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材种植> 浏览文章
  【概述】紫苏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苏。宋·;《图经本草》载:苏,紫苏也,旧不著所出土,今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与今用紫苏完全一致。本品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全株,均供药用。主产湖北、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其他省区亦产。

  【生长环境】紫苏生长适应性强,各地广泛栽培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种植技术

  1、土壤:紫苏生长强健,不择风土,各地均可栽种,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为好,壤土及黏土次之。

  2、采种播种:

  (1)采种:采种的时期,约在9月中下旬,待种子充分成熟后采收,干燥后储藏。留用的种株必须发育良好,具有该品种的特征。

  (2)播种:播种方法有直播和床播两种。

  ①直播:先选定适宜的土地,翻土耙碎,并整地做成宽100厘米的畦,畦面上开沟或开穴,用条播和点播的方法播种,播后再行覆土。播种期为3月下旬或4月中旬,即在清明节前后。播种发芽后,须进行间苗、除草、松土及施肥等工作,以利紫苏生长发育。

  ②床播:育苗用的苗床,须选择向阳温暖的地方。将土地翻松,施以堆肥、人粪尿、草木灰等,与土壤充分混合。床土以肥沃为好。畦面须耙平,然后播种,条播与撒播均可,以条播为好。条距约10厘米,播后覆土,在表面铺一层草木灰或稻草,可防止和减少水分的蒸发。播种期与直播法同。种子发芽后,除去稻草,进行间苗工作。至幼苗高达13~17厘米时可定植。

  (3)移栽:定植时期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先行作畦,宽70~100厘米,株距34厘米,每穴栽植1株幼苗,随即覆土轻压,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并浇水润湿,使之容易成活。

  【栽培管理】播种发芽后,即行除草1次,经50~60天再行松土除草1次,以后再除草1~2次,可视实际需要决定。追肥用人粪尿,分3次施用,第1次在育苗时期,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第2次在定植成活后,促进植株生长茂盛;第3次在开花前施行。

  【收获与加工

  1、苏叶:农历5至6月,当枝叶茂盛时,采摘叶片阴干或晒干。

  2、紫苏花:农历7~8月采摘花穗,晾干或晒干。

  3、苏子:农历8~9月割取成熟果实全株或果穗晒干,打落果实,筛净杂质即可。或用手纳取果穗盛于筐、篓或其他容器内晒干,筛净杂质即可。

  4、苏梗、蔸:采挖后,洗净泥土阴干或晒干即可。

  【药材形状

  1、紫苏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厘米,宽2.5~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7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气清香,味微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

  2、紫苏花:为钟状花萼,黄褐色。花瓣大都脱落,顶端裂为四瓣,渐尖,蒂部有一根极细的花蒂连着。并可见少量果实。闻之有紫苏香味。具有镇咳祛痰,平喘解郁的功能。

  3、紫苏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

  4、紫苏梗:呈方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厘米。表面紫绿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髓部白色。气微香,味淡。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的功能。


关键字:紫苏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紫苏叶/经典中药(10)
  • 紫苏梗/经典中药(23)
  • 紫苏子/经典中药(18)
  • 紫苏叶/中药图片(7)
  • 紫苏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6)
  • 紫苏梗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4)
  • 紫苏叶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5)
  • 痃癖酒/药酒大全(2)
  • 治咳止嗽酒/药酒大全(18)
  • 紫苏酒/药酒大全(7)
  • 紫苏子脂肪油/中药提取物(8)
  • 参苏饮/中药方剂(21)
  • 香苏散/中药方剂(12)
  • 紫苏葶/香精与香料(5)
  • 紫苏叶/中药图谱(9)
  • 紫苏梗/中药图谱(14)
  • 紫苏/中药图谱(9)
  • 紫苏子/中华本草(12)
  • 紫苏叶/中华本草(10)
  • 紫苏梗/中华本草(14)
  • 紫苏苞/中华本草(8)
  • 小洋紫苏/中华本草(9)
  • 红紫苏/中华本草(7)
  • 大叶紫苏/中华本草(10)
  • 紫苏/中草药汇编(9)
  • 紫苏梗/中药材(11)
  • 紫苏叶/中药材(26)
  • 紫苏子/中药材(27)
  • 紫苏子/中草药大全(15)
  • 紫苏叶/中草药大全(28)
  • 紫苏梗/中草药大全(16)
  • 紫苏苞/中草药大全(12)
  • 紫苏/中草药大全(16)
  • 小洋紫苏/中草药大全(11)
  • 红紫苏/中草药大全(9)
  • 大叶紫苏/中草药大全(6)
  • 山紫茶/药茶(15)
  • 细紫茶/药茶(13)
  • 紫苏茶/药茶(12)
  • 紫风茶/药茶(12)
  • 紧陈茶/药茶(9)
  • 紫参茶/药茶(11)
  • 紫苏安子茶/药茶(5)
  • 紫苏姜茶/药茶(7)
  • 紫连茶/药茶(6)
  • 紫苏解郁茶/药茶(20)
  • 紫苏通利茶/药茶(9)
  • 紫苏香梗茶/药茶(9)
  • 茯苓止利茶/药茶(5)
  • 木瓜羌茶/药茶(6)
  • 香苏茶/药茶(5)
  • 参苏茶/药茶(8)
  • 清宫减体茶/药茶(9)
  • 枇杷茶/药茶(5)
  • 草部·苏/本草纲目(5)
  • 加味香苏散/传统方剂(52)
  • 三子养亲汤/传统方剂(11)
  • 杏苏散/传统方剂(5)
  • 参苏饮/传统方剂(16)
  • 加味香苏散/传统方剂(30)
  • 香苏葱豉汤/传统方剂(15)
  • 华盖散/传统方剂(15)
  • 香苏散/传统方剂(17)
  • 紫苏醛;二氢枯茗醛;4-异丙烯基环己-1-烯-1-醛/化学品物性数据库(13)
  • 紫苏油/辅料手册(13)
  • 紫苏梗/中草药大全(27)
  • 紫苏子/中草药大全(24)
  • 紫苏叶/中草药大全(21)
  • 紫苏梗/中国药典2015年版(20)
  • 紫苏叶/中国药典2015年版(25)
  • 紫苏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118)
  • 紫苏子/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紫苏叶/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紫苏梗/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5)
  • 紫苏叶/中药手册(53)