚中含有较多的间位煤酚或高沸点馏分杂质(其中烃类物)时,其成品在加1 1/2倍水稀释时呈冻胶状。
6.本品所用肥皂的不同(如用不同植物油制成的肥皂)往往呈现不同的杀菌效力。如用豆油皂制成的煤酚皂溶液,对伤寒杆菌的酚系数仅1.9,而椰子油皂制成的煤酚皂溶液的酚系数可高达5.0。刺激性和腐蚀性也不同,所以在更换植物油原料时应测成品的杀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